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关键共性技术推动区域间共同富裕的实现机制与路径分析 |
王韬钦 |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 经济学部,长沙 410006 |
|
|
摘要 关键共性技术具有显著的发展正外部性,从区域经济角度来看,利用好该正外部性是促进区域间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以关键共性技术推动区域间共同富裕的实现机制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强化区域间经济联系促成共同富裕;二是通过加快完善区域间要素流通体系促成共同富裕;三是通过优化区域间利益分享机制促成共同富裕。区域间利益脱钩是制约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扩散以及由此带来的外部性增长的主要障碍,如先发达地区空间溢出效应发挥不充分、区域间的政府合作与竞争因素、区域间发展要素不均等、后发地区发展赶超陷阱等。为此,应加快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的合作竞争、产业融合及支撑要素集约化,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的区域统筹机制,推动区域间共同富裕的实现。
|
|
关键词 :
关键共性技术,
共同富裕,
区域经济,
正外部性
|
收稿日期: 2023-07-13
|
|
基金资助:2024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 |
作者简介: 王韬钦,中共湖南省委党校经济学部教授,主要从事为世界经济与政治、航空口岸经济研究。 |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EB/OL].(2021-03-13)[2023-10-29].https://www.gov.cn/xinwen/2021-03/13/content_5592681.htm.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EB/OL].(2022-10-25)[2024-02-15].https://movement.gzstv.com/news/detail/HzKedE/. [3]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工信部联科〔2024〕12号)[EB/OL].(2024-01-29)[2024-02-15].https://www.miit.gov.cn/zwgk/zcwj/wjfb/yj/art/2024/art_ad15b0f08a714fd8888c0e31468b8c54.html. [4]习近平.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EB/OL].(2021-03-15)[2024-01-09].https://www.gov.cn/xinwen/2021-03/15/content_5593022.htm. [5]吴金希,闫亭豫.发展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高度重视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建设[J].科技导报,2021(4):31-35. [6]李艳,叶明确,罗唯.共同富裕视角下浙江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测度与演化研究[J].兰州学刊,2022(6):113-127. [7]程恩富,伍山林.促进社会各阶层共同富裕的若干政策思路[J].政治经济学研究,2021(2):5-11. [8]廖小琴.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逻辑理路[J].思想理论教育,2022(6):25-31. [9]何文炯.共同富裕视角下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优化[J].中国人口科学,2022(1):2-15+126. [10]胡刚.共同富裕命题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路径选择[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3):77-90. [11]马艳,冯璐,宋欣洋.我国非公经济对共同富裕影响作用的理论分析[J].经济纵横,2022(5):11-20+135. [12]张晒.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共同责任体系及其运行机制[J].理论月刊,2022(5):32-41. [13]庞丹,边悦玲,张晓峰.共同富裕视域下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创新路径[J].新疆社会科学,2022(3):36-46. [14]王习明.坚持人的全面发展:新中国如期消灭绝对贫困的密码[J].湖湘论坛,2022(4):5-17. [15]沈玉良,多边贸易体制与我国经济制度变迁[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177. [16]赵春明.跨国公司与国际直接投资[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7. [17]关于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EB/OL].(2022-01-25)[2024-01-09].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1/15/content_5668321.htm. [18]卢群群.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N].学习时报,2020-12-16(03). [19]张学良.意义重大19大城市群重构中国[EB/OL].(2021-04-12)[2024-01-09].http://www.banyuetan.org/szjj/detail/20210412/1000200033135991618194904017106669_1.html. [20]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2022经济大项排名出炉[EB/OL].(2023-12-15)[2024-01-09].http://www.china.com.cn/opinion2020/2023-12/15/content_116883011.shtml. [21]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产业技术政策研究报告[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108. [22]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首都科学决策研究会课题组.关于建立区域协同利益分享机制的10条政策建议[J].领导决策信息,2019(14):24-25. [23]杜峰.探究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利益分享与补偿机制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21(12):10-12. [24]许召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万至3万美元阶段的实际增长任务[N].中国经济时报,2023-02-06(A03). [25]世界经济展望[EB/OL].(2023-04-11)[2024-1-10].https://www.imf.org/zh/Publications/WEO/Issues/2023/04/11/world-economic-outlook-april-2023. [26]2023年全球及中国芯片行业市场规模预测分析(图)[EB/OL].(2023-02-27)[2024-01-09].https://www.seccw.com/Document/detail/id/18578.html. [27]Kokko,Ari et al. Local Technological Capability and Productivity Spillovers from FDI in the Uruguayan Manufacturing Sector[J].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1996(32):177-186. [28]唐晓云,国际技术转移的非线性分析与经济增长[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88. [29]邹樵.共性技术扩散机理与政府行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99. [30]陈一鸣,魏倩男,廖芝,贺正楚.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培育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7:204. [31]迈克尔·斯多波.城市经济的崛起与衰落:来自旧金山和洛杉矶的经验教训[M].苏州:江苏教育出版社,2018:264. [32]盛永祥.基于共性技术扩散与吸收的创新网络同步的建模与仿真研究[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19:23. [33]全毅文.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利益分享与补偿机制构建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7(2):88-91. [34]沈玉良,多边贸易体制与我国经济制度变迁[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177. [35]赵春明.跨国公司与国际直接投资[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7. [36]西奥多·舒尔茨.经济增长与农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78-85. [37]欧阳煌.积极创新财政政策措施大力助推中部地区崛起[J].经济研究参考,2006(3):2-7+29. [38]刘海涛,刘扬.运用公共财政手段推进和谐社会建设[J].经济研究导刊,2007(8):33-34. [39]“风险投资凹地”掣肘中部创新经济[EB/OL].(2006-11-09)[2024-01-09].http://www.jjckb.cn/jcsj/2006-11/09/content_17851.htm. [40]冯云昊,曹迪,吴金希.中美典型产业共性技术研究机构比较分析——以两个增材制造研究院为例[J].中国科技论坛,2022(3):166-175. [41]吴春宝,陈柄轩.“山海共富”:青海贫困治理中东西部协作的运行逻辑与路径优化[J].青海社会科学,2023(2):46-54. |
[1] |
孙文华, 陆岷峰. 促进共同富裕:搭建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普惠金融体系[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3(3): 116-128. |
[2] |
陈姝兴, 张明明. 共同富裕视域下的农业强国建设[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2(2): 84-93. |
[3] |
郑礼肖. 马克思分工理论视域下共同富裕的现实挑战与对策建议[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1(1): 74-84. |
[4] |
罗玉辉. 新时代扎实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逻辑建构[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1(1): 101-111. |
[5] |
张彬斌, 汪德华. 共同富裕内涵溯源、路径探寻与实践启示[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35(7): 94-103. |
[6] |
曹前满. 论共同富裕、共享发展与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取向[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33(5): 97-106. |
[7] |
魏益华, 周雯. 国有企业改革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研究[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33(5): 46-56. |
[8] |
董丽霞. 中国家庭财富不平等状况、形成机制及对策[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32(4): 115-128. |
[9] |
和军, 张依, 张勇之. 我国共同富裕水平测度与时空演化特征[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31(3): 77-89. |
[10] |
蒋南平, 张明明. 坚持劳动贡献为主导的共同富裕:基于马克思劳动及异化劳动理论的分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30(2): 26-37. |
[11] |
林星. 农民共同富裕目标下农村集体经济现代化的转型逻辑与治理路径[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40(12): 82-90. |
[12] |
刘超. 面向共同富裕的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39(11): 93-100. |
[13] |
徐政, 郑霖豪, 程梦瑶. 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实践构想[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39(11): 51-58. |
[14] |
江剑平. 利润全民共享:国有企业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逻辑与路径[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38(10): 38-55. |
[15] |
林朝颖, 朱明轩, 韦莉芹. 货币政策对财富第三次分配的影响研究——基于上市公司扶贫的经验证据[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38(10): 114-128.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