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历史定位、理论定性和价值定向:马克思社会所有制范畴的三重阐释 |
何欣鸿 |
南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350 |
|
|
摘要 社会所有制是马克思基于唯物史观对未来社会的所有制形式做出的科学预测,是科学社会主义最核心的理论表达。它既是马克思着眼于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历史性超越资本主义私有制,批判吸收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又是马克思立足于具体历史阶段的特殊性,对过渡时期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超越式发展的结果,是以马克思视域下共产主义第一阶段为历史起点的所有制形式。根植文本,从占有主体、核心要义和崇高旨归三个向度看,马克思的社会所有制就是指劳动者联合体直接占有生产资料,以期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的所有制形式,是历史观和价值观的统一,科学性和人民性的结合。科学理解马克思社会所有制的历史定位和科学内涵,对于充分认识公有制的必然性、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不动摇,正确研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方位、肃清围绕现实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错位的历史迷雾以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
关键词 :
社会所有制,
共产主义第一阶段,
现实社会主义,
人的解放,
共同富裕
|
收稿日期: 2023-10-29
|
|
基金资助:天津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2022BKY014);天津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2022BKY020) |
作者简介: 何欣鸿,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 |
[1]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9-11-06[001]. [2]张燕喜,等.国内外关于经典作家所有制理论的争论[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8(1):70-77. [3]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001].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岀版社,2009.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岀版社,2009. [6]阎孟伟.文明时代的特征、悖论与历史趋向——从恩格斯对“文明时代”的分析谈起[J].教学与研究,2021(10):37-46. [7]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M].何一,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0-23. [8]崔高维.礼记[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94. [9]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20. [1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岀版社,2009.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岀版社,1963:264. [1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岀版社,2009. [13]智效和.“过渡时期的公有制”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公有制”[J].经济纵横,2009(4):1-4. [1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岀版社,2009. [1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岀版社,2009:495. [1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岀版社,2009. [1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岀版社,2009:145-146. [1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岀版社,2012:684. [19]伍柏麟.国有企业核心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7. [20]宋方敏.习近平国有经济思想研究略论[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7(1):3-24. [21]刘元春.国有企业宏观效率论——理论及其验证[J].中国社会科学,2001(5):69-81+206. [2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78. [2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2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5]智效和.列宁是否改变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J].政治学研究,2002(2):24-34. [26]列宁全集:第17卷[M].北京:人民岀版社,1988:111. [27]斯大林.论列宁[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32. [28]智效和.混淆"过渡时期"与"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后果[J].理论学刊,2005(2):9-15+128. [29]石镇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向社会主义迂回过渡的初级阶段[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5-10. [3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岀版社,2012:730. [31]周文,肖玉飞.论社会经济:共同富裕与所有制实现形式创新[J].社会科学战线,2023(9):35-49. [32]包炜杰.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与当代中国实践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83. [33]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9. |
[1] |
宋文静, 任洲鸿. 数字经济背景下人才红利推进共同富裕的理论与实践探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9(9): 60-69. |
[2] |
高敏, 洪亚军. 财政定向激励、技术融合式创新与共同富裕[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7(7): 117-128. |
[3] |
章贵军, 方若婷, 朱建平. 城乡居民共同富裕之路探究——基于“收入、消费和财富”不平等的测度与比较[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7(7): 88-104. |
[4] |
钱水土, 方立凯.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共同富裕的影响——基于农业高质量发展视角[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5(5): 115-128. |
[5] |
王韬钦. 以关键共性技术推动区域间共同富裕的实现机制与路径分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3(3): 37-48. |
[6] |
孙文华, 陆岷峰. 促进共同富裕:搭建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普惠金融体系[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3(3): 116-128. |
[7] |
陈姝兴, 张明明. 共同富裕视域下的农业强国建设[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2(2): 84-93. |
[8] |
张志, 王军, 肖文东. 共同富裕视域下构建中国特色农民退休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50(10): 66-78. |
[9] |
郑礼肖. 马克思分工理论视域下共同富裕的现实挑战与对策建议[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1(1): 74-84. |
[10] |
罗玉辉. 新时代扎实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逻辑建构[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1(1): 101-111. |
[11] |
张彬斌, 汪德华. 共同富裕内涵溯源、路径探寻与实践启示[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35(7): 94-103. |
[12] |
曹前满. 论共同富裕、共享发展与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取向[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33(5): 97-106. |
[13] |
魏益华, 周雯. 国有企业改革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研究[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33(5): 46-56. |
[14] |
董丽霞. 中国家庭财富不平等状况、形成机制及对策[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32(4): 115-128. |
[15] |
和军, 张依, 张勇之. 我国共同富裕水平测度与时空演化特征[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31(3): 77-89.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