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发展维度 |
岳奎, 曲秀玲 |
华中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 430074 |
|
|
摘要 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新样态,代表着生产力在质态维度的新跃迁。绿色发展融入并赋予新质生产力以绿色底蕴,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题中之义和重要向度。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绿色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的生态本体论基底,表征人类对社会生产力和自然规律认识深化与综合运用的能力。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新质生产力,打造高效能、高质量、绿色化的生产力发展新范式,同时以绿色技术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蕴含着对自然的生态关切和对人类的生存关怀,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价值旨归,实现人与自然的现实和解、有机统一和共同塑造,开辟人类可持续发展新境界。
|
|
关键词 :
新质生产力,
绿色发展,
高质量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收稿日期: 2024-04-28
|
|
基金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重点项目(23VSZ002) |
作者简介: 岳奎,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曲秀玲,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1]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4-02-02(001).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习近平.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 [4]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51. [5]谢鹏俊,曾立,刘书雷,沈雪石.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唯物史观阐释[J].当代经济研究,2024(4):26-35. [6]张三元.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构建绿色健康生活方式[J].思想理论教育,2024(4):27-34. [7]罗铭杰.新质生产力的生态内涵论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24(2):11-19. [8]穆艳杰,董瞩宏.生产力生态化跃迁发展的逻辑理路[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124-131. [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60. [1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98. [11]韩喜平,马丽娟.新质生产力的政治经济学逻辑[J].当代经济研究,2024(2):20-29. [1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23-12-13(001). [13]魏崇辉.新质生产力的基本意涵、历史演进与实践路径[J].理论与改革,2023(6):25-38. [14]程恩富,陈健.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加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J].当代经济研究,2023(12):14-23.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关于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EB/OL].(2019-04-19)[2024-02-27].https://www.ndrc.gov.cn/xxgk/zcfb/tz/201904/t20190419_962441.html. [16]王珏.新质生产力:一个理论框架与指标体系[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1):35-44. [17]周文,许凌云.论新质生产力:内涵特征与重要着力点[J].改革,2023(10):1-13. |
[1] |
蒋永穆, 赖珩瑗.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道路:内在逻辑、重要共识与未来展望[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9(9): 5-15. |
[2] |
秦书生, 高琦珈.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出动因、核心内容与重要意义[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9(9): 16-25. |
[3] |
夏后学, 白俊红, 孙晋云. 内循环视阀下的自主创新与高质量发展:兼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9(9): 90-102. |
[4] |
朱燕. 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与现实路径[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8(8): 52-59. |
[5] |
燕连福, 赵卉心. 数字经济赋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基于271个城市的经验证据[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8(8): 86-96. |
[6] |
朱宝清, 高岭. 新质生产力的思想史探源[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7(7): 16-31. |
[7] |
张新宁, 蔡薛文. 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现代化——以列宁实施全俄电气化计划为历史镜鉴[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7(7): 42-50. |
[8] |
王平. 新质生产力条件下的新型生产关系:塑造与调适[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7(7): 5-15. |
[9] |
李炳炎, 余飞. 以新质生产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及实践路径[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6(6): 5-15. |
[10] |
郝彬凯. 高质量利用外资支撑新质生产力涌现:内在逻辑与实践进路[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6(6): 16-25. |
[11] |
张彭. 数字新质生产力与全球价值链嵌入: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5(5): 75-86. |
[12] |
钱水土, 方立凯.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共同富裕的影响——基于农业高质量发展视角[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5(5): 115-128. |
[13] |
林艳丽, 江润泽, 刘嘉卿. 东北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动态演进与地区差异[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4(4): 116-128. |
[14] |
谢鹏俊, 曾立, 刘书雷, 沈雪石.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唯物史观阐释[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4(4): 26-35. |
[15] |
罗浩轩. 农业高质量发展机制是如何形成的——基于福特主义及其在全球扩散的考察[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4(4): 75-87.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