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经济研究  2024, Vol. 350 Issue (10): 33-42    
  《资本论》研究与运用 本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
历史定位、理论定性和价值定向:马克思社会所有制范畴的三重阐释
何欣鸿
南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350
全文: PDF (1433 KB)   HTML (1 KB)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摘要 社会所有制是马克思基于唯物史观对未来社会的所有制形式做出的科学预测,是科学社会主义最核心的理论表达。它既是马克思着眼于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历史性超越资本主义私有制,批判吸收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又是马克思立足于具体历史阶段的特殊性,对过渡时期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超越式发展的结果,是以马克思视域下共产主义第一阶段为历史起点的所有制形式。根植文本,从占有主体、核心要义和崇高旨归三个向度看,马克思的社会所有制就是指劳动者联合体直接占有生产资料,以期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的所有制形式,是历史观和价值观的统一,科学性和人民性的结合。科学理解马克思社会所有制的历史定位和科学内涵,对于充分认识公有制的必然性、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不动摇,正确研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方位、肃清围绕现实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错位的历史迷雾以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我的书架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何欣鸿
关键词 社会所有制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现实社会主义人的解放共同富裕    
收稿日期: 2023-10-29     
PACS:  F091.91  
基金资助:天津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2022BKY014);天津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2022BKY020)
作者简介: 何欣鸿,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
引用本文:   
何欣鸿. 历史定位、理论定性和价值定向:马克思社会所有制范畴的三重阐释[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50(10): 33-42.
链接本文:  
http://www.ddjjyj.com/CN/     或     http://www.ddjjyj.com/CN/Y2024/V350/I10/33
版权所有 © 2017 《当代经济研究》编辑部
吉ICP备10200631号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