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经济研究  2021, Vol. 307 Issue (3): 14-26    
  《资本论》研究与运用 本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
非生产部门的国际贸易:理论基础与全球格局
乔晓楠a,b, 李欣a, 秦梦月a
南开大学 a.经济学院;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天津 300071
全文: PDF (1423 KB)   HTML (1 KB)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摘要 根据劳动价值论,生产部门创造价值,而非生产部门不创造价值。因此,生产部门的国际贸易其本质是劳动的跨国交换,而非生产部门的国际贸易则涉及跨国的价值分割。基于上述认识,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计算并评估非生产部门国际贸易发展状况。研究发现:2000年至2014年间,在世界整体每年创造的价值总量中,占比约10%的价值量将通过非生产部门国际贸易的方式在不同国家之间实现再分配,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以及房地产部门的贸易占比较大。在国家的非生产部门贸易层面,美英等国长期保持着顺差,即从其他国家分割获得价值,体现了其在世界体系之中的寄生性,而中国则长期处于逆差状态,平均每年约有2.2%本国所创造的价值被世界其他国家所分割。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我的书架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乔晓楠
李欣
秦梦月
关键词 非生产部门国际贸易价值分割全球格局    
收稿日期: 2020-11-17     
PACS:  F0-0/F74  
基金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BJL04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天津市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联盟项目
作者简介: 乔晓楠(1981-),男,天津人,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
引用本文:   
乔晓楠, 李欣, 秦梦月. 非生产部门的国际贸易:理论基础与全球格局[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07(3): 14-26.
链接本文:  
http://www.ddjjyj.com/CN/     或     http://www.ddjjyj.com/CN/Y2021/V307/I3/14
版权所有 © 2017 《当代经济研究》编辑部
吉ICP备10200631号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