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态意蕴 |
李永胜, 许夏琳 |
西安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西安 710049 |
|
|
摘要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发展绿色生产力,其背后具有深刻的生态意蕴。从生态内涵来看,相较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以构成要素的优化组合为内核驱动、数字科技和绿色科技为技术支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价值目标、创新发展体系生态性为内生特点的具备新质态内涵的先进生产力。从生态思维来看,是由唯物辩证思维、绿色发展思维和生态系统思维作为发展经济的战略思维引领。从生态指向来看,着眼于人与自然、自然内部及人与人的关系,要践行绿色发展的生态价值观;着眼于产业未来发展方向,要推动产业创新与生态向度相一致;着眼于时代发展,要深化经济改革创新以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态和生活需要。
|
|
关键词 :
新质生产力,
生态,
自然,
绿色科技
|
收稿日期: 2024-08-20
|
|
基金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ZD026);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西安交通大学)2023专项研究课题(XJTUSZ2023014) |
作者简介: 李永胜,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价值哲学研究;许夏琳,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 |
[1]习近平.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4-02-02(001). [2]习近平.大力推动我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更大贡献[N].人民日报,2024-03-02(001). [3]习近平.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N].人民日报,2024-03-06(001). [4]习近平.在更高起点上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N].人民日报,2024-03-21(001).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郝彬凯.高质量利用外资支撑新质生产力涌现:内在逻辑与实践进路[J].当代经济研究,2024(6):16-25. [7]岳奎,曲秀玲.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发展维度[J].当代经济研究,2024(8):15-21. [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0]习近平.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N].人民日报,2024-05-25(001). [11]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001). [12]陈凯华、郭锐.面向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发展新质生产力[N].光明日报,2024-04-09(006). [13]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603. [14]盖凯程,韩文龙.新质生产力[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54. [1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9. [1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55. [17]张云飞,李娜.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J].城市与环境研究,2022(1):12-30. [18]胡鞍钢,黄鑫.中国式现代化与绿色发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5):1-20. [19]习近平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牢牢把握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奋力开创黑龙江高质量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23-09-09(001). [20]韩喜平,马丽娟.新质生产力的政治经济学逻辑[J].当代经济研究,2024(2):20-29. [21]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R].北京: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0:26. [2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31. [23]李宏伟.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当代中国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14. |
[1] |
蒋永穆, 赖珩瑗.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道路:内在逻辑、重要共识与未来展望[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9(9): 5-15. |
[2] |
赵新伟. 数字化创新提升中国出口贸易韧性研究[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9(9): 103-115. |
[3] |
夏后学, 白俊红, 孙晋云. 内循环视阀下的自主创新与高质量发展:兼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9(9): 90-102. |
[4] |
朱燕. 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与现实路径[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8(8): 52-59. |
[5] |
岳奎, 曲秀玲. 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发展维度[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8(8): 15-21. |
[6] |
王平. 新质生产力条件下的新型生产关系:塑造与调适[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7(7): 5-15. |
[7] |
朱宝清, 高岭. 新质生产力的思想史探源[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7(7): 16-31. |
[8] |
李炳炎, 余飞. 以新质生产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及实践路径[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6(6): 5-15. |
[9] |
郝彬凯. 高质量利用外资支撑新质生产力涌现:内在逻辑与实践进路[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6(6): 16-25. |
[10] |
张彭. 数字新质生产力与全球价值链嵌入: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5(5): 75-86. |
[11] |
谢鹏俊, 曾立, 刘书雷, 沈雪石.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唯物史观阐释[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4(4): 26-35. |
[12] |
谢忠强, 成文雅. 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中我国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现实困境与发展进路[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4(4): 52-60. |
[13] |
王文泽. 以智能制造作为新质生产力支撑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2(2): 105-115. |
[14] |
韩喜平, 马丽娟. 新质生产力的政治经济学逻辑[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2(2): 20-29. |
[15] |
李建森, 冯一鸣. 构建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水平开放体制机制:理论逻辑与核心维度[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51(11): 5-16.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