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集体经济与中国式农村现代化的思想源流、内在机理和实现路径 |
| 冯嘉馨, 于鸿君 |
| 北京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1 |
|
|
|
|
摘要 农村在现代化过程中的角色和功能,体现了中西方现代化道路的核心差异。不同于西方以农村衰退为代价的资本主义现代化路径,中国式农村现代化是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依托,以构建城乡融合、生态和谐、农业农村协同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体系为目标的新型现代化道路。要推进中国式农村现代化,就要发展好集体经济,二者之间具有深刻的内在统一性。集体经济的核心规定包括集体产权、集体组织和集体认同,分别构成了中国式农村现代化的目标要素、资源要素和价值要素。只有充分激活各要素,才能释放出农村集体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潜力,进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这一路径不仅为中国式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有效驱动,还为世界提供了超越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经验和智慧。
|
|
| 关键词 :
集体经济,
农村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乡村振兴
|
|
收稿日期: 2025-09-05
|
|
|
| 基金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9ZDA002);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资助项目(8201001010) |
| 作者简介: 冯嘉馨,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共党史与党建研究;于鸿君,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光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 |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 [4]Lewis,W.A.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Unlimited Supplies of Labour[J].The Manchester School, 1954, 22(2):139-191. [5]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55-70. [6]Talcott Parsons. The Social System[M].London:Routledge,1991:45-77. [7]西奥多·W.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4-5. [8]严海蓉.对话范达娜希瓦:农民自杀与农业系统性危机[J].南风窗,2015(5):94-97.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25.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77. [11]亚当·斯密.国富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3-12. [12]克鲁泡特金.互助论:进化的一个要素[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7. [13]塞缪尔·鲍尔斯,赫伯特·金迪斯.合作的物种:人类的互惠性及其演化[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202-223. [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6]魏宏运.中国现代史资料选编[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149. [17]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8]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19]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20]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7. [2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2]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175. [23]于鸿君.混合形态经济学——关于构建中国视角经济学的一种思考[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1-8. [2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90. [25]习近平.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J].求是,2023(6):4-17. |
| [1] |
崔凯. 迈向大国强农:推进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阶段目标与战略重点[J]. 当代经济研究, 2025, 361(9): 30-39. |
| [2] |
龚云, 孟虹. 不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J]. 当代经济研究, 2025, 361(9): 5-11. |
| [3] |
秦书生, 温佩莹. 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多维阐释[J]. 当代经济研究, 2025, 360(8): 26-36. |
| [4] |
公茂刚, 王浩. 二轮延包下的农地“三权分置”深化改革:困境、机遇及路径[J]. 当代经济研究, 2025, 359(7): 100-110. |
| [5] |
常璇. 农民现代化促进乡村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J]. 当代经济研究, 2025, 358(6): 91-101. |
| [6] |
邓金钱, 刘明霞. 财政依赖与乡村振兴——来自中国县域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 当代经济研究, 2025, 357(5): 116-128. |
| [7] |
王维平, 高玉倩. 《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自然、劳动与资本关系演绎——兼论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的实践智慧[J]. 当代经济研究, 2025, 355(3): 5-14. |
| [8] |
李天姿, 王宏波, 金栋昌. 共有资本: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运作形式[J]. 当代经济研究, 2025, 354(2): 39-48. |
| [9] |
朱红根, 周柏樊. 政策支持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影响[J]. 当代经济研究, 2025, 362(10): 81-94. |
| [10] |
陈燕.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理论内涵、发展现状及实践进路[J]. 当代经济研究, 2025, 353(1): 47-56. |
| [11] |
洪银兴, 李文辉.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后发地区现代化的困境和出路[J]. 当代经济研究, 2025, 353(1): 5-12. |
| [12] |
孙崇明. 新质生产力赋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J]. 当代经济研究, 2025, 353(1): 57-65. |
| [13] |
蒋永穆, 赖珩瑗.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道路:内在逻辑、重要共识与未来展望[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9(9): 5-15. |
| [14] |
常庆欣, 郑子婕.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局面的丰富意蕴[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8(8): 5-14. |
| [15] |
张新宁, 蔡薛文. 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现代化——以列宁实施全俄电气化计划为历史镜鉴[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7(7): 42-5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