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质量利用外资支撑新质生产力涌现:内在逻辑与实践进路 |
郝彬凯 |
上海社会科学院 经济研究所,上海 200235 |
|
|
摘要 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过程中,高质量利用外资能够成为支撑新质生产力涌现的重要力量。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要素理论视角看,高质量利用外资能够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促进劳动资料的迭代升级,推动劳动对象的深刻变革。从中国利用外资实践来看,高质量利用外资能够通过推动产业升级培育发展动能,通过外资企业技术溢出集聚高端要素,通过创新驱动搭建协同网络,通过人才引领释放能动价值,通过金融赋能畅通资本循环。与此同时,高质量利用外资支撑新质生产力涌现还面临外资的产业结构和来源结构失衡、外资研发管理机制不健全、大国博弈限制要素流动、营商环境仍存优化空间等现实挑战。应当进一步强化内外资协同,提升科技创新力;推动多领域开放,增强要素吸引力;加快制度型开放,打造产业主平台;开展精准化服务,优化创新软环境,通过高质量利用外资更好更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
|
关键词 :
利用外资,
新质生产力,
内在逻辑,
实践进路
|
收稿日期: 2023-12-28
|
|
作者简介: 郝彬凯,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 |
[1]周文,许凌云.论新质生产力:内涵特征与重要着力点[J].改革,2023(10):1-13. [2]蒲清平,黄媛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理论创新与时代价值[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6):1-11. [3]戴翔.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J].天津社会科学,2023(6):103-110. [4]胡莹.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点及路径探析[J/OL].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10,[2023-12-18]https://doi.org/10.14100/j.cnki.65-1039/g4.20231113.004. [5]庞瑞芝.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产业形态及培育[J].人民论坛,2023(21):18-21. [6]刘志彪,凌永辉,孙瑞东.新质生产力下产业发展方向与战略——以江苏为例[J].南京社会科学,2023(11):59-66. [7]徐政,郑霖豪,程梦瑶.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实践构想[J].当代经济研究,2023(11):51-58. [8]余东华,马路萌.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工业化:理论阐释和互动路径[J].天津社会科学,2023(6):90-102. [9]王珏,王荣基.新质生产力:指标构建与时空演进[J].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4(1):31-47. [10]金瑞庭,郝碧榕.我国“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利用外资的基本思路[J].发展研究,2022(11):49-57. [11]聂平香,朱福林,郝红梅.我国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重要性、现实基础及政策建议[J].全球化,2023(5):27-37+133. [12]张二震,戴翔.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中国引资战略的转变[J].学海,2023(5):100-108. [13]孙天阳.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背景下中国高质量利用外资的建议[J].中国发展观察,2023(8):110-116. [14]郝彬凯.高质量利用外资促进“双循环”:理论逻辑、现实基础与政策取向[J].经济学家,2023(8):76-85. [15]谢露露.外资研发中心对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的影响机理、问题和对策[J].上海经济,2017(4):82-90. [16]王晓红.推动制造业利用外资扩量提质[J].国际贸易,2023(7):41-50. [17]朱福林.中国服务业利用外资基本脉络、重大挑战与高质量战略——改革开放45周年回顾与展望[J].当代经济研究,2023(11):37-50. [18]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208-209. [1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10. [20]刘建丽.新中国利用外资70年:历程、效应与主要经验[J].管理世界,2019(11):19-37. [21]冼国明,林洋.上游开放政策会影响下游FDI溢出效应吗?——基于服务业放松外资管制视角[J].南方经济,2023(3):49-75. |
[1] |
朱宝清, 高岭. 新质生产力的思想史探源[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7(7): 16-31. |
[2] |
王平. 新质生产力条件下的新型生产关系:塑造与调适[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7(7): 5-15. |
[3] |
李炳炎, 余飞. 以新质生产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及实践路径[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6(6): 5-15. |
[4] |
张彭. 数字新质生产力与全球价值链嵌入: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5(5): 75-86. |
[5] |
谢鹏俊, 曾立, 刘书雷, 沈雪石.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唯物史观阐释[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4(4): 26-35. |
[6] |
王文泽. 以智能制造作为新质生产力支撑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2(2): 105-115. |
[7] |
韩喜平, 马丽娟. 新质生产力的政治经济学逻辑[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2(2): 20-29. |
[8] |
王水兴, 刘勇. 智能生产力:一种新质生产力[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1(1): 36-45. |
[9] |
程恩富, 陈健. 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加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40(12): 14-23. |
[10] |
朱福林. 中国服务业利用外资基本脉络、重大挑战与高质量战略——改革开放45周年回顾与展望[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39(11): 37-50. |
[11] |
徐政, 郑霖豪, 程梦瑶. 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实践构想[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39(11): 51-58. |
[12] |
朱东波. 中国共产党经济改革思想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J]. 当代经济研究, 2022, 319(3): 47-56. |
[13] |
陈俊明. 劳动所有权理论:马克思对洛克的批判[J]. 当代经济研究, 2010, 0(11): 1-6. |
[14] |
任洲鸿. 从"二因素"到"二重性" :论马克思经济学术语转换的内在逻辑*——评晏智杰教授的《对财富与价值二分论的解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08, 0(9): 27-3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