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出动因、核心内容与重要意义 |
秦书生, 高琦珈 |
东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沈阳 110169 |
|
|
摘要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提出是直面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选择,是应对推动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基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迫切要求。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构建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构建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构建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构建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有助于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助于为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
|
关键词 :
现代化经济体系,
高质量发展,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
收稿日期: 2024-04-17
|
|
基金资助:2024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N2413002) |
作者简介: 秦书生,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高琦珈,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 |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N].人民日报,2024-07-22. [3]习近平著作选读: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9.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0. [5]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局长就2023年全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EB/OL].(2024-01-17)[2024-06-28],https://www.stats.gov.cn/xxgk/jd/sjjd2020/202401/t20240117_1946672.html [6]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2024-07-22. [7]黄群慧.浅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J].经济与管理,2018,32(1):1. [8]国家统计局.2022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EB/OL].(2023-09-18)[2023-11-14],http://www.stats.gov.cn/sj/zxfb/202309/t20230918_1942920.html [9]习近平.深刻认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重要性[N].人民日报,2018-01-31.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习近平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EB/OL].(2023-05-05)[2024-01-30],https://www.gov.cn/yaowen/2023-05/05/content_5754275.html [11]习近平.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12]习近平.论“三农”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156. [13]刘志彪.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问题与对策[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9:10. [14]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4-02-29)[2024-06-28],https://www.stats.gov.cn/sj/zxfb/202402/t20240228_1947915.html [15]段光鹏,王向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战略价值、基本构成与推进方略[J].改革,2022(3):60. [16]张辉.破解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梗阻,奠定高质量发展雄厚基础[J].财经界,2022(20):10. [1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16. |
[1] |
夏后学, 白俊红, 孙晋云. 内循环视阀下的自主创新与高质量发展:兼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9(9): 90-102. |
[2] |
燕连福, 赵卉心. 数字经济赋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基于271个城市的经验证据[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8(8): 86-96. |
[3] |
岳奎, 曲秀玲. 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发展维度[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8(8): 15-21. |
[4] |
张新宁, 蔡薛文. 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现代化——以列宁实施全俄电气化计划为历史镜鉴[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7(7): 42-50. |
[5] |
李炳炎, 余飞. 以新质生产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及实践路径[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6(6): 5-15. |
[6] |
钱水土, 方立凯.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共同富裕的影响——基于农业高质量发展视角[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5(5): 115-128. |
[7] |
罗浩轩. 农业高质量发展机制是如何形成的——基于福特主义及其在全球扩散的考察[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4(4): 75-87. |
[8] |
林艳丽, 江润泽, 刘嘉卿. 东北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动态演进与地区差异[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4(4): 116-128. |
[9] |
刘春莲, 陈扬扬, 李茂林. 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农村高质量发展:理论和实证[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3(3): 80-93. |
[10] |
韩喜平, 马丽娟. 新质生产力的政治经济学逻辑[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2(2): 20-29. |
[11] |
李国荣, 陈芳. 中国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36(8): 102-116. |
[12] |
岑树田, 葛扬. 创新激励、地方财政科技投入与技术进步[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34(6): 88-101. |
[13] |
姜莉, 潘永强. 西方福利经济理论的争端与困境——基于马克思文化观的批判与纠偏[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31(3): 64-76. |
[14] |
徐政, 郑霖豪, 程梦瑶. 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实践构想[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39(11): 51-58. |
[15] |
石奇, 周宁, 杨振兵. 效率内生性下降与高质量工业化的动力机制——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探讨[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29(1): 84-95.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