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网站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须知
用稿规范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本刊文章检索
Email Alert
阅读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353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5-01-15
《资本论》研究与运用
本刊特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理论探索与争鸣
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论坛
财政与金融
本刊特稿
5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后发地区现代化的困境和出路
洪银兴, 李文辉
在现代化进程中,后发地区的现代化面临着内生要素供给不足、外部资源难以引进的困境。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利于生产要素在全国范围内畅通流动,为后发地区获取外部资源创造机遇。然而,根据市场规律,要素资源总是从收益率低的地区向收益率高的地区流动,由此产生后发地区更难吸引到发展要素的困境。克服这一困境的出路,在于将发展经济学中的梯度推移理论和发展极理论结合起来,在培育和建设后发地区城市发展极的同时,促进其毗邻的先发和后发地区形成一体化经济,在此基础上将现代化要素向周边后发地区辐射扩散,逐步形成现代化的“燎原之势”。
2025 Vol. 353 (1): 5-12 [
摘要
] (
98
)
HTML
(1 KB)
PDF
(1330 KB) (
121
)
《资本论》研究与运用
13
利润率下降规律的理论与经验研究新进展及其现实检视——基于2000~2019年中国非金融企业部门利润率的考察
赵峰, 由政, 季雷
立足马克思关于一般利润率趋于下降规律及其抵消性因素的分析,对国内外利润率测算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并对2000~2019年我国实体经济利润率动态进行测算和分析。研究发现,资本有机构成持续上升引发的产出-资本比下降是导致利润率下降的主要因素,劳动生产率提高和利润份额上升没有抵消这一趋势,资本品相对价格所代表的不变资本价格持续提升对利润率动态产生了负向影响。经验结果表明,传统的以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对于维持一般利润率水平的潜力已经基本耗尽,而增加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对一般利润率影响也需要生产技术的迭代更新来支撑。同时,潜在实际劳动生产率的稳步提升表明我国企业利润率仍有较大修复空间,创新驱动发展日益成为支撑利润率动态的关键因素。这表明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有机协同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025 Vol. 353 (1): 13-26 [
摘要
] (
110
)
HTML
(1 KB)
PDF
(1837 KB) (
143
)
27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有化-私有化”迭变律:逻辑、现实与趋势
秦蒙
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有化趋势往往和私有化改革交替出现。基于“马克思主义-波兰尼”理论视角,构建一个分析资本主义国家国有化-私有化交替演变规律的理论框架,总结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化-私有化”的迭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末和2008年金融危机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国有化浪潮是生产关系适应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当政治关系、上层建筑等因承担生产关系功能嵌入市场经济后,则会直接推动生产关系变革,因此出现了20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私有化。当前在国家治理危机背景下私有化仍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改革的主流。中国在进行国企改革时必须警惕新自由主义私有化思潮的侵蚀,跳出资本主义国家“国有化-私有化”的迭变律。
2025 Vol. 353 (1): 27-38 [
摘要
] (
102
)
HTML
(1 KB)
PDF
(1540 KB) (
140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39
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
杨国亮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大变局下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必然性。然而,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要注意限度,如果没有掌握好这个限度,或者出台某些对外开放政策的时机、次序、条件不当,就有可能危害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传统的经济全球化虽然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但其自身却不可避免地在这一过程中走向衰落,与此同时,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变局下,美西方主要国家逐渐摈弃了长期以来奉行的自由主义政策,转向更多依靠经济实力和霸权地位,采用经济制裁等“新”手段对其他国家实现控制和掠夺。为此我国要始终坚守意识形态主阵地,谨慎对待金融业对外开放,完善外商投资法律法规。
2025 Vol. 353 (1): 39-46 [
摘要
] (
93
)
HTML
(1 KB)
PDF
(1337 KB) (
257
)
47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理论内涵、发展现状及实践进路
陈燕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具有产权关系明晰、治理架构科学、经营方式稳健、收益分配合理的特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具备多样化创新,包括制度创新、生产经营模式创新、组织管理方式创新以及收益分配机制创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存在资本积累不足、“经济职能”与“社会职能”难以兼顾、发展人才不足等问题。下一步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需要解决农村地区单一产业发展模式缺陷,强化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经济职能,强调新型集体经济的内外联动发展,持续探索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改革完善。
2025 Vol. 353 (1): 47-56 [
摘要
] (
133
)
HTML
(1 KB)
PDF
(1488 KB) (
108
)
57
新质生产力赋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
孙崇明
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路径。然而,当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发展进程中正处于“爬坡过坎”阶段,面临传统模式束缚与战略规划缺失,资源支持掣肘与系统整合不足,决策效率低下与监督管理不善等多重梗阻。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能够通过创新的“理念—结构—制度”体系,赋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理念重塑、支持结构优化以及运行机制完善。为此,应通过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强化科技支撑、优化产业结构及改革体制机制等系统性举措,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
2025 Vol. 353 (1): 57-65 [
摘要
] (
102
)
HTML
(1 KB)
PDF
(1375 KB) (
228
)
理论探索与争鸣
66
论新质生产方式
鲁保林, 谢辉
生产方式既是保存和发展生产力的具体形式和方式方法,也是生产关系的基本载体,表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的特殊性质。马克思考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协作到工场手工业分工再到机器大工业的转变过程,表明生产方式的突破性变革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基础。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重塑生产方式的基本形态。作为后发国家,中国只有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下,发展出具有原创性的高质量物质生产方式,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赶超。
2025 Vol. 353 (1): 66-74 [
摘要
] (
99
)
HTML
(1 KB)
PDF
(1345 KB) (
89
)
75
《资本论》中马克思生态思想的“批判—建构”逻辑
李傲挺
国内外学界关于《资本论》中是否有生态思想的长期争论,很大程度上是忽视了《资本论》中自然概念的特殊性。政治经济学视域下的自然概念有着显著的具象性特征,马克思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语境下,通常将自然理解为支撑资本主义社会运转的具体的物质要素,这为我们把握马克思生态思想提供了概念基础。马克思的生态思想贯穿于《资本论》的整个理论体系中,呈现出“批判—建构”的文本逻辑:对资本主义生态自反性产生机制的揭示,寓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流通过程与具体资本形式的批判之中,并以此为基础阐明了自然资源的全民公有并纳入共同控制、实现生产协同与集中的必然性,以及对自然进行长期且必要的价值补偿等未来社会人与自然交往的一般原则。这可为当代中国健全自然资源权属制度、构建生态经济体系、驾驭资本并规制资本负效应,进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指导。
2025 Vol. 353 (1): 75-84 [
摘要
] (
81
)
HTML
(1 KB)
PDF
(1421 KB) (
72
)
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论坛
85
耐心资本能缓解产能过剩吗——基于上市公司产能利用率视角
何文彬, 宫铭烜
深入分析耐心资本在化解产能过剩中的有效性及其内在机理,对于加速实体经济转型升级进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研究发现,通过市场机制的政策扭曲修复、绿色转型驱动及资本配置优化等机制,耐心资本展现出显著的“免疫效应”,能够有效缓解产能过剩问题。在产业政策的引导下,耐心资本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提升作用得以增强。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作用具有异质性,在非国有企业、高科技行业及非产能过剩行业中,耐心资本展现出更强的资源配置效率和政策适应性;在产能过剩行业中,耐心资本可能引发“固化效应”,进而加剧产能过剩问题。为此,需从顶层设计、企业层面及资本市场三个维度入手,通过耐心资本的支持,推动产能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强化绿色转型力度,培育企业新质生产力,并提升政策间的协同作用,以实现多维度、综合性的施策目标。
2025 Vol. 353 (1): 85-100 [
摘要
] (
92
)
HTML
(1 KB)
PDF
(1689 KB) (
224
)
101
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全球供应链调整:理论分析与实证测算
郎昆
运用政治经济学理论分析全球供应链的调整规律,并使用TiVA数据库,实证测算1995~2020年全球供应链的调整趋势后,发现:(1)伴随主导产业的发展,全球供应链的组织形式随之调整,依次经历垄断新兴行业、合作分工行业和传统夕阳行业三个阶段。(2)全球供应链格局发生了深刻改变,表现为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影响力迅速上升,而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影响力相对下降。(3)从“全球供应链参与度—产业发展成熟度”分类看,各行业全球供应链的调整趋势有明显差异:在传统夕阳行业内,全球供应链已经从发达国家逐步转移至发展中国家;在合作分工行业内,各国都深度参与国际分工,全球供应链格局比较稳定;在垄断新兴行业内,美国长期占据垄断地位,其他国家处于全球供应链的边缘位置;在战略竞争行业内,中、美两国展开了激烈竞争,全球供应链格局调整迅速。
2025 Vol. 353 (1): 101-113 [
摘要
] (
114
)
HTML
(1 KB)
PDF
(2279 KB) (
267
)
财政与金融
114
财税激励政策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
孙世强, 侯耀威
财税政策作为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工具,对于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基于我国沪深A股企业2013~2022年数据,实证研究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并分析这种影响在不同地方政府治理水平下的表现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均对企业新质生产力有激励作用,且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机制分析发现,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激励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同时,地方政府治理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增强财税激励政策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激励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的激励作用因企业产权性质、规模等级、经济地位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对企业新质生产力存在显著的协同效应。
2025 Vol. 353 (1): 114-128 [
摘要
] (
140
)
HTML
(1 KB)
PDF
(1600 KB) (
218
)
版权所有 © 2017 《当代经济研究》编辑部
吉ICP备10200631号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