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质生产力的出场逻辑、认知结构与实践指向 |
刘鹏飞, 候美莎 |
大连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4 |
|
|
摘要 新质生产力作为生产力的高阶形态,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动能依托与核心驱动力量。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生产力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境遇为新质生产力的出场提供了综合的逻辑依据。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语境中探明新质生产力的构建机理,从生产力构成要素的历史性革新中理解其深刻内涵,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革命中描绘其基本特征。新质生产力有着鲜明的实践指向,要把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核心目标,将创新作为第一推动力,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关键抓手,充分发挥高素质劳动者的主体力量,加快促进新质生产关系的形成。
|
|
关键词 :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中国式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
|
收稿日期: 2024-05-14
|
|
基金资助: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1SZK10141001) |
作者简介: 刘鹏飞,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000. [2]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22. [4]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000.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09. [6]任丽梅.新质生产力理论:引领未来新型工业化的思想革命[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1-12. [7]刘文祥,赵庆寺.习近平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的深刻内涵、重大意义与实践要求[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24(4):13-23. [8]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427. [9]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N].光明日报,2024-02-02(001). [10]许恒兵.新质生产力:科学内涵、战略考量与理论贡献[J].南京社会科学,2024(3):1-9. [11]张林,蒲清平.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理论创新与价值意蕴[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6):137-148. [12]刘垠.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推动力从何而来?[N].科技日报,2022-08-05(001). [13]黄奇帆.改革开放创新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J].全球化,2023(2):31-35+134. [14]陈旭,江瑶,熊焰,等.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的识别及应用:以AI芯片为例[J].中国科技论坛,2023(9):17-27. [15]肖荣美,霍鹏.以工业互联网为关键抓手推动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J].长沙大学学报,2020(1):83-89. [16]芮明杰.现代化产业体系构成结构与建设策略研究[J].中国经济学人(英文版),2023(6):26-52. [17]李心萍.提升技能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N].人民日报,2022-10-28(018). [18]李婕.为智能制造输送人才“顶梁柱”[N].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04-28(011). [19]张莫,王璐,祁航.“数字人才”需求旺盛[N].经济参考报,2023-06-09(001). [20]张辉,唐琦.新质生产力形成的条件、方向及着力点[J].学习与探索,2024(1):82-91. [21]王家斌.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及其实践进路[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9-19. [22]徐政,郑霖豪,程梦瑶.新质生产力助力高质量发展:优势条件、关键问题和路径选择[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6):12-22. [23]王世泰,余达淮.习近平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的生成渊源、丰富内涵与实践要求[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24(3):67-76. |
[1] |
蒋永穆, 赖珩瑗.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道路:内在逻辑、重要共识与未来展望[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9(9): 5-15. |
[2] |
秦书生, 高琦珈.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出动因、核心内容与重要意义[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9(9): 16-25. |
[3] |
夏后学, 白俊红, 孙晋云. 内循环视阀下的自主创新与高质量发展:兼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9(9): 90-102. |
[4] |
常庆欣, 郑子婕.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局面的丰富意蕴[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8(8): 5-14. |
[5] |
朱燕. 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与现实路径[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8(8): 52-59. |
[6] |
燕连福, 赵卉心. 数字经济赋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基于271个城市的经验证据[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8(8): 86-96. |
[7] |
岳奎, 曲秀玲. 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发展维度[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8(8): 15-21. |
[8] |
于金富, 蔺大勇. 守正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与基本规律[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7(7): 60-67. |
[9] |
王平. 新质生产力条件下的新型生产关系:塑造与调适[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7(7): 5-15. |
[10] |
朱宝清, 高岭. 新质生产力的思想史探源[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7(7): 16-31. |
[11] |
张新宁, 蔡薛文. 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现代化——以列宁实施全俄电气化计划为历史镜鉴[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7(7): 42-50. |
[12] |
李炳炎, 余飞. 以新质生产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及实践路径[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6(6): 5-15. |
[13] |
刘泽. 中国式现代化是超越西方现代化的人类文明新形态[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6(6): 79-85. |
[14] |
郝彬凯. 高质量利用外资支撑新质生产力涌现:内在逻辑与实践进路[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6(6): 16-25. |
[15] |
于安龙.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演进历程、属性特征与路径指向[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5(5): 38-48.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