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驱动转换:供求辩证关系研究 |
周志太1, 程恩富2 |
1.淮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2.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732 |
|
|
摘要 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经济自由主义及其表现形式,从萨伊定律到供给学派再到新供给经济学发展的来龙去脉进行梳理、剖析,在此基础上将其与其对立学派即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国家干预主义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得出,我国建立供给侧为主、需求侧为辅的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相互促进、辩证统一的经济发展动力体系,即可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诸多挑战,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
|
关键词 :
供给经济学,
凯恩斯主义,
供给侧,
需求侧,
供求关系
|
收稿日期: 2016-01-07
|
|
基金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FJL013);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Y2015D42); 安徽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SK2015A092) |
作者简介: 周志太(1956 – ),男,山东昌邑人,经济学博士,淮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宏观经济理论研究;程恩富(1950 – ),男,上海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 |
[1] 金海年. 新供给经济增长理论:中国改革开放经济表现的解读与展望[J]. 北京:财政研究,2014(11):2-7. [2] 贾康,苏京春. 经济学的“新框架”与“新供给”:创新中的重要联通和“集大成”境界追求[J]. 北京:财政研究,2015(1):8-14. [3] 周志太. 外国经济学说史[M]. 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4] 凯恩斯.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67. [5] 高鸿业. 《通论》译者导读[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2. [6] 纪明. 需求结构演进逻辑及中国经济持续均衡增长[J]. 北京:社会科学,2013(2):44-53. [7] 纪明,刘志彪. 中国需求结构演进对经济增长及经济波动的影响[J]. 北京:经济科学,2014(1):10-22. [8] 资本论:第3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717.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3-34. [1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3. [12] 周志太. 多维视角下的农民增收问题研究[J]. 北京:科学社会主义,2013(1):108-111. |
[1] |
潘石.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及其应对战略之策[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12(8): 29-42. |
[2] |
龙斧, 傅征. 中国“核心消费”对供给有效性的机理关系决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辩证唯物主义与整体主义思考[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10(6): 88-102. |
[3] |
李黎力. 明斯基与后凯恩斯主义:渊源、比较和启示[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09(5): 39-47. |
[4] |
金梦迪. 货币信用在社会再生产平衡中的作用:协调与冲突——基于后凯恩斯主义存量-流量一致性模型视角[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07(3): 45-53. |
[5] |
刘文超, 李辉. 价格理论的真实与虚构——后凯恩斯经济学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挑战[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304(12): 41-49. |
[6] |
吴义刚.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均衡增长的理论与逻辑——基于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理论的研究[J]. 当代经济研究, 2019, 288(8): 27-34. |
[7] |
袁利勇, 胡日东. 我国经济杠杆与经济增长动态关系分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19, 287(7): 79-90. |
[8] |
张俊山. 深刻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科学内涵——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的解读[J]. 当代经济研究, 2019, 286(6): 20-29. |
[9] |
段雨晨, 赵峰. 卡莱茨基经济理论对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启示[J]. 当代经济研究, 2019, 284(4): 38-44. |
[10] |
周小亮.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理论思考[J]. 当代经济研究, 2019, 283(3): 32-40. |
[11] |
孙慧宗,林丽敏. 金融自由化与经济危机:基于日本金融深化实践的再认识[J]. 当代经济研究, 2019, 283(3): 96-101. |
[12] |
陈硕颖, 黄爱妹. 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互联网+”实践辨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18, 277(9): 23-30. |
[13] |
张小瑛, 张俊山. 从国民经济有机体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 当代经济研究, 2018, 276(8): 33-42. |
[14] |
刘宇, 唐亚阳. 农村养老服务供给困境与出路——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J]. 当代经济研究, 2018, 274(6): 82-88. |
[15] |
王朝明, 张海浪.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价值理论与西方供给学派理论比较分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18, 272(4): 39-46.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