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特征、约束条件与突破路径 |
赵景龙a,b,c |
西北大学 a.马克思主义学院;b.陕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西北大学基地;c.中东研究所,西安 710127 |
|
|
摘要 低空经济是当前我国经济转型背景下出现的崭新业态,其内涵与外延十分宽泛,覆盖了众多产业领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推器。低空经济的内涵包括了依托于低空空间的产业体系和价值网络,其外延则涉及广泛的产业融合领域,具有多维核心要素。作为新兴的经济形态,低空经济的发展目前面临系统性困境:空域资源管理低效、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链的结构性矛盾和资本供给的适配性缺陷等。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及业界可以从构建动态空域管理体系、加快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优化产业链协同创新、构建多元商业模式、提升行业监管能力等五个方面,强化对低空经济的支持力度,推动其高质量发展。
|
|
关键词 :
低空经济,
高质量发展,
创新模式,
新型经济形态,
新业态
|
收稿日期: 2024-07-14
|
|
基金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3BKS175);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一般项目(23JDSZK094);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2024A027);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委托项目(2024BLWT05);陕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SYH2024003) |
作者简介: 赵景龙,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西北大学基地研究员,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1]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4:29. [2] 钟成林,胡雪萍.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逻辑与提升路径[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5):84-93. [3] 覃睿.再论低空经济:概念定义与构成解析[J].中国民航大学学报,2023(6):59-64. [4] 张晓兰,黄伟熔.低空经济发展的全球态势、我国现状及促进策略[J].经济纵横,2024(8):53-62. [5] 李牧南,谢天琪.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的实践进路:依托科技自立自强助力新质生产力形成[J].科技管理研究,2024(17):1-9. [6] 欧阳日辉.低空经济助推新质生产力的运行机理与路径选择[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1):118-131. [7] 张姣玉,罗红艳.新质生产力:中国式现代化新载体、新突破、新思路[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4):24-31. [8] 廖小罕,徐晨晨,叶虎平.低空经济发展与低空路网基础设施建设的效益和挑战[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4(11):1966-1981. [9] 沈映春.低空经济的内涵、特征和运行模式[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1):108-117. [10] 廖小罕,徐晨晨,叶虎平,等.无人机应用发展关键基础设施与低空公共航路网规划[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2(7):977-988. [11] 樊邦奎,李云,张瑞雨.浅析低空智联网与无人机产业应用[J].地理科学进展,2021(9):1441-1450. [12] 张嘉昕,许倩.低空经济产业链发展的制约因素与优化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24(8):63-70. [13] 欧阳桃花.低空经济的技术创新与场景创新[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4(15):57-68. [14] 王宝义.我国低空经济的技术经济范式分析与发展对策[J].中国流通经济,2024(9):14-26. [15] 孔得建,袁泽.低空经济政策法律体系的现状、经验与展望[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5):85-95. |
[1] |
张广辉, 杨震. 农业新质生产力、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粮食安全[J]. 当代经济研究, 2025, 354(2): 68-78. |
[2] |
赵峰, 由政, 季雷. 利润率下降规律的理论与经验研究新进展及其现实检视——基于2000~2019年中国非金融企业部门利润率的考察[J]. 当代经济研究, 2025, 353(1): 13-26. |
[3] |
秦书生, 高琦珈.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出动因、核心内容与重要意义[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9(9): 16-25. |
[4] |
夏后学, 白俊红, 孙晋云. 内循环视阀下的自主创新与高质量发展:兼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9(9): 90-102. |
[5] |
燕连福, 赵卉心. 数字经济赋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基于271个城市的经验证据[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8(8): 86-96. |
[6] |
岳奎, 曲秀玲. 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发展维度[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8(8): 15-21. |
[7] |
张新宁, 蔡薛文. 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现代化——以列宁实施全俄电气化计划为历史镜鉴[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7(7): 42-50. |
[8] |
李炳炎, 余飞. 以新质生产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及实践路径[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6(6): 5-15. |
[9] |
钱水土, 方立凯.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共同富裕的影响——基于农业高质量发展视角[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5(5): 115-128. |
[10] |
罗浩轩. 农业高质量发展机制是如何形成的——基于福特主义及其在全球扩散的考察[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4(4): 75-87. |
[11] |
林艳丽, 江润泽, 刘嘉卿. 东北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动态演进与地区差异[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4(4): 116-128. |
[12] |
刘春莲, 陈扬扬, 李茂林. 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农村高质量发展:理论和实证[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3(3): 80-93. |
[13] |
韩喜平, 马丽娟. 新质生产力的政治经济学逻辑[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2(2): 20-29. |
[14] |
刘鹏飞, 候美莎. 新质生产力的出场逻辑、认知结构与实践指向[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51(11): 50-58. |
[15] |
陈知之, 郑起越. 数字经济对东北三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测度研究[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51(11): 102-11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