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网站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须知
用稿规范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本刊文章检索
Email Alert
阅读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350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4-10-15
《资本论》研究与运用
本刊特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理论探索与争鸣
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论坛
财政与金融
本刊特稿
5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杨承训
2024 Vol. 350 (10): 5-6 [
摘要
] (
120
)
HTML
(1 KB)
PDF
(1095 KB) (
835
)
7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系统观念
王立胜
2024 Vol. 350 (10): 7-9 [
摘要
] (
98
)
HTML
(1 KB)
PDF
(1104 KB) (
124
)
10
完善所有制结构,优化所有制生态
胡乐明
2024 Vol. 350 (10): 10-11 [
摘要
] (
81
)
HTML
(1 KB)
PDF
(1096 KB) (
162
)
12
进一步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何自力
2024 Vol. 350 (10): 12-15 [
摘要
] (
74
)
HTML
(1 KB)
PDF
(1172 KB) (
1818
)
16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障
葛扬
2024 Vol. 350 (10): 16-18 [
摘要
] (
70
)
HTML
(1 KB)
PDF
(1166 KB) (
393
)
《资本论》研究与运用
19
资本周转与利润率动态——基于1947~2021年美国经济的分析
谢富胜, 王晗, 姚欣铭
资本周转是影响利润率动态变化的重要因素。随着资本循环周转运动的展开以及信用制度的发展,预付资本不再是强制要求在生产过程开始前全部垫付的货币资本,而是束缚在资本循环周转过程中的资本。预付资本周转速度以一定的生产与流通技术水平为基础,但最终受到市场需求的制约。周转速度加快可以通过增加利润量或节约预付资本的方式提高利润率。利用相关数据估算1947~2021年美国私人部门的利润率及其影响因素,并以长波理论为基础,结合生产方式变革,将历史分为四个时期,分析了资本周转速度、资本价值构成与剩余价值率的变化及其对利润率的影响。在新技术革命推动下的资本积累包含着深层次的矛盾与危机,数字技术在加快周转速度、提升利润率方面的潜能还有待充分发挥。
2024 Vol. 350 (10): 19-32 [
摘要
] (
207
)
HTML
(1 KB)
PDF
(1713 KB) (
368
)
33
历史定位、理论定性和价值定向:马克思社会所有制范畴的三重阐释
何欣鸿
社会所有制是马克思基于唯物史观对未来社会的所有制形式做出的科学预测,是科学社会主义最核心的理论表达。它既是马克思着眼于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历史性超越资本主义私有制,批判吸收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又是马克思立足于具体历史阶段的特殊性,对过渡时期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超越式发展的结果,是以马克思视域下共产主义第一阶段为历史起点的所有制形式。根植文本,从占有主体、核心要义和崇高旨归三个向度看,马克思的社会所有制就是指劳动者联合体直接占有生产资料,以期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的所有制形式,是历史观和价值观的统一,科学性和人民性的结合。科学理解马克思社会所有制的历史定位和科学内涵,对于充分认识公有制的必然性、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不动摇,正确研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方位、肃清围绕现实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错位的历史迷雾以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024 Vol. 350 (10): 33-42 [
摘要
] (
118
)
HTML
(1 KB)
PDF
(1433 KB) (
226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43
中国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谢地, 袁一瀛
面对当前国际公共产品供给赤字严重的现状,迫切需要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传统公共产品理论着力解释国家层面的公共产品供给与需求问题,囿于民族国家的局限,不能直接用于解释国际公共产品提供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国际公共产品的本质是公共产品,只是受益群体是国际范围内的国家和地区。基于马克思公共产品思想,从公共产品的供给目的角度看,能够满足公共利益需求的就是公共产品,能够满足国际公共利益需求的就是国际公共产品。国家公共产品与国际公共产品的区别在于提供的主体与方式、强制程度、激励因素等有所不同。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始终致力于打造互利共赢的国际格局,有责任和义务在能力范围内提供部分国际公共产品以满足国际社会的公共需要,并推动国际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创新。同时也要注意,在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过程中,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谨慎处理与各国的竞争和合作边界,与世界各国一道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4 Vol. 350 (10): 43-54 [
摘要
] (
110
)
HTML
(1 KB)
PDF
(1514 KB) (
384
)
55
美元价值管理及其对新时代人民币价值管理的启示——基于货币五重价值管理假说
刘明国, 杨富安, 袁敏
货币价值管理是国家治理的核心内容。美国采用综合手段,通过巩固和提升美元购买力、利率、世界主要货币的汇率以及美元作为资本的预期收益率来“称提”美元价值,但随着美国综合实力的衰退,越来越力不从心。基于美元价值管理的经验和教训,新时代人民币价值管理要注意以下事项:夯实我国实体经济,确保我国供应链完整性,以强大的商品生产能力和国际经济竞争力支撑人民币购买力价值;遵循汇率价值和利率价值不能过高的原则;必须让我国的资本市场成为投资而不是投机和圈钱的场所,同时严格限制外国货币在中国的投资权力,坚决守住人民币在外汇市场(对外币)的非自由兑换底线;严格管控离岸人民币的数量,限制其使用功能;维持强大的国家综合实力,以巩固人民币的多重价值。
2024 Vol. 350 (10): 55-65 [
摘要
] (
111
)
HTML
(1 KB)
PDF
(1887 KB) (
249
)
66
共同富裕视域下构建中国特色农民退休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张志, 王军, 肖文东
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在农村。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民退休制度,是工业“反哺”农业的重要举措,是彰显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这也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凸显了执政大党的历史自觉。坚强的领导核心、雄厚的经济基础、深厚的文化底蕴、完备的制度体系等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民退休制度创造了可行条件。建立以财政资金为主、多种资金来源并存的农民养老金保障机制,构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农民退休制度,有利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2024 Vol. 350 (10): 66-78 [
摘要
] (
139
)
HTML
(1 KB)
PDF
(1527 KB) (
382
)
理论探索与争鸣
79
“苏联模式”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缺陷与历史意义
刘永佶
“苏联模式”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人类20世纪最伟大的创举,受苏联特殊历史条件和理论认识局限的制约,实行半个多世纪后因其内在缺陷而失败。通过考察“苏联模式”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创行者和论证者对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基本理念的误解,指出其理论上的基础性偏差;进而分析其理论和制度权利体系的缺陷,指出正是因为这些缺陷的不能及时、正确克服,导致其失败。但这种失败并不等于劳动者为主体的社会变革运动的终结,更不能说明资本私有制将永恒存续。“苏联模式”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从实践上证明了劳动者成为社会主体、建立劳本主义制度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2024 Vol. 350 (10): 79-89 [
摘要
] (
162
)
HTML
(1 KB)
PDF
(1427 KB) (
194
)
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论坛
90
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研究
蔡兴, 张愔和
智能化是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工业机器人应用作为工业智能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化解制造业产能过剩提供思路。探察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效应及机制,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能显著提升企业产能利用率。机制检验结果显示:工业机器人应用通过提升企业生产效率、投资效率以及推动就业替代的路径,实现了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显著提升;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提升效应在污染企业、弱融资约束企业、非国有企业,工业机器人应用广泛行业、产能过剩行业、强竞争性行业内企业,以及强环境规制区域、高市场化程度区域内企业更强;产能利用率的提升会进一步改善企业的短期和长期绩效。因此,应持续推动工业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畅通工业机器人应用提升企业产能利用率的中间传导路径,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完善环境污染治理体系,强化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提升作用。
2024 Vol. 350 (10): 90-102 [
摘要
] (
162
)
HTML
(1 KB)
PDF
(1539 KB) (
289
)
103
“内外合作型”小农户再组织化治理:理论机制与实践路径
李怀, 王妍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已成为当前备受关注的重大议题。但相关农业农村发展政策不利于小农户进一步发展壮大,无助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鉴于此,基于改进的治理理论,开创性运用“产权-关系-合约”视角,构建立足小农户本位的“内外合作型”再组织化治理助推农业农村新内源发展的机制。首先,通过“产权重构”完成集体土地所有制统摄下“统分结合”经营体制的构建;其次,通过“关系嵌入”完成集体统摄下对接大国家与新内源发展动能的提升;最后,通过“合约治理”完成集体统摄下对接大市场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理论分析有待实践检验,将上述分析框架应用于对战旗村发展经验的解读,发现其发展历程可分为产权化、国家化以及市场化三个宏观脉络。战旗村最终采取“集体统摄+集体经营”模式对村内有价值的土地等各类资源进行高效整合,通过“内外合作”激活了农业农村新内源发展机制,成为解码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制度密钥。
2024 Vol. 350 (10): 103-115 [
摘要
] (
165
)
HTML
(1 KB)
PDF
(1703 KB) (
489
)
财政与金融
116
“营改增”改革对企业税负和投资的影响:总体效应和行业对比
汪川, 张明进
“营改增”是降低企业税负、促进企业投资从而提升新质生产力的有效政策手段。通过对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8~2020年财务数据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整体上两阶段“营改增”均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上市公司的税负且促进了企业的投资行为;但政策效果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对于交通运输业、仓储业和房屋相关行业而言,“营改增”对于行业的作用效果主要集中在减轻税负和促进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对科技类现代服务业和生活类现代服务业而言,“营改增”政策减轻了企业税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企业研发创新等无形资产的投入;对文娱类现代服务业而言,“营改增”政策的效果相对较弱。
2024 Vol. 350 (10): 116-128 [
摘要
] (
131
)
HTML
(1 KB)
PDF
(1719 KB) (
279
)
版权所有 © 2017 《当代经济研究》编辑部
吉ICP备10200631号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