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经济研究  2021, Vol. 307 Issue (3): 45-53    
  外国经济思想研究与借鉴 本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
货币信用在社会再生产平衡中的作用:协调与冲突——基于后凯恩斯主义存量-流量一致性模型视角
金梦迪
中国人民大学 经济学院,北京 100872
全文: PDF (1203 KB)   HTML (1 KB)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摘要 在后凯恩斯主义存量-流量一致性模型的基本框架中纳入马克思的货币信用和社会再生产理论构建模型,以考察货币信用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协调机制,分析得出:货币信用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充当资本积累过程的缓冲器、加速器和调节器作用,能促使资本主义生产性企业更有效地应对资本积累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加快资本积累率的调整速度,从而促使社会再生产体系趋于平衡增长,但货币信用并不能真正消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也无法阻止危机的发生,只会使矛盾的运动形式和危机的发生机制进一步复杂化。这一模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宏观经济与金融体系的运行规律,为引导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借鉴。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我的书架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金梦迪
关键词 货币信用社会再生产后凯恩斯主义存量-流量一致模型马克思主义    
收稿日期: 2020-10-21     
PACS:  F035.1  
作者简介: 金梦迪(1993-),女,陕西西安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引用本文:   
金梦迪. 货币信用在社会再生产平衡中的作用:协调与冲突——基于后凯恩斯主义存量-流量一致性模型视角[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07(3): 45-53.
链接本文:  
http://www.ddjjyj.com/CN/     或     http://www.ddjjyj.com/CN/Y2021/V307/I3/45
版权所有 © 2017 《当代经济研究》编辑部
吉ICP备10200631号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