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数字金融对农民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 |
龚志民1, 雷沁1, 伍中信2 |
1.湘潭大学 商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2.海南大学 管理学院,海口 570228 |
|
|
摘要 数字金融是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亦是推动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引擎。选取我国2012~2022年30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分析数字金融与农民共同富裕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可有效赋能农民共同富裕,这一作用主要通过促进收入增长和缩小收入差距来实现,且该结论通过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检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农业新质生产力在数字金融与农民共同富裕间发挥中介效应。门槛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数字金融与农民共同富裕间存在数字金融双重门槛效应、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单一门槛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对农民共同富裕的赋能效应在东部地区与粮食主产区较为显著。
|
|
关键词 :
数字金融,
农民共同富裕,
农业新质生产力,
门槛效应
|
收稿日期: 2024-10-10
|
|
基金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AJL002) |
作者简介: 龚志民,湘潭大学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消费经济与收入分配研究;雷沁,湘潭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村经济研究;伍中信,海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产权财务与会计理论研究。 |
[1]逄锦聚.坚持“四个共同”扎实推进共同富裕[J].当代经济研究,2024(2):10-13. [2]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EB/OL].(2023-02-13)[2024-08-10].https://www.gov.cn/zhengce/2023-02/13/content_5741370.htm [3]徐凤增,袭威,徐月华.乡村走向共同富裕过程中的治理机制及其作用——一项双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21(12):134-151. [4]张斯琪,田静,张启文.数字普惠金融能否有效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J].农业经济与管理,2023(2):110-122. [5]张彰.数字新质生产力、农业产业链延伸与共同富裕[J].统计与决策,2024(9):37-42. [6]钟海,苏航.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时代意义、现实阻碍与实践进路[J].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3(4):22-34. [7]姚肖雅.马克思主义分配公平视域下推进共同富裕路径探究[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41-46. [8]孙惠娜,张旭,郭义盟.新发展格局下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现实挑战与实现路径[J].山东社会科学,2023(5):153-161. [9]谭燕芝,王超,陈铭仕,等.中国农民共同富裕水平测度及时空分异演变[J].经济地理,2022(8):11-21. [10]申云,尹业兴,钟鑫.共同富裕视域下我国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测度及其时空演变[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2):103-114. [11]刘佳,王军.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3(11):1-5. [12]王中伟,焦方义,赵彤彤.数字普惠金融、绿色技术创新与共同富裕[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6):111-122. [13]洪茹菲,吴建华.数字经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6):123-132. [14]孙继国,赵文燕.数字金融素养何以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23(3):33-46. [15]王頔.数字普惠金融助力共同富裕:现实困境与进路窥探[J].科学管理研究,2022(4):83-90. [16]何慧,郑霖豪,王天.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共同富裕: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3(5):138-142. [17]王奕霏,杨卫东,王海南.数字普惠金融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的理论逻辑和优化路径[J].农村经济,2023(8):98-105. [18]张筱雨.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推动共同富裕的路径[J].财会通讯,2023(22):133-137. [19]何理,赵一宁,冯科.数字金融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基于县级数据的实证分析[J].学习与探索,2022(9):139-147. [20]许元博,吴万宗.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共同富裕的效应研究——基于287个地级市的实证分析[J].新金融,2022(11):33-40. [21]王瑞峰.数字普惠金融、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与农民共同富裕[J].中国流通经济,2023(6):90-103. [22]方霞,谭龙昕,陈思宇,等.数字金融、财产性收入与共同富裕——基于地区和家庭层面的分析[J].会计与经济研究,2023(4):112-133. [23]牛丽娟.数字金融、技术创新与共同富裕[J].统计与决策,2023(10):131-136. [2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08. [25]杨少雄,孔荣.数字金融市场参与改善农户收入了吗?[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5):180-190+200. [26]钱水土,方立凯.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共同富裕的影响——基于农业高质量发展视角[J].当代经济研究,2024(5):115-128. [27]魏滨辉,罗明忠.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服务业的影响——来自中国地级市的经验证据[J].金融经济学研究,2023(5):61-74. [28]王平.基要性变革中数字金融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4(5):183-193. [29]尤亮,田祥宇.农业新质生产力:现实逻辑、内涵解析与生成机理[J].经济问题,2024(6):27-35. [30]李冠霖,史作廷.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农村实现共同富裕的障碍与突破方向[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3):20-28. [31]周亚虹,邱子迅,姜帅帅,等.数字经济发展与农村共同富裕:电子商务与数字金融协同视角[J].经济研究,2024(7):54-71. [32]姚登宝,俞旭海.数字金融能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吗?[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154-163. [33]连宏萍,熊学振.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与破解之道[J].改革,2024(8):119-129. [34]唐亮,杜婵.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理论依据、现实挑战及实现路径[J].农村经济,2022(7):10-17. [35]刘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J].政治经济学评论,2022(4):3-51. [36]万海远,陈基平.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与量化方法[J].财贸经济,2021(12):18-33. [37]吴红艳,张晓骏,徐良培,等.数字金融、技术创新与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J].统计与决策,2023(21):144-148. [38]李炎亭,李柯.数字金融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5):60-74. [39]李松庆,胡志菊.制造业的数字化对其全球价值链地位升级的影响——基于广东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实证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22(23):127-133. [40]朱迪,叶林祥.中国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测度与动态演变[J].统计与决策,2024(9):24-30. [41]陈慧卿,曾福生.农业新质生产力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研究[J].农业经济与管理,2024(3):27-41. [42]付艳华,郑繁,高雁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产业结构的影响[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15(4):417-422. [43]朱东波,张相伟.数字金融通过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了吗?[J].科研管理,2023(7):73-82. [44]孙志远.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城乡高质量融合的影响与机制[J].中国流通经济,2024(5):28-40. [45]江艇.因果推断经验研究中的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J].中国工业经济,2022(5):100-120. [46]马桔红.农业新质生产力、数字化转型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J].统计与决策,2024(23):12-18. [47]杨颖.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价值意蕴与基本思路[J].农业经济问题,2024(4):27-35. [48]周清香,李仙娥.数字经济与农业高质量发展:内在机理与实证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22(3):82-89. [49]江红莉,蒋鹏程.数字金融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J].软科学,2022(3):37-43. [50]黄群慧,余泳泽,张松林.互联网发展与制造业生产率提升:内在机制与中国经验[J].中国工业经济,2019(8):5-23. [51]孙亚南.二元经济转型视域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4:145-146 [52]褚翠翠,佟孟华,李洋,等.中国数字普惠金融与省域经济增长——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21(6):179-190. |
[1] |
张广辉, 杨震. 农业新质生产力、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粮食安全[J]. 当代经济研究, 2025, 354(2): 68-78. |
[2] |
林星. 农民共同富裕目标下农村集体经济现代化的转型逻辑与治理路径[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40(12): 82-90. |
[3] |
杜博士, 吴宗法. 地方政府治理对科技创新的作用机制:理论与实证[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40(12): 91-102. |
[4] |
张鹏杨,何宋樾,张硕. 数字金融对进口贸易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拉动国内消费需求视角[J]. 当代经济研究, 2022, 324(8): 115-128. |
[5] |
张晓云, 贺川. 财政投入、经济发展水平对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的影响——基于空间效应和门槛效应分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13(9): 99-111. |
[6] |
南永清, 宋明月, 肖浩然. 数字普惠金融与城镇居民消费潜力释放[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297(5): 102-11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