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道路:内在逻辑、重要共识与未来展望 |
蒋永穆a,b, 赖珩瑗a |
四川大学 a.马克思主义学院;b.经济学院,成都 610000 |
|
|
摘要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回望过去,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道路在回应各个历史阶段的时代诉求中不断推进,围绕着“六个核心”——机械化、科技化、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和绿色化,形成了“五个重要共识”——坚持以“大国小农”为基本农情,坚持以满足人民需求为根本目标,坚持以中国传统农耕文明为文化根脉,坚持以推进工农互动和城乡互动为发展战略,坚持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本质特征。展望未来,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要直面新的时代命题,要在继续推进“六个核心”和坚持“五个重要共识”的基础上,巩固成果、紧握机遇,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强大的支撑和保障。
|
|
关键词 :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
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业强国,
新质生产力
|
收稿日期: 2023-12-26
|
|
基金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3AKS014);四川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2023年度一般项目(XDHYJ2023-04) |
作者简介: 蒋永穆,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三农”问题研究;赖珩瑗,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 |
[1]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N].人民日报,2024-07-22(00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04. [3]蒋永穆,孟林.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重在“精准”[J].农村经济,2023(2):1-9. [4]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3. [5]姜春云.中国农业实践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38. [6]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所中国现代经济史组.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斗争史料选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7]胡伯项,武宏阳.井冈山精神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381. [8]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六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184. [9]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二十三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245. [10]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二十四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417. [11]赵凌云.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史(1921-2011)[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154. [12]陈廷煊.中国新民主主义农业经济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40. [13]蒋永穆,卢洋,张晓磊.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内涵演进特征探析[J].当代经济研究,2019(8):9-18+113. [14]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8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3. [15]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关于一九七八年国民经济计划执行结果的公报[EB/OL].(2023-02-06)[2024-05-23].https://www.stats.gov.cn/sj/tjgb/ndtjgb/qgndtjgb/202302/t20230206_1901921.html. [1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805. [17]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74. [18]蒋永穆.从“农业现代化”到“农业农村现代化”[J].红旗文稿,2020(5):30-32. [19]国家统计局.农业发展成就显著乡村美丽宜业宜居——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二[EB/OL].(2023-02-02)[2024-05-23].https://www.stats.gov.cn/sj/sjjd/202302/t20230202_1896672.html. [20]全国98%以上农业经营主体仍是小农户现代农业路上不能让小农户掉队[EB/OL].(2019-03-02)[2024-07-14].https://www.gov.cn/xinwei/2019-03/02/content-5369853.htm. [21]蒋永穆,廖浩君,谢强.推进中国式经济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J].政治经济学评论,2023(3):22-41. [22]十六大以来的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901. [23]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五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292. [24]蒋永穆等.新质生产力:如何看?怎么办?[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24:42. [25]蒋永穆,乔张媛.新质生产力:逻辑、内涵及路径[J].社会科学研究,2024(1):10-18+211. |
[1] |
夏后学, 白俊红, 孙晋云. 内循环视阀下的自主创新与高质量发展:兼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9(9): 90-102. |
[2] |
常庆欣, 郑子婕.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局面的丰富意蕴[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8(8): 5-14. |
[3] |
朱燕. 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与现实路径[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8(8): 52-59. |
[4] |
岳奎, 曲秀玲. 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发展维度[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8(8): 15-21. |
[5] |
王平. 新质生产力条件下的新型生产关系:塑造与调适[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7(7): 5-15. |
[6] |
于金富, 蔺大勇. 守正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与基本规律[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7(7): 60-67. |
[7] |
朱宝清, 高岭. 新质生产力的思想史探源[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7(7): 16-31. |
[8] |
张新宁, 蔡薛文. 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现代化——以列宁实施全俄电气化计划为历史镜鉴[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7(7): 42-50. |
[9] |
李炳炎, 余飞. 以新质生产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及实践路径[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6(6): 5-15. |
[10] |
刘泽. 中国式现代化是超越西方现代化的人类文明新形态[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6(6): 79-85. |
[11] |
陈享光, 张志强. 农业生产条件建设、资本下乡与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变革[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6(6): 86-94. |
[12] |
郝彬凯. 高质量利用外资支撑新质生产力涌现:内在逻辑与实践进路[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6(6): 16-25. |
[13] |
于安龙.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演进历程、属性特征与路径指向[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5(5): 38-48. |
[14] |
张彭. 数字新质生产力与全球价值链嵌入: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5(5): 75-86. |
[15] |
谢鹏俊, 曾立, 刘书雷, 沈雪石.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唯物史观阐释[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4(4): 26-35.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