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本刊文章检索
          Email Alert
阅读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352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24-12-15

《资本论》研究与运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理论探索与争鸣
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论坛
财政与金融
 
       《资本论》研究与运用
5 马克思资本社会权力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段学慧
资本表面上看是一种生产要素,实质上是一种生产关系。资本的生产关系属性决定了资本的所有权这一根本权力必然孳生出包括经济权力、政治权力、文化权力等在内的支配资产阶级社会的一切权力。因此,权力是资本的基本属性。资本社会权力产生的社会根源是资本赖以产生的生产关系。从历史逻辑来看,资本社会权力是由商品的社会权力演化而来的,但最终必然被联合起来的劳动者的社会公共权力所取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依然面临着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历史任务,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驾驭资本,把握不同资本的行为特征,促进各类资本健康发展。
2024 Vol. 352 (12): 5-15 [摘要] ( 118 ) HTML (1 KB)  PDF (1451 KB)  ( 199 )
16 数字时代监控资本主义重塑“资本权力”的政治叙事——基于马克思资本权力批判思想
田方晨, 刘明明
马克思的资本权力批判思想是科学诊断数字时代监控资本主义权力运作的有力武器。在马克思的语境中,资本是一种支配一切的权力。在数字时代,监控资本主义进一步延续了资本的权力属性。具体而言,监控数据的资本化夯实了监控资本权力的剥削基础,全景监控的覆盖加快了监控资本权力的透明化布展,意识形态的迷雾强化了监控资本权力的隐匿化渗透。凭借对数据资本和监控技术的垄断,监控资本权力要求个体生命、社会秩序等按照资本意志进行单向度地改写,妄图使自身凌驾于整个社会之上。如此一来,劳动者被围困在监控资本权力的牢笼之中,社会公共领域的信任危机不断涌现,监控帝国主义形态逐渐浮出水面。面对监控资本权力的急剧扩张,必须充分发挥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坚持数字资本的发展和规范两手抓,有效避免监控资本权力的渗透及其危害,推动构建数字文明新形态。
2024 Vol. 352 (12): 16-25 [摘要] ( 112 ) HTML (1 KB)  PDF (1393 KB)  ( 183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26 新发展格局下扩大内需战略的理论逻辑、时代特征与实现路径
丁任重, 李晶维, 李溪铭
新发展格局下,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条件。从理论逻辑上看,内需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是生产目的的实现,也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发展;从时代特征上看,在新时代新发展格局下,扩大内需战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导向,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基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支撑,更是加快科技创新的内在动力。因此,要深刻理解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大意义,将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化收入分配格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扩大对外开放作为重要突破口,深入贯彻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平稳可持续发展。
2024 Vol. 352 (12): 26-34 [摘要] ( 109 ) HTML (1 KB)  PDF (1366 KB)  ( 182 )
35 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态意蕴
李永胜, 许夏琳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发展绿色生产力,其背后具有深刻的生态意蕴。从生态内涵来看,相较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以构成要素的优化组合为内核驱动、数字科技和绿色科技为技术支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价值目标、创新发展体系生态性为内生特点的具备新质态内涵的先进生产力。从生态思维来看,是由唯物辩证思维、绿色发展思维和生态系统思维作为发展经济的战略思维引领。从生态指向来看,着眼于人与自然、自然内部及人与人的关系,要践行绿色发展的生态价值观;着眼于产业未来发展方向,要推动产业创新与生态向度相一致;着眼于时代发展,要深化经济改革创新以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态和生活需要。
2024 Vol. 352 (12): 35-44 [摘要] ( 95 ) HTML (1 KB)  PDF (1437 KB)  ( 111 )
       理论探索与争鸣
45 空间经济均衡:西方经济学的百年流变与范式困境
郝大江, 常彩霞, 潘永强
西方经济学凭借其严谨而富有逻辑的数理论证,构建了一个几乎可与物理学相媲美的“技术科学”理论体系,但因其经济空间“均质”的范式假定,西方经济学在复归文化问题研究的百年探索中仍然存在着无法调和的内在矛盾。“文化均质”分析范式舍弃了文化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无法对现实空间经济的稳定均衡做出有力解释。基于马克思文化观对西方经济学文化分析范式的批判和纠偏,其结果显示:文化是特定地区更基础、更深层次的发展条件,对其域内生产活动的内容、模式及效率有着重要影响,在现实经济发展差异以及经济活动的非线性绩效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文化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科学阐释,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强烈的内在精神和价值追求,是从“物本位”的简单经济增长到“人本位”全面发展的质变跃升;证明推进不同国家经济、文化的协同发展和共同繁荣,是全球文明倡议由价值理念转化为实践成果的根本要求。
2024 Vol. 352 (12): 45-58 [摘要] ( 86 ) HTML (1 KB)  PDF (1632 KB)  ( 56 )
59 中美经贸摩擦及其战略思考——基于生产率优势演进视角
杨玉华
自2018年爆发大规模经贸冲突至今,中国经济仍保持了强劲增长,其原因就在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源自生产率优势的不断演进与升级。贸易冲突虽恶化了我国的出口条件,却无法改变既有生产率优势的条件与演进的态势。生产率优势演进理论揭示了两国经贸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深层原因:中国生产率优势的演进导致了两国产业生产率优势由互补互利转化为竞争冲突。中国在高端产业生产率优势的不断汇聚和突破,打破了美国高端产业生产率优势的长期垄断,动摇了美国霸权的产业基础,威胁了美国的高级生产率优势的垄断地位和霸权利益。美国挑起贸易摩擦和冲突的目的就在于遏制和打压潜在和现实的竞争对手,维持既有的霸权地位和利益。我国正处于形成高级生产率优势的关键时期,支撑高端产业的要素基础和创新动力比较薄弱,因此,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科技生产力,不断汇集和塑造高级生产要素优势,以创新驱动推动我国演进路径向内源式驱动转变,以第四次工业技术革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实现。
2024 Vol. 352 (12): 59-75 [摘要] ( 91 ) HTML (1 KB)  PDF (2133 KB)  ( 179 )
       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论坛
76 制度型开放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基于企业加成率分布的分析
戴翔, 吴玮祺, 成鹏东
进入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的全面建设现代化新阶段,中国亟须加快推动制度型开放实现宏观层面上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通过创新性的方法测度出中国制度型开放指数,基于企业加成率分布的分析,研究发现:制度型开放可以显著优化行业内企业加成率的分布情况,降低其离散度。这主要通过降低企业的生产和研发成本,以及产品的跨境流转成本来实现。制度型开放对于改善企业加成率分布情况的效果,会因行业在市场集中度、要素密集度、国有企业所占比例以及地理位置等方面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为此,应在进一步推动制度型开放的进程中实现区域协调推进,促进商品和服务的自由流动,发挥制度型开放对优化企业加成率分布、助力整体企业市场势力攀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作用。
2024 Vol. 352 (12): 76-89 [摘要] ( 90 ) HTML (1 KB)  PDF (1572 KB)  ( 219 )
90 供应链信息披露与企业融资约束——基于上市公司样本的实证研究
余官胜, 郭妙梅, 李坛霖
在信息不对称环境下,我国企业普遍面临融资约束问题,严重阻碍了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应对这一挑战,信息披露,特别是供应链信息的公开,已成为企业缓解融资约束的主要途径之一。深入分析供应链信息披露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具体影响,研究发现:供应链信息披露能有效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并展现出高度的稳健性,其核心传导机制为提升企业股市表现和管理效率;供应链信息披露对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因企业所有制和资本密集度的不同而表现出异质性特征;对重要客户和供应商的信息披露更能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并且供应链信息披露能够增强融资约束缓解对研发投入的促进效应;供应链信息披露主要缓解企业外源性融资约束,而对内源性融资约束影响不显著。因此,供应链信息披露是企业获取外部资源的重要渠道,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激励企业高质量披露供应链信息,以有效缓解融资约束。
2024 Vol. 352 (12): 90-101 [摘要] ( 183 ) HTML (1 KB)  PDF (1477 KB)  ( 180 )
102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阶段性目标、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基于共同富裕测度的研究
王婷, 高钰娜
进入新发展阶段,党和国家对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出了阶段性的发展要求。在深入阐述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时代内涵的基础上,从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以及人的全面发展这三个维度出发,构建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发现:自1998年以来,我国共同富裕的综合得分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结合我国提出的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总体阶段性目标,尝试对共同富裕评价体系中的主要指标设计阶段性发展要点,提出分阶段实现提高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具体目标,并分析在达成目标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核心创新力不足、就业与收入结构变革、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以及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等诸多挑战。为此,建议坚持高质量发展导向,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着力缩小城乡与区域发展差距,同时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以具体政策为抓手,有效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
2024 Vol. 352 (12): 102-112 [摘要] ( 104 ) HTML (1 KB)  PDF (1507 KB)  ( 96 )
       财政与金融
113 整体性治理视阈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的行动路径——基于中国三大城市群49个城市的组态比较分析
李砚忠, 李全伟
实现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要求城市单元在“尽力而为”地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时,遵循“量力而行”的现实条件。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建立起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的协作、环境、资源和技术四维分析框架,结合组态分析方法,探索不同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发展的行动路径,研究发现:基本公共服务高水平发展的组态路径有两种,分别为“府间离斥型”和“多维保障型”,隶属于两条路径的不同城市具有“中心城市”和“非中心城市”的分类区别;基本公共服务低水平发展的路径有四种,分别为“府间无力型”“多维缺失型”“技术制约型”和“人力制约型”,呈现出高度类似和镜像相反的两两路径分类。
2024 Vol. 352 (12): 113-126 [摘要] ( 108 ) HTML (1 KB)  PDF (1662 KB)  ( 74 )
版权所有 © 2017 《当代经济研究》编辑部
吉ICP备10200631号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