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球金融不平衡循环与双循环中的中国金融安全 |
杨慧玲, 段晓莹 |
西南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成都 611130 |
|
|
摘要 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揭示,资本逻辑支配的信用发行机制内生货币交换价值不稳定风险。美国引领的资本主义生产扩张成就美元主导地位。新一轮全球化中,美国在世界市场上竞争力相对下降,却加强了美元支配力,全球金融循环趋于失衡:一方面,动摇货币交换价值稳定基础而增加通胀风险,损害商品流通;另一方面,美元作为主权货币与作为世界货币的矛盾凸显,形成“核心-从属”的全球金融化格局,不仅诱发货币危机、债务危机乃至金融危机,且使国际金融循环成为资本主义核心对外围、半外围的掠夺机制,加剧世界失衡发展。双循环中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国内、国际互动,隐匿着金融风险国际传导路径,金融开放须坚持稳慎原则以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
|
关键词 :
资本主义信用,
信用货币,
石油美元,
金融化,
金融风险
|
收稿日期: 2024-02-25
|
|
基金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22XJL00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6BJL008) |
作者简介: 杨慧玲,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段晓莹,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
[1]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23-11-01(001). [2]吴秋余,赵展慧.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N].人民日报,2024-01-24(001). [3]锚定建设金融强国目标扎实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4-02-20(009). [4]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货币金融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266. [5]Lapavitsas Costas. Profiting Without Producing: How Finance Exploits Us All[M]. London:Verso Books, 2013:84. [6]伊藤诚,考斯达斯·拉帕维查斯.货币金融政治经济学[M].孙刚,戴淑艳,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2001. [7]Lapavitsas Costas. Financialised Capitalism: Crisis and Financial Expropriation[J].London:Historical Materialism.volume17:2(2009):114-148. [8]米尔顿·弗里德曼,安娜·J.施瓦茨.美国货币史1867-1960[M].巴曙松,王劲松,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36. [9]易宪容.美国量宽政策退出的市场不确定性效应[J].财贸经济,2014(5):39-50. [10]何光辉,杨咸月.美国开启“印钞机模式”:历史比较、物价测算及对中国的警示[J].经济学家,2020(11):116-118. [11]Perrotini Ignacio. Profiting from Financialization, Secular Stagnation and Wage Anchors:A commentary on Lapavitsas (2013)[J].New York:Dialectical Anthropology,2015,39(3):329-336. [12]李晓.美元体系的金融逻辑与权力——中美贸易争端的货币金融背景及其思考[J].国际经济评论,2018(6):52-71+5-6. [13]Boyer Robert; Saillard, Yves. Régulation Theory:The State of the Art[M]. New York:Routledge,2001:62. [14]马宇,王庆立,王竹芹.新兴市场银行危机与货币危机共生性的实证研究——基于美元因素的视角[J].经济学家,2016(7):66-75. [15]李欢丽,李石凯.强势美元周期、去美元化浪潮与人民币国际化战略调整[J].经济学家,2019(5):68-75. [16]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4-01-17(001). |
[1] |
李连波, 刘洺赫. 国外政治经济学最新研究述论(2023)[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8(8): 69-85. |
[2] |
刘超, 孙晓鹏. 金融结构、技术创新与金融风险——基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分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2(2): 116-128. |
[3] |
刘永佶, 胡子凯. 异化的资本与资本私有制的异化——资本私有制矛盾的形成与演变[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1(1): 5-17. |
[4] |
安强身, 刘佳利. 住房金融化、房价波动与收入不平等[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33(5): 116-128. |
[5] |
安家骥,狄鹤,刘国亮. 经济金融化与财富收入分配——基于二十大报告关于着力发展实体经济和共同富裕的理解[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32(4): 78-84. |
[6] |
李连波, 刘洺赫. 国外政治经济学最新研究述论(2022)[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39(11): 59-74. |
[7] |
韩文龙, 彭颖怡. 平台经济金融化与金融风险治理研究[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29(1): 37-48. |
[8] |
李连波, 刘洺赫. 国外政治经济学最新研究述论(2021)[J]. 当代经济研究, 2022, 325(9): 82-97. |
[9] |
胡怀国. 资本要素的特性及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种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梳理[J]. 当代经济研究, 2022, 321(5): 16-25. |
[10] |
刘永佶. 从货币本质论美元霸权[J]. 当代经济研究, 2022, 326(10): 5-16. |
[11] |
李连波, 黄泽清. 住房金融化与《论住宅问题》的时代价值[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08(4): 16-26. |
[12] |
王松. 城市地租与房地产金融化积累:对大卫·哈维理论的探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15(11): 38-46. |
[13] |
李连波. 国外政治经济学研究最新进展与启示[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299(7): 46-60. |
[14] |
宋冬林, 郭建辉. 我国大型互联网企业金融化外部效应研究——一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295(3): 31-37. |
[15] |
宁殿霞, 林晓宁. 金融化世界中的生产劳动[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304(12): 59-66.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