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本刊文章检索
          Email Alert
阅读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307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1-03-15

《资本论》研究与运用
争鸣与探索
改革开放论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外国经济思想研究与借鉴
财政与金融
 
       《资本论》研究与运用
5 用马克思主义经典淬炼思想和指导实践——关于高校《资本论》教学的思考
王振中
1868年国际工人协会布鲁塞尔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马克思《资本论》的决议案距今150多年了,但在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资本论》始终发挥着巨大影响力。目前,马克思《资本论》在我国高校教学中取得了诸多进展,但仍需深化和改进。尤其是应熟悉马克思推荐读《资本论》之前的两本入门书——《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应力戒当年恩格斯对高校经济学教学批评的现象;应重视列宁对研究马克思和阅读《资本论》的建议;应避免对马克思恩格斯贸易理论的方向有所误解。
2021 Vol. 307 (3): 5-13 [摘要] ( 279 ) HTML (1 KB)  PDF (408 KB)  ( 635 )
14 非生产部门的国际贸易:理论基础与全球格局
乔晓楠, 李欣, 秦梦月
根据劳动价值论,生产部门创造价值,而非生产部门不创造价值。因此,生产部门的国际贸易其本质是劳动的跨国交换,而非生产部门的国际贸易则涉及跨国的价值分割。基于上述认识,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计算并评估非生产部门国际贸易发展状况。研究发现:2000年至2014年间,在世界整体每年创造的价值总量中,占比约10%的价值量将通过非生产部门国际贸易的方式在不同国家之间实现再分配,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以及房地产部门的贸易占比较大。在国家的非生产部门贸易层面,美英等国长期保持着顺差,即从其他国家分割获得价值,体现了其在世界体系之中的寄生性,而中国则长期处于逆差状态,平均每年约有2.2%本国所创造的价值被世界其他国家所分割。
2021 Vol. 307 (3): 14-26 [摘要] ( 280 ) HTML (1 KB)  PDF (1423 KB)  ( 446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27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从单一公有制到基本经济制度
孔祥利, 谌玲
基本经济制度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到基本经济制度体系的创新表述,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理论的新飞跃,契合了马克思《资本论》的思想精髓,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宗同源、一脉相承。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探索新时代基本经济制度的实现路径,一是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要提高劳动份额比例,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共享的分配体系;三是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2021 Vol. 307 (3): 27-35 [摘要] ( 318 ) HTML (1 KB)  PDF (1183 KB)  ( 411 )
36 新型经济全球化的理论建构与实践发展——习近平经济全球化思想学习体会
葛浩阳, 陆茸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在近年来遭受到了多方面的挑战,指导经济全球化的旧有理论也越来越表现出乏力和失效,实践及理论的双重需求催生了构建新型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命题。习近平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论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理论及“世界市场”理论,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及“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为核心,已逐渐形成了体系完善的经济全球化思想。在此思想指导下,新型经济全球化的实践也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其中以“一带一路”建设最具代表性。未来新型经济全球化的构建,应该具备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等基本内涵,推动世界经济向着高层次、高质量方向发展。
2021 Vol. 307 (3): 36-44 [摘要] ( 316 ) HTML (1 KB)  PDF (1187 KB)  ( 620 )
       外国经济思想研究与借鉴
45 货币信用在社会再生产平衡中的作用:协调与冲突——基于后凯恩斯主义存量-流量一致性模型视角
金梦迪
在后凯恩斯主义存量-流量一致性模型的基本框架中纳入马克思的货币信用和社会再生产理论构建模型,以考察货币信用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协调机制,分析得出:货币信用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充当资本积累过程的缓冲器、加速器和调节器作用,能促使资本主义生产性企业更有效地应对资本积累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加快资本积累率的调整速度,从而促使社会再生产体系趋于平衡增长,但货币信用并不能真正消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也无法阻止危机的发生,只会使矛盾的运动形式和危机的发生机制进一步复杂化。这一模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宏观经济与金融体系的运行规律,为引导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借鉴。
2021 Vol. 307 (3): 45-53 [摘要] ( 278 ) HTML (1 KB)  PDF (1203 KB)  ( 915 )
       争鸣与探索
54 “李约瑟难题”官僚政治解的“悖论”及其方法论启示
杨继国
大多数学者围绕“中国的官僚政治制度”来破解所谓“李约瑟难题”,但会导致逻辑“悖论”。李约瑟本人与王亚南都认识到“李约瑟难题”实质是个“韦伯命题”,但他们都没有对这个“韦伯命题”给出最终答案。其实,“韦伯命题”和“李约瑟难题”的解就在《资本论》之中。由于中国的“地主经济”封建制不同于西欧的“领主经济”封建制,劳动力难以变成商品,从而货币难以变成资本,造成了中国资本主义制度难产;资本主义难产又导致了中国近代的科技落后,从而沦为后发展国家。不过,在资本主义制度主导世界的条件下,落后国家可以、也只能通过不同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制度来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才有可能后来居上。基于“李约瑟难题”研究的方法论启示是,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真正破解这类所谓“难题”。
2021 Vol. 307 (3): 54-60 [摘要] ( 282 ) HTML (1 KB)  PDF (443 KB)  ( 679 )
6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口规律和人口政策取向——基于全面二孩政策效果的分析
段继红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确立了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制度结构,这就使得现阶段我国的人口规律表现出两重性,一方面社会主义人口规律发挥着主导作用;另一方面,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使我国人口规律呈现出自发性,削弱了人口政策的效能:非公有制经济的过快发展在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总体上提高劳动者收入的同时,也导致收入差距拉大,劳动时间延长,大大弱化了居民的生育意愿;与此同时,资本为了修复利润率而进行的时间和空间修复,再加上我国公共产品和服务领域的过度产业化,推高了家庭核心消费的支出,提高了劳动力再生产的成本,进一步抑制了居民的生育意愿。因此,为保证人口生产适应社会再生产的要求,应从增收和减负两方面着手,切实破除人口政策发挥作用的障碍。此外,受西方文化的侵蚀,年轻人社会价值观念西化,也是导致生育意愿不断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应坚定文化自信,通过政策宣传改变这种生育观念。
2021 Vol. 307 (3): 61-70 [摘要] ( 280 ) HTML (1 KB)  PDF (1270 KB)  ( 746 )
       改革开放论坛
71 混合所有制股权结构、公司治理效应与企业高质量发展
范玉仙, 张占军
混合所有制股权结构改革,归根结底是要通过不同所有制股权混合,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公司治理能力,从而促进企业提高效率和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利用2003~2018年实行混合所有制的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不同所有制股权混合对企业发展质量的影响以及公司治理的中介效应和机制。结果表明,在合理区间上,混合所有制股权结构改革有利于提高企业发展质量,其中公司治理起到积极的中介作用;但是股权结构对企业产出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性,在国有企业中,使经济价值和创新能力实现均衡的国有持股比例最优区间为50%。针对当前国有股平均持股比例显著下降的趋势,提出我国混合所有制改革最关键的问题在于通过推进公司治理现代化,提高公司治理效能,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对国有股比例持续降低应持审慎的态度。
2021 Vol. 307 (3): 71-81 [摘要] ( 322 ) HTML (1 KB)  PDF (1753 KB)  ( 968 )
82 高铁开通对不同等级城市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侯新烁, 黄素萍
当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十分突出,高铁开通能否对不同等级城市的城乡收入差距形成影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学术主题。以2004~2015年28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检验高铁开通对不同等级城市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探讨人口机制的表现。研究表明:在不同等级、规模的城市分组下,高铁开通与流动人口、人口密度交互作用下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影响,其中在高铁开通后,二线城市以人口流入的方式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三、五线城市以人口流出的方式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此外,大城市在高铁开通后,通过人口密度的提升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因此,我国需完善以高铁为骨干的交通运输网络,发挥高铁的人力资本配置作用,并针对不同等级城市制定差异化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发挥人口机制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中的作用,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2021 Vol. 307 (3): 82-92 [摘要] ( 380 ) HTML (1 KB)  PDF (1371 KB)  ( 528 )
       财政与金融
93 英国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监管改革及对中国的启示
迟骋
监管理念缺位,法律结构零散缺乏整合性,多机构监管引发监管标准缺乏一致性,监管合作、绩效反馈、风险防控等监管细节缺乏合理安排等是我国现有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监管体系的主要薄弱方面,容易导致监管目标与监管效果脱节,为金融稳定埋下隐患。近年来,英格兰银行从监管目标、监管对象范围、监管职权配置等方面对英国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监管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对我国具有一定参考意义。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具有基础性、公共性、不可替代性和内部关联性的特点,建议借鉴英国监管改革经验,塑造整体性、系统性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监管理念,细化监管措施,促进国内立法对标国际标准,统筹协调监管职权与资源配置,开展国内及国际监管合作,并引入监管绩效评估机制。
2021 Vol. 307 (3): 93-103 [摘要] ( 357 ) HTML (1 KB)  PDF (1242 KB)  ( 981 )
104 人口老龄化视角下我国家庭养老支持体系建设研究
马姗伊
我国预计到2025年左右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由于受“少子高龄化”的国情制约,家庭养老的基础地位遭到一定程度削弱,许多学者就此认为社会化养老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剂良药。作为人口大国,我国走社会化养老之路不仅会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还与传统居家情结相悖。稳定与强化家庭养老基础地位是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发展养老服务的当务之急,践行积极福利思想,加大对家庭养老的法律支持,探索家庭养老支持体系是我国即将迈入深度老龄化国情的现实选择。
2021 Vol. 307 (3): 104-111 [摘要] ( 312 ) HTML (1 KB)  PDF (1140 KB)  ( 897 )
版权所有 © 2017 《当代经济研究》编辑部
吉ICP备10200631号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