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财政定向激励、技术融合式创新与共同富裕 |
高敏1, 洪亚军1,2 |
1.安徽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 2.安徽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
|
|
摘要 财政定向激励在推动共同富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定向激励不仅直接推动共同富裕,还可通过促进技术融合式创新对共同富裕产生间接推动作用;在人力资本赋能下,财政定向激励对共同富裕的推动作用更为显著;财政定向激励与人力资本在推动共同富裕过程中表现出门槛效应;财政定向激励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其中对东南沿海地区的影响尤为突出。因此,为了稳步推进共同富裕,应完善财政定向激励机制,建立技术融合式创新平台,构建人力资本长期投资体系,并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实施差异化的发展策略。
|
|
关键词 :
财政定向激励,
技术融合式创新,
人力资本,
共同富裕
|
收稿日期: 2024-01-14
|
|
基金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1BKS194) |
作者简介: 高敏,安徽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社会经济建设研究;洪亚军,安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1]张锦兰,何湾.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与路径选择[J].探索,2023(6):134-146. [2]王宁西,谢卓芝.新时代共同富裕研究回顾与展望[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9-17. [3]张龙,张新文.资源赋权、村社再造与乡村共同富裕——基于烟台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经验诠释[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13-23. [4]彭飞,蔡靖,吴华清.增值税分成、财政激励与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内在机制与经验证据[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3(3):70-90. [5]周璇,陶长琪.技术融合式创新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驱动效应研究——基于垂直式知识溢出视角[J].管理评论,2021(7):130-142. [6]李超,赫宇昕,罗子健.共同富裕水平的分布动态、地区差异与收敛性[J].统计与决策,2023(13):68-73. [7]陈钰芬,胡思慧.中国省域共同富裕水平的测度及时空演变特征[J].商业经济与管理,2023(6):89-104. [8]冯苑,聂长飞.中国共同富裕的时空演进、区域差异及收敛性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22(12):65-84. [9]张春华,王乾坤,侯冠宇.数字经济、要素配置与共同富裕[J].统计与决策,2023(22):5-10. [10]龚新蜀,李丹怡,刘越.数字乡村建设影响共同富裕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23(15):24-29. [11]朱莹,黄轲.财政“省直管县”改革与地方政府财政违规——基于财政治理和审计治理的实证研究[J].当代财经,2022(2):41-53. [12]谢家智,张博,吴静茹.中国式金融分权何以加剧经济“脱实向虚”?——基于实体企业金融化的视角[J].经济体制改革,2022(6):127-134. [13]张伟亮,宋丽颖.财政激励政策、人才配置与经济增长——基于微观视角的研究[J].财政科学,2022(5):79-88+145. [14]吴文值,王帅,陈能军.财政激励能否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基于节能减排财政综合示范城市的证据[J].江苏社会科学,2022((1):159-169. [15]罗明忠,魏滨辉.数字技术何以赋能农村共同富裕?——基于经济与生态效益的考察[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23(12):82-95. [16]牛丽娟.数字金融、技术创新与共同富裕[J].统计与决策,2023(10):131-136. [17]余曼,李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财政分权与推进共同富裕——基于中国285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动态空间计量检验[J].经济问题探索,2023(10):16-30. [18]吴鹏,万广华,常远.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共同富裕:来自中国的验证[J].科研管理,2023(8):80-90. [19]孙文华,陆岷峰.促进共同富裕:搭建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普惠金融体系[J].当代经济研究,2024(3):116-128. [20]李国荣,陈芳.中国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23(8):102-116. [21]孙玉栋,李浩任.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财政引导市场机制参与的模式、问题及对策研究[J].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21(4):49-60. [22]杨小军.中国共同富裕水平的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素[J].上海经济研究,2023(11):5-24. [23]和军,张依,张勇之.我国共同富裕水平测度与时空演化特征[J].当代经济研究,2023(3):77-89. [24]王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6):35-51. [25]刘振,黄丹华,刘博.财政激励、投资战略与公司价值[J].技术经济,2021(1):128-137. [26]毛其淋,石步超.工业机器人如何影响企业出口模式[J].国际贸易问题,2022(12):38-53. [27]熊励,蔡雪莲.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效应——基于长三角城市群的实证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20(12):1-8. [28]罗润东,李琼琼,郭怡笛.劳动力成本上升、机器自动化与制造业转移[J].改革,2023(8):66-81. [29]吴玉锋,张乃波,聂建亮.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共同富裕:区域差异与空间效应[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9-19. [30]胡耀宗,姚昊.高等教育扩张、人力资本传导与实现共同富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10):116-130. |
[1] |
章贵军, 方若婷, 朱建平. 城乡居民共同富裕之路探究——基于“收入、消费和财富”不平等的测度与比较[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7(7): 88-104. |
[2] |
钱水土, 方立凯.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共同富裕的影响——基于农业高质量发展视角[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5(5): 115-128. |
[3] |
丁守海, 冀承. 新时期中国青年高质量就业问题探析——基于平台就业专项调查数据的考察[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5(5): 104-114. |
[4] |
王韬钦. 以关键共性技术推动区域间共同富裕的实现机制与路径分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3(3): 37-48. |
[5] |
孙文华, 陆岷峰. 促进共同富裕:搭建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普惠金融体系[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3(3): 116-128. |
[6] |
陈姝兴, 张明明. 共同富裕视域下的农业强国建设[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2(2): 84-93. |
[7] |
郑礼肖. 马克思分工理论视域下共同富裕的现实挑战与对策建议[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1(1): 74-84. |
[8] |
罗玉辉. 新时代扎实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逻辑建构[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1(1): 101-111. |
[9] |
张彬斌, 汪德华. 共同富裕内涵溯源、路径探寻与实践启示[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35(7): 94-103. |
[10] |
曹前满. 论共同富裕、共享发展与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取向[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33(5): 97-106. |
[11] |
魏益华, 周雯. 国有企业改革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研究[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33(5): 46-56. |
[12] |
董丽霞. 中国家庭财富不平等状况、形成机制及对策[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32(4): 115-128. |
[13] |
和军, 张依, 张勇之. 我国共同富裕水平测度与时空演化特征[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31(3): 77-89. |
[14] |
蒋南平, 张明明. 坚持劳动贡献为主导的共同富裕:基于马克思劳动及异化劳动理论的分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30(2): 26-37. |
[15] |
林星. 农民共同富裕目标下农村集体经济现代化的转型逻辑与治理路径[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40(12): 82-9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