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克思资本社会权力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
段学慧a,b |
延安大学 a.马克思主义学院;b.创新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陕西 延安 716000 |
|
|
摘要 资本表面上看是一种生产要素,实质上是一种生产关系。资本的生产关系属性决定了资本的所有权这一根本权力必然孳生出包括经济权力、政治权力、文化权力等在内的支配资产阶级社会的一切权力。因此,权力是资本的基本属性。资本社会权力产生的社会根源是资本赖以产生的生产关系。从历史逻辑来看,资本社会权力是由商品的社会权力演化而来的,但最终必然被联合起来的劳动者的社会公共权力所取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依然面临着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历史任务,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驾驭资本,把握不同资本的行为特征,促进各类资本健康发展。
|
|
关键词 :
资本社会权力,
商品社会权力,
货币社会权力,
资本无序扩张
|
收稿日期: 2024-06-27
|
|
基金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20XJL001) |
作者简介: 段学慧,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延安大学创新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 |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5]许欣驰,薛忠义.马克思透视资本的三重论域:财富、权力、环境[J].学术探索,2022(10):60-65. [6]刘志洪.马克思资本权力批判思想及其意义[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2):148-158+238-239. [7]于天宇.作为资本增殖的权力增殖——资本主义社会主体自我实现的“隐形屏障”[J].南京社会科学,2022(7):23-31. [8]苗贵山,张雪薇.马克思资本权力理论研究[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30-34. [9]薛绍文.马克思资本权力批判的双重进路及其超越——基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分析[J].学理论,2022(11):22-26. [1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2]鲁品越.走向深层的思想:从生成论哲学到资本逻辑与精神现象[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278.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355. [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80. [1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92. [1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06. [1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26. [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10. [19]习近平.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64. [20]江宇.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引导各类资本健康发展[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1(11):47-50. [21]中央政治局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第28次集体学习[N].人民日报,2015-11-25(001). [22]周绍东.“普照的光”如何发挥作用?——公有制经济规范和引导非公资本发展的路径[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23(3):19-27. [2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381. [24]段学慧,刘丹.剩余价值二重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视角[J].海派经济学,2017(2):22-36. [25]程恩富,鲁保林,俞使超.论新帝国主义的五大特征和特性——以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为基础[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5):49-65+159-160. [26]蔡万焕.从金融资本到数字资本:当前美国阶级结构变化的新动向[J].山东社会科学,2022(6):124-130. |
[1] |
田方晨, 刘明明. 数字时代监控资本主义重塑“资本权力”的政治叙事——基于马克思资本权力批判思想[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52(12): 16-25. |
[2] |
杨玉华. 中美经贸摩擦及其战略思考——基于生产率优势演进视角[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52(12): 59-75. |
[3] |
何欣鸿. 历史定位、理论定性和价值定向:马克思社会所有制范畴的三重阐释[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50(10): 33-42. |
[4] |
元晋秋. 马克思恩格斯对洛贝尔图斯的三次评说及其理论价值[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8(8): 35-43. |
[5] |
孔祥利, 侍萱. 《资本论》与中国式现代化:共性、批判与超越[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4(4): 5-16. |
[6] |
郑礼肖. 马克思分工理论视域下共同富裕的现实挑战与对策建议[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1(1): 74-84. |
[7] |
王兆萍, 李雅静. 国内大循环发展格局下我国经济活跃度研究——基于结构性潜能视角[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39(11): 101-113. |
[8] |
付文军. 作为历史科学的《资本论》——纪念马克思逝世140周年[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38(10): 18-26. |
[9] |
孟飞, 孟德强.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的现代性批判思想及其方法论意义——纪念马克思逝世140周年[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38(10): 27-37. |
[10] |
乔榛,李丽娜. 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32(4): 40-48. |
[11] |
刘晋如, 朱炳元. 马克思反贫困思想的演变与发展——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资本论》的文本考察[J]. 当代经济研究, 2022, 327(11): 16-25. |
[12] |
李林琳, 孔扬.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所实现的存在论革命[J]. 当代经济研究, 2022, 320(4): 22-30. |
[13] |
胡莹, 高路. 马克思对李嘉图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批判及其启示[J]. 当代经济研究, 2022, 319(3): 18-26. |
[14] |
乔榛. 马克思经济循环理论及当代意义[J]. 当代经济研究, 2022, 317(1): 34-42. |
[15] |
李风华, 易晨. 消灭私有制与重建个人所有制:基于多级所有的解释[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15(11): 5-13.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