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本刊文章检索
          Email Alert
阅读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308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1-04-15

《资本论》研究与运用
争鸣与探索
改革开放论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外国经济思想研究与借鉴
财政与金融
 
       《资本论》研究与运用
5 价值理论的发展:从李嘉图到马克思
胡莹, 刘静豌
价值理论是李嘉图全部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也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李嘉图重点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国民财富的分配问题,他以其价值论为基础论证了工资、利润和地租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李嘉图价值理论的主要缺点在于其经济范畴的超历史性。马克思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批评李嘉图混淆了价值与交换价值、混淆了利润与剩余价值、混淆了价值与生产价格,并从价值的概念、价值的构成和价值的转化形式等方面完善了劳动价值论。
2021 Vol. 308 (4): 5-15 [摘要] ( 863 ) HTML (1 KB)  PDF (1089 KB)  ( 1253 )
16 住房金融化与《论住宅问题》的时代价值
李连波, 黄泽清
《论住宅问题》是专门研究住房问题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出版一百四十多年来显示出持久的生命力。在《论住宅问题》中,恩格斯阐明了住房问题的资本主义根源,并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20世纪资本主义住房政策的演变证明了恩格斯的观点。通过住房所有权意识形态、公共住房私有化、基于资产的福利政策和管制放松等措施,住房金融化模式为资本过度积累提供了暂时性的解决方案,其实质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金融化,属于更广义的日常生活金融化的一部分。住房金融化模式具有恩格斯所说的一切弊病,在一些方面更甚以往,因此注定会以失败结束。《论住宅问题》对我国当前的启示意义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防止资本在住房领域无序扩张;贯彻“房住不炒”的原则,警惕住房和租房的金融化;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住房消费观。
2021 Vol. 308 (4): 16-26 [摘要] ( 437 ) HTML (1 KB)  PDF (1101 KB)  ( 646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27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主流经济学地位的几个问题
洪银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以人民为中心”的本质属性。由其本质规定出发提供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是中国的主流经济学,其使命和目标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线是解放、发展、保护生产力,以实现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正在构建的新兴学科,许多经济学理论需要依据实践进行创新,创新的基本路径是问题导向,包括时代问题导向、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问题导向、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导向和现代化问题导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我国的主流经济学,经济分析的层面不能太窄,其理论体系包括经济制度、经济运行、经济发展和对外经济四大板块。其中,每一个板块的研究都要针对现实的经济问题进行分析,而不能停留在抽象的原则规定上。
2021 Vol. 308 (4): 27-32 [摘要] ( 340 ) HTML (1 KB)  PDF (1028 KB)  ( 357 )
33 数据要素市场化的理论阐释
何玉长, 王伟
数据要素市场化是数字经济的新现象,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面临的新问题。数据是数字技术的基础,也是数字经济乃至国民经济的“细胞”。数据成为生产要素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体现了生产要素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数据要素市场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数据要素作为数据资产,既是过去劳动产品,也是生产投入和生产成本。数据赋能产业是数据应用的特殊功能。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要求加快数据标准化制定、健全数据评估和定价机制、拓展数据市场交易平台、优化数据资源配置、完善数据交易系统。数据要素市场健康运行需要加快数据要素市场的制度建设。
2021 Vol. 308 (4): 33-44 [摘要] ( 2001 ) HTML (1 KB)  PDF (1094 KB)  ( 3610 )
       外国经济思想研究与借鉴
45 大卫·哈维“全球霸权转移”思想批判性考察——基于“时间—空间修复”分析视角
李雪阳
在哈维看来,作为一种“外在转化”方案,“时间—空间修复”在全球引发了两类普遍性后果:一是令世界资本主义保持相对稳定;二是西方被置于“第22条军规”悖论中,全球霸权发生转移的可能性与日俱增。对于哈维这一思想需辩证看待:一方面,由于“仿效”被狭隘化为“经济仿效”、过度看重“工业化”指标、忽视对西方“反仿效”力量和“时间—空间修复”剥削压迫性内涵的剖析,该理论实难揭示大国权力更迭及霸权转移的内在深层原因;另一方面,尽管在霸权转移前景议题上哈维呈现出“修昔底德陷阱”论调,但因其熟稔资本—帝国主义内在逻辑、历史进程及现实实践,客观上为中国和平崛起敲响了警钟。
2021 Vol. 308 (4): 45-53 [摘要] ( 471 ) HTML (1 KB)  PDF (1073 KB)  ( 662 )
       争鸣与探索
54 恩格斯晚年书信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坚持发展及当代启示
胡炅坊
恩格斯晚年为了回应资产阶级学者和社会民主党的青年派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批判和误读,分别以书信的形式从“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等方面进行了理论回应,并在此基础上全面阐述了“历史合力论”以及“关于历史发展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统一”的思想,从根本上反驳了资产阶级和青年派学者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片面理解,化解了当时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危机,极大程度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认真领会恩格斯晚年书信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内涵,不仅能够在理论层面加深我们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而且在现实层面,它对于我们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科学理解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下的中国道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21 Vol. 308 (4): 54-62 [摘要] ( 430 ) HTML (1 KB)  PDF (529 KB)  ( 435 )
64 马克思-斯拉法生产价格体系下的利润率下降规律——对置盐定理的一个修正
杨帅泓, 朱安东
置盐定理的成立依赖于四个前提:比较静态分析方法、成本节约型准则、实物工资不变,以及不考虑固定资本与联合生产问题。通过放松实物工资不变的假设,并在置盐定理的框架中纳入固定资本建立了一个新的数理模型,该模型分析表明,资本有机构成更高的技术可能会降低利润率的上限,但在实际工资率提高的情况下,单个资本家会出于追求更高的利润率目的而采纳该技术,从而长期会导致利润率下降。因此,置盐定理并不能否定利润率趋于下降规律。
2021 Vol. 308 (4): 64-74 [摘要] ( 364 ) HTML (1 KB)  PDF (1153 KB)  ( 439 )
       改革开放论坛
75 扩大开放在畅通国内大循环中的作用——基于长三角地区的经验分析
戴翔, 杨双至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是新发展格局题中之义,但现有研究更多关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对国际大循环的影响,鲜有探讨扩大开放对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影响。以对外开放程度相对较高的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长三角一体化指数来度量各城市参与长三角一体化的程度,并将其作为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替代指标,分析扩大开放是否有助于畅通国内大循环。结果发现:第一,各城市对外开放度提高显著促进了自身参与长三角一体化水平,同时也显著提升了其他城市参与长三角一体化的程度;第二,专业化生产水平的提高,是各城市对外开放程度促进其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作用机制;第三,非一线城市内部以及一线城市对非一线城市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程度,均存在着积极的外溢作用。据此,在亟待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阶段,需要积极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充分利用外部动力激发内部经济动力,畅通国内大循环。
2021 Vol. 308 (4): 75-86 [摘要] ( 307 ) HTML (1 KB)  PDF (1123 KB)  ( 737 )
87 人工智能的人力资本替代是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关键问题
邹宇, 张誉龄
中央提出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指导意见,其意义十分重大,但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仍然面临人力资本供给不足的主要难题。利用当代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高新科技,实现人工智能对匮乏的人力资本的弥补性替代,是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取得成功的重要契机。理论与实践表明,人工智能替代匮乏的人力资本,能够弥补西部人力资本的不足。人工智能对人力资本的替代,是全面的替代、高效的替代、深刻的替代、普遍的替代。当前我们应当尽快强化对人工智能替代人力资本快速性及高效性的认识,尽快做好人工智能替代人力资本的各种规划,优先考虑西部地区人工智能对人力资本替代的战略实施。
2021 Vol. 308 (4): 87-92 [摘要] ( 321 ) HTML (1 KB)  PDF (1027 KB)  ( 496 )
       财政与金融
93 突发事件冲击与财政政策效应的动态评价
后小仙, 马融, 郑田丹
财政政策效应具有时变性特征,适时调整财政政策工具应对突发性事件对宏观经济的冲击是当前财政政策选择的关键。运用2000年1月至2020年11月数据和时变参数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检验突发性事件冲击下不同财政政策的动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政策总体上对产出、价格水平、消费等宏观经济指标呈现时变效应,扩张性财政政策在中长期能促进经济增长,但会导致通货膨胀,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的增长;在突发性事件冲击下,财政政策的短期效应更为显著,中长期后趋于稳定。为此,政府应相机抉择,精准施策,根据经济运行状态采取相应的财政政策,增强财政政策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促进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
2021 Vol. 308 (4): 93-104 [摘要] ( 378 ) HTML (1 KB)  PDF (2030 KB)  ( 918 )
105 数字经济背景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路径与对策
封伟毅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来临,制造业能否充分利用数字创新要素已成为其能否实现转型发展的关键,将数字创新与制造业有机结合对实现其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实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需要特定的支撑条件以解决其面临的瓶颈制约。为此,需要从加强顶层设计、鼓励智能制造、搭建数字营销平台、协同管理、建立“数字生态共同体”等层面规划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基本路径,并以此为基础,从树立转型意识、改善发展环境、确立数据标准、加强数据保护、建设数据分析平台、注重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使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路径有效实现的保障措施。
2021 Vol. 308 (4): 105-112 [摘要] ( 703 ) HTML (1 KB)  PDF (679 KB)  ( 2319 )
版权所有 © 2017 《当代经济研究》编辑部
吉ICP备10200631号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