|
|
生产力质态的结构性变革及其现实启示——基于《资本论》及其手稿的阐释 |
丁晓钦, 侯婉月 |
上海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433 |
|
|
摘要 《资本论》及其手稿系统揭示了生产力发展的双重维度:量的变化表现为劳动生产力的提升与使用价值的积累;质的变化则呈现为劳动资料形态的根本性变革。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演进,标志着生产力质态结构从局部改良转向整体重构。生产力新质态的形成包含双重逻辑:技术层面体现为机械体系取代人力劳动;生产组织层面表现为相对的简单劳动过程转变为社会整体劳动过程,最后发展为社会化大生产的复杂系统。这种生产力质态的重构不仅重塑了生产过程中人与物的关系,更推动着社会生产关系的历史性变革。马克思生产力质态观,以及《资本论》第二卷关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详尽分析,为我们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在当代探索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时,需超越“新旧生产力替代论”的表层认知,深入把握马克思揭示的生产力质态结构变革规律,揭示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以社会实际需要为导向,构建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生产力跃升机制。
|
|
关键词 :
生产力,
劳动资料,
科技变革,
生产过程,
新质生产力
|
收稿日期: 2024-12-01
|
|
基金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3&ZD070);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3BKS032);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研究项目(21PJC047);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CXJJ2023407) |
作者简介: 丁晓钦,上海财经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当代资本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侯婉月,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
[1]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4:23-24. [2]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 林岗,张宇.生产力概念的深化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J].教学与研究,2003(9):5-10. [6] 鲁品越.《资本论》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概念的再发现[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8(4):4-14. [7] 段忠桥.对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概念的再考察[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5(3):52-61. [8]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9] 蒯正明,崔露雨.新质生产力的历史原象及其哲学解读——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概念的再审思[J].思想教育研究,2024(5):55-62. [10] 刘刚.工业发展阶段与新质生产力的生成逻辑[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3(11):111-125. [1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8 [12] 刘明贵.论生产力的质态结构和量态结构[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1):29-34. [13] 刘方平.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共同富裕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3(6):107-115. [14]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李强作总结讲话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出席会议[N].人民日报,2023-12-13(001). |
[1] |
李哲, 王成云. 耐心资本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内在机理与培育路径研究[J]. 当代经济研究, 2025, 356(4): 43-51. |
[2] |
宋树理, 刘晓音. 国际价值瞬时变化的数理逻辑[J]. 当代经济研究, 2025, 355(3): 15-26. |
[3] |
汤吉军, 王晓蕾. 国有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理论逻辑、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 当代经济研究, 2025, 355(3): 51-60. |
[4] |
贾利军, 乔岩. 加快构建高端中间品创新网络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J]. 当代经济研究, 2025, 355(3): 83-92. |
[5] |
胡磊.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双重驱动、双面效应与双维制度[J]. 当代经济研究, 2025, 355(3): 41-50. |
[6] |
龚志民, 雷沁, 伍中信. 数字金融对农民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J]. 当代经济研究, 2025, 355(3): 116-128. |
[7] |
张广辉, 杨震. 农业新质生产力、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粮食安全[J]. 当代经济研究, 2025, 354(2): 68-78. |
[8] |
尹庆双, 肖磊. 发挥政府和市场作用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J]. 当代经济研究, 2025, 354(2): 29-38. |
[9] |
杨杰, 虞朝圣. 市场准入制度与企业新质生产力——基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准自然实验[J]. 当代经济研究, 2025, 354(2): 94-108. |
[10] |
陈享光, 王艺宣. 科技金融赋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路径研究[J]. 当代经济研究, 2025, 354(2): 109-122. |
[11] |
孙世强, 侯耀威. 财税激励政策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J]. 当代经济研究, 2025, 353(1): 114-128. |
[12] |
鲁保林, 谢辉. 论新质生产方式[J]. 当代经济研究, 2025, 353(1): 66-74. |
[13] |
赵峰, 由政, 季雷. 利润率下降规律的理论与经验研究新进展及其现实检视——基于2000~2019年中国非金融企业部门利润率的考察[J]. 当代经济研究, 2025, 353(1): 13-26. |
[14] |
孙崇明. 新质生产力赋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J]. 当代经济研究, 2025, 353(1): 57-65. |
[15] |
蒋永穆, 赖珩瑗.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道路:内在逻辑、重要共识与未来展望[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9(9): 5-15.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