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市场准入制度与企业新质生产力——基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准自然实验 |
杨杰, 虞朝圣 |
云南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昆明 650500 |
|
|
摘要 市场准入制度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之一,为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市场氛围。运用准自然实验研究发现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显著提升了企业新质生产力;机制检验发现,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通过提升市场竞争程度、资源配置效率、数字化转型来实现企业新质生产力的提高;异质性分析发现,负面清单制度对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内陆地区、制造业、企业定价能力低和非国企的新质生产力促进效果更明显。因此,可采用动态化和定制化方式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加大放宽服务业和内陆地区市场准入,完善资本、数据、技术和高端人才等安全跨境政策,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进而促进我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
|
关键词 :
市场准入制度,
负面清单,
新质生产力,
全国统一大市场
|
收稿日期: 2024-10-28
|
|
基金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9BSH032);云南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项目:数字金融开发与管理 |
作者简介: 杨杰,云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经济体制改革研究。 |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4-08-22[001]. [2]李建森,冯一鸣.构建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水平开放体制机制:理论逻辑与核心维度[J].当代经济研究,2024(11):5-16. [3]宋赛虎,李娜.外资准入政策放松与制造业企业创新:以“负面清单”制度为例[J].南方经济,2024(2):40-61. [4]张宽,雷卓骏,李后建.市场准入管制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来自负面清单的证据[J].世界经济,2023(5):152-176. [5]王雄元,徐晶.放松市场准入管制提高了企业投资效率吗?——基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试点的准自然实验[J].金融研究,2022(9):169-187. [6]曾皓.市场竞争机制促进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吗?——基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准自然实验[J].外国经济与管理,2024(3):136-152. [7]白俊,袁勋,乔君.放松市场准入管制与企业跨地区投资——基于负面清单制度试点的准自然实验[J].财经研究,2024(4):64-78. [8]申杰,昌忠泽,毛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与新质生产力发展——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4):1-15. [9]刘明慧,李秋.财税政策何以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J].上海经济研究,2024(3):31-41. [10]杜运周,孙宁,刘秋辰.运用混合方法发展和分析复杂中介模型——以营商环境促进创新活力,协同新质生产力和“就业优先”为例[J].管理世界,2024(6):217-237. [11]赵鹏,朱叶楠,赵丽.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与新质生产力——基于230个城市的经验证据[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4):62-78. [12]徐浩,肖毅,祝志勇,等.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机制与效用研究——基于生产力要素新质化视角[J].当代财经,2024(5):1-15. [13]赵国庆,李俊廷.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否赋能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基于中国上市企业的微观证据[J].产业经济评论,2024(4):23-34. [1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2-04-11[001]. [15]周文,许凌云.论新质生产力:内涵特征与重要着力点[J].改革,2023(10):1-13. [16]Glass A,Saggi K.Licensing Versus Direct Investment:lmplications for Economic Growth[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2,56(1):131-153. [17]韩文龙,张瑞生,赵峰.新质生产力水平测算与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4(6):5-25. [18]杨德明,刘泳文.“互联网+”为什么加出了业绩[J].中国工业经济,2018(5):80-98. [19]吴非,胡慧芷,林慧妍,等.企业数字化转型与资本市场表现——来自股票流动性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21(7):130-144. [20]张秀娥,王卫,于泳波.数智化转型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J].科学学研究,2024(5):1-19. [21]韩剑,郑秋玲.政府干预如何导致地区资源错配——基于行业内和行业间错配的分解[J].中国工业经济,2014(11):69-81. [22]Akdoǎu E,Mackay P. Investment and Competition[J].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2008,43(2):299~330. [23]唐浩丹,方森辉,蒋殿春.数字化转型的市场绩效:数字并购能提升制造业企业市场势力吗?[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2(12):90-110. [24]崔惠玉,王宝珠,徐颖.绿色金融创新、金融资源配置与企业污染减排[J].中国工业经济,2023(10):118-136. [25]宋弘,孙雅洁,陈登科.政府空气污染治理效应评估——来自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的经验研究[J].管理世界,2019(6):95-108. [26]李心茹,田增瑞,常焙筌.新质生产力、资源利用与企业组织韧性[J].西部论坛,2024(4):35-49. [27]Goodman-Bacon A.Difference-in-differences with Variation in Treatment Timing[J].Journal of Econometrics.2021,225(1):254-277. [28]江艇.因果推断经验研究中的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J].中国工业经济,2022(5):100-120. [29]胡珺,方祺,龙文滨.碳排放规制、企业减排激励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自然实验[J].经济研究,2023(4):77-94. [30]倪婷婷,王跃堂.区域行政整合、要素市场化与企业资源配置效率[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2(11):136-156. [31]樊纲,王小鲁,马光荣.中国市场化进程对经济增长的贡献[J].经济研究,2011(9):4-16. [32]唐要家,王钰,唐春晖.数字经济、市场结构与创新绩效[J].中国工业经济,2022(10):62-80. |
[1] |
尹庆双, 肖磊. 发挥政府和市场作用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J]. 当代经济研究, 2025, 354(2): 29-38. |
[2] |
陈享光, 王艺宣. 科技金融赋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路径研究[J]. 当代经济研究, 2025, 354(2): 109-122. |
[3] |
张广辉, 杨震. 农业新质生产力、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粮食安全[J]. 当代经济研究, 2025, 354(2): 68-78. |
[4] |
鲁保林, 谢辉. 论新质生产方式[J]. 当代经济研究, 2025, 353(1): 66-74. |
[5] |
孙世强, 侯耀威. 财税激励政策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J]. 当代经济研究, 2025, 353(1): 114-128. |
[6] |
洪银兴, 李文辉.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后发地区现代化的困境和出路[J]. 当代经济研究, 2025, 353(1): 5-12. |
[7] |
赵峰, 由政, 季雷. 利润率下降规律的理论与经验研究新进展及其现实检视——基于2000~2019年中国非金融企业部门利润率的考察[J]. 当代经济研究, 2025, 353(1): 13-26. |
[8] |
孙崇明. 新质生产力赋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J]. 当代经济研究, 2025, 353(1): 57-65. |
[9] |
蒋永穆, 赖珩瑗.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道路:内在逻辑、重要共识与未来展望[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9(9): 5-15. |
[10] |
夏后学, 白俊红, 孙晋云. 内循环视阀下的自主创新与高质量发展:兼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9(9): 90-102. |
[11] |
朱燕. 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与现实路径[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8(8): 52-59. |
[12] |
岳奎, 曲秀玲. 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发展维度[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8(8): 15-21. |
[13] |
王平. 新质生产力条件下的新型生产关系:塑造与调适[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7(7): 5-15. |
[14] |
朱宝清, 高岭. 新质生产力的思想史探源[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7(7): 16-31. |
[15] |
李炳炎, 余飞. 以新质生产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及实践路径[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6(6): 5-15.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