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刘信恒.产业集聚、地区制度环境与成本加成率[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21(6):127-141. [2]李宏亮,谢建国.服务贸易开放提高了制造业企业加成率吗——基于制度环境视角的微观数据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8(7):28-40. [3]沈春苗,郑江淮.环境规制如何影响了制造企业的成本加成率[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22(4):27-39. [4]李新,徐微,余乐芬.国有企业改制对中国企业成本加成率影响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21(12):116-135. [5]肖挺,叶浩.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于企业加成率的影响研究[J].科研管理,2024(8):41-50. [6]司增绰,佟思齐,周坤.全球价值链嵌入波动与出口加成率提升[J].国际商务研究,2023(6):12-27. [7]卓乘风,毛艳华.制度型开放与城市经济韧性[J].国际贸易问题,2023(4):1-17. [8]张洪胜,谢月星,杨高举.制度型开放与消费者福利增进——来自跨境电商综试区的证据[J].经济研究,2023(8):155-173. [9]韩沈超,李淼,李晓钟.服务业制度型开放对区域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的准自然实验[J].技术经济,2023(9):12-23. [10]考秀梅,谢申祥.制度型开放与企业内薪酬差距——基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试点的准自然实验[J].国际贸易问题,2024(3):105-122. [11]马述忠,王晔辰,房超.制度型开放与跨境电商出口:基于“丝路电商”合作备忘录的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24(2):78-90+158. [12]戴翔,马皓巍.制度型开放促进出口“提质增效”了吗?[J].国际贸易,2024(1):66-76. [13]Gatto M, Ottaviano G I P,Pagnini M. Openness to Trade and Industry Cost Dispersion:Evidence from a Panel of Italian Firms[J].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2008,48(1):97-129. [14]耿伟,廖显春.贸易自由化、市场化改革与企业间资源配置——基于生产率分布离散度的视角[J].国际贸易问题,2017(4):166-176. [15]Melitz M J, Ottaviano G I P. Market Size,Trade,and Productivity[J].Review of Economice Studies,2008,75(1):295-316. [16]戴翔,刘长鹏,成鹏东.制度型开放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理论与实证[J].财贸研究,2024(5):1-15+76. [17]Sopranzetti S. Overlapping Free Trade Agreement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A Network Approach[J].The World Economy,2017,41(6):1549-1566. [18]屈小娥,刘柳.环境分权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J].统计研究,2021(3):16-29. [19]鲁邦克,许春龙,孟祥兰.中国省际乡村振兴发展速度测度与时空异质性研究——基于组合加权主成分分析的综合评价方法[J].数理统计与管理,2021(2):205-221. [20]戴翔,马皓巍.国家审计治理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来自上市公司的证据[J].南方经济,2023(10):48-69. [21]Hsieh C T,Klenow P J. Misallocation and Manufacturing TFP in China and India[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9,124(4):1403-1448. [22]谷梦依,江玉玺,席艳乐.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与成本加成率分布[J].宏观经济研究,2023(12):26-39+98. [23]聂辉华,贾瑞雪.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率与资源误置[J].世界经济,2011(7):27-42. [24]汪洋.所有制差异下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度与企业动态资源误置——基于生产率分布的微观考察[J].产业经济研究,2020(3):100-113. [25]祝树金,罗彦,段文静.服务型制造、加成率分布与资源配置效率[J].中国工业经济,2021(4):62-80. [26]戴翔,马皓巍,金碚.数字化转型与资源优化配置——兼论对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可能作用[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4(1):72-85. [27]文雁兵,张梦婷,俞峰.中国交通基础设施的资源再配置效应[J].经济研究,2022(1):155-171. [28]刘潘,张子尧.地方公共债务与资源配置效率:企业间全要素生产率分布差异的视角[J].经济研究,2023(10):114-133. [29]陈敏,桂琦寒,陆铭,等.中国经济增长如何持续发挥规模效应?——经济开放与国内商品市场分割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季刊),2008(1):125-150. [30]张亮,邱斌,吴腊梅,等.人力资本积累、贸易开放与中国制造业企业创新[J].经济学(季刊),2024(2):379-394. [31]钱学锋,范冬梅,黄汉民.进口竞争与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成本加成[J].世界经济,2016(3):71-94. [32]毛其淋,王玥清.ESG的就业效应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经济研究,2023(7):86-103. [33]刘贯春,叶永卫,张军.社会保险缴费、企业流动性约束与稳就业——基于《社会保险法》实施的准自然实验[J].中国工业经济,2021(5):152-169. [34]龚关,胡关亮.中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J].经济研究,2013(4):4-15+29. [35]陈林,罗莉娅,康妮.行政垄断与要素价格扭曲——基于中国工业全行业数据与内生性视角的实证检验[J].中国工业经济,2016(1):52-66. [36]廖冠民,沈红波.国有企业的政策性负担:动因、后果及治理[J].中国工业经济,2014(6):96-108. [37]钟腾龙.贸易自由化与多产品企业内产品加成率离散度[J].国际贸易问题,2021(8):70-84. [38]杨秀云,刘岳虎,高拴平.技术融合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来自中国工业企业的经验证据[J].当代经济科学,2024(3):111-124. [39]樊纲,王小鲁,张立文,等.中国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报告[J].经济研究,2003(3):9-1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