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本刊文章检索
          Email Alert
阅读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348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24-08-15

《资本论》研究与运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理论探索与争鸣
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论坛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财政与金融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5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局面的丰富意蕴
常庆欣, 郑子婕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不断将改革引向纵深的探索实践中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经过目标范畴、涵盖范围、战略谋划、体制安排的创新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愈益具像化、立体化,其实践意义也在现实推进过程中经多方面、深层次的历史性成就得以充分演绎,并在思想指引、政治保证、思维方法等层面为开启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它们共同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以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丰富意蕴。梳理这些理论和实践成果,对于理解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何以能“成功推进和拓展”、新征程何以能“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具有重要价值。
2024 Vol. 348 (8): 5-14 [摘要] ( 173 ) HTML (1 KB)  PDF (1349 KB)  ( 351 )
15 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发展维度
岳奎, 曲秀玲
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新样态,代表着生产力在质态维度的新跃迁。绿色发展融入并赋予新质生产力以绿色底蕴,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题中之义和重要向度。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绿色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的生态本体论基底,表征人类对社会生产力和自然规律认识深化与综合运用的能力。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新质生产力,打造高效能、高质量、绿色化的生产力发展新范式,同时以绿色技术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蕴含着对自然的生态关切和对人类的生存关怀,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价值旨归,实现人与自然的现实和解、有机统一和共同塑造,开辟人类可持续发展新境界。
2024 Vol. 348 (8): 15-21 [摘要] ( 162 ) HTML (1 KB)  PDF (1193 KB)  ( 536 )
       《资本论》研究与运用
22 论数字经济时代的价值革命
胡莹
价值革命指的是由于技术革命而导致了商品生产条件和价值形成动因的革命性进化,由此带来生产要素体系和商品价值体系的变革。从价值革命的存在维度来看,价值的去物理空间化、物理空间的数据化和价值化以及数字资本对数字空间的竞争,是数字经济时代的价值革命在空间视域中的主要表现;从价值革命的发生机制来看,价值革命的绝对性主要体现在形成价值的生产要素体系的变革和创造价值的劳动过程的变革,价值革命的相对性体现在数字经济对产业关联和产业结构产生重大影响,从而作用于产业价值体系;从价值革命的具体内容来看,数字商品是数字经济时代出现的全新的商品样态,决定劳动力商品价值的生活资料包括了更加丰富的内容。价值革命彰显了马克思唯物史观和劳动价值论的现实诠释力。
2024 Vol. 348 (8): 22-34 [摘要] ( 148 ) HTML (1 KB)  PDF (1439 KB)  ( 410 )
35 马克思恩格斯对洛贝尔图斯的三次评说及其理论价值
元晋秋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曾对洛贝尔图斯展开过三次集中评说,依次见于1861~1863年间马克思对洛贝尔图斯“新的地租理论”的批判、1884年恩格斯为《哲学的贫困》德文版写的序言“马克思和洛贝尔图斯”、1885年出版的《资本论》第二卷的“序言”。对洛贝尔图斯所谓“新的地租理论”的批判详细地展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方法及具体环节;对洛贝尔图斯与马克思根本分歧的揭示凸显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特征及其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意义;对洛贝尔图斯污蔑马克思所谓剽窃的驳斥为我们把握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及其革命性意义提供了根本遵循。重读这三次评说,对我们在今天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重要启示。
2024 Vol. 348 (8): 35-43 [摘要] ( 150 ) HTML (1 KB)  PDF (1278 KB)  ( 462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44 智能经济及其相关论争的辨析
程恩富, 高斯扬
智能经济是伴随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型经济形态,其出现引发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与探讨。资本主义智能经济中数字劳动的非物质性是否变革了马克思的劳动概念,数据的价值创造是否仍遵循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无产阶级概念是否发生变化等,成为学者们争论的焦点。在这一背景下,结合资本主义智能经济时代的劳动价值创造、价值实现和价值分配的新特征,运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明确数字劳动具有坚实的物质基础、资本主义智能经济仍遵循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阶级分析法仍发挥关键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024 Vol. 348 (8): 44-51 [摘要] ( 132 ) HTML (1 KB)  PDF (1213 KB)  ( 97 )
52 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与现实路径
朱燕
在马克思生产力理论视域中,新质生产力是新科技革命背景下变革劳动过程技术条件和社会条件的结果,是具有内生动力机制的可持续发展力。在科技与分工的良性互动中不断提升的新质生产力,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能。在理论逻辑上,新质生产力不仅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而且能改变我国在国际大循环分工体系中的“技术——工业型依附”,从而建立起“以我为主”的可靠全球价值链,使对外经济关系服从内部产业发展的需要。在现实路径上,数字经济和高质量FDI通过促进科技创新和分工深化发展,形成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新质生产力。从国内层面来看,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不仅可以培育良好的创新环境、激发企业创新活力,而且可以增加专业化分工环节、促进分工的深化和细化,从而有利于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从国际层面看,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FDI质量,不仅可以发挥技术溢出效应,而且可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国际分工深化发展,从而实现高水平的开放创新,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 Vol. 348 (8): 52-59 [摘要] ( 169 ) HTML (1 KB)  PDF (1201 KB)  ( 381 )
       理论探索与争鸣
60 《资本论》的辉煌续集及其当代意义——列宁《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研读
吕佳翼
《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列宁研究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作,是《资本论》的辉煌续集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的鸿篇巨制。这部著作是列宁为批判民粹派回避、否认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作,其目的是论证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市场的形成。列宁首先对民粹派的经济理论进行了前提性批判,即民粹派由于深受“斯密教条”的影响,忽略了本应该解决的不变资本的实现问题,而用国外市场的发展论证“额外价值”即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这样就犯了两重错误。继而列宁以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论述了俄国农民的分化与资本主义的形成、俄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俄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国内外市场的建立等重大理论问题。这部著作是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特别是《资本论》的杰作,不仅再现了《资本论》中相关规律在俄国的表现,而且续写了其在帝国主义时代的新篇。这一著作充分展示了列宁对资本主义的辩证态度,为列宁革命理论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也为辩证地对待和发展资本提供了启示。
2024 Vol. 348 (8): 60-68 [摘要] ( 142 ) HTML (1 KB)  PDF (1275 KB)  ( 781 )
69 国外政治经济学最新研究述论(2023)
李连波, 刘洺赫
2023年国外政治经济学研究在七个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在价值理论、阶级理论和剥削理论研究方面,对劳动价值论的有效性、当代资本主义阶级主体的变化、阶级斗争的形式以及剥削程度的加深进行了考察;在资本积累理论研究方面,对原始积累的地位、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固定资本积累以及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在社会再生产理论研究方面,对无偿家务劳动和社会再生产危机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在金融资本和金融化研究方面,探讨了金融化假说的有效性和金融化的周期性,分析了国家在虚拟资本积累和金融资本创造中的作用,揭示了金融部门利润来源的变化、金融部门地位的演变及金融化的影响;在数字资本主义研究方面,分析了数字平台和数字技术对劳动力的吸纳与规训、数字垄断权力的性质与来源、平台企业的利润之谜等问题;对当代资本主义中封建剥削逻辑的复兴和食利主义的兴起进行了研究;对当代资本主义生态危机与“去增长”理论进行了考察,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长期停滞趋势与国内外冲突加剧进行了揭示。2023年国外政治经济学研究以资本积累和劳动剥削为主线,一方面揭示资本积累所遇到的各种障碍;另一方面分析资本为克服这些障碍所采取的新举措及其产生的后果。
2024 Vol. 348 (8): 69-85 [摘要] ( 154 ) HTML (1 KB)  PDF (1701 KB)  ( 652 )
       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论坛
86 数字经济赋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基于271个城市的经验证据
燕连福, 赵卉心
对数字经济赋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与实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有效助力服务业结构升级和效率提升,从而带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对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主要体现在促进服务业效率提升,在经济较落后的地区主要体现在促进服务业结构升级。行业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对产品过于同质化和过于个性化的服务业行业的效率提升作用不明显。进一步的空间溢出效应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对相邻地区的服务业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对服务业结构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明显。因此,应推动数字经济优化服务业资源配置,促进效率提升,缓解成本压力,同时,鼓励传统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新型业态,利用数字技术的空间溢出效应,实施差异化和动态化数字经济战略。
2024 Vol. 348 (8): 86-96 [摘要] ( 138 ) HTML (1 KB)  PDF (1380 KB)  ( 188 )
97 加工贸易转移如何影响承接地区企业出口
宋颜群, 胡浩然
加工贸易跨区域转移是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措施。以2007年商务部等部门实施的加工贸易转移政策为研究案例,分析加工贸易跨区域转移对企业出口的影响和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加工贸易转移政策显著提高了承接地区加工贸易企业出口水平,且主要促进了中西部地区、贸易自由化程度较高行业和非国有企业样本组的加工贸易企业出口。通过作用机制检验发现:第一,加工贸易转移政策提升了加工贸易企业进入和退出市场的概率,但主要通过促进在位企业出口扩张进而实现当地出口增长;第二,在位企业配置效应对提升承接地区城市出口作出重要贡献,构成加工贸易转移政策提升承接地区城市出口的重要途径;第三,加工贸易转移政策主要提升了大规模在位企业的出口水平和产品创造率,对小规模在位企业的影响不显著,表明大规模在位企业承接了相对更多的加工贸易转移订单。
2024 Vol. 348 (8): 97-113 [摘要] ( 120 ) HTML (1 KB)  PDF (1750 KB)  ( 411 )
       财政与金融
114 绿色金融与企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影响机制与实证检验
王亚飞, 石铭, 罗曼, 苏雅
提升全要素能源效率是攻克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困境、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关键路径。经研究发现,在观察期内,绿色金融显著促进了企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升。异质性分析揭示,绿色金融在民营、外资及接受本土十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企业,以及历史更悠久的企业中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机制检验表明,绿色金融能够通过推动绿色管理创新、能源体现式技术进步以及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间接影响企业能源效率,且环境规制的存在对该效应起到强化作用。经进一步研究得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有助于提高试点地区内企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但该政策成效及持续性在区域间表现出显著差异。鉴于此,为提升企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应稳步推进绿色金融市场发展,建立支持企业开展绿色创新活动的长效激励机制,同时,政策制定需充分考虑企业和区域的特征差异,以增强绿色金融政策的靶向性。
2024 Vol. 348 (8): 114-128 [摘要] ( 197 ) HTML (1 KB)  PDF (1659 KB)  ( 673 )
版权所有 © 2017 《当代经济研究》编辑部
吉ICP备10200631号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