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口规律和人口政策取向——基于全面二孩政策效果的分析 |
段继红 |
南京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南京 210023 |
|
|
摘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确立了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制度结构,这就使得现阶段我国的人口规律表现出两重性,一方面社会主义人口规律发挥着主导作用;另一方面,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使我国人口规律呈现出自发性,削弱了人口政策的效能:非公有制经济的过快发展在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总体上提高劳动者收入的同时,也导致收入差距拉大,劳动时间延长,大大弱化了居民的生育意愿;与此同时,资本为了修复利润率而进行的时间和空间修复,再加上我国公共产品和服务领域的过度产业化,推高了家庭核心消费的支出,提高了劳动力再生产的成本,进一步抑制了居民的生育意愿。因此,为保证人口生产适应社会再生产的要求,应从增收和减负两方面着手,切实破除人口政策发挥作用的障碍。此外,受西方文化的侵蚀,年轻人社会价值观念西化,也是导致生育意愿不断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应坚定文化自信,通过政策宣传改变这种生育观念。
|
|
关键词 :
“全面两孩政策”,
人口规律,
生育意愿
|
收稿日期: 2020-03-19
|
|
基金资助: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7SJB24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BJY165);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EYB002) |
作者简介: 段继红(1979-),女,江苏徐州人,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 |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3.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91. [3]卫计委.全面两孩须依法启动实施 不得自行其事[N].中国新闻网,(2015-11-01)[2020-03-19],https://www.chinanews.com/gn/2015/11-01/7599744.shtml. [4]S Zhao,Y Gao.Can Adjustments of China's Family Planning Policy Truly Relieve Pressures Arising from Population Aging[J]. Kuala Lumpur: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ina Studies,2014,5 (3):657-680. [5]任远.“单独二孩”实施效果与改革策略[J].上海:探索与争鸣,2015(2):54-56. [6]钟晓华.“全面二孩”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与优化策略——基于城市“双非”夫妇再生育意愿的调查[J].北京:中国行政管理,2016(7):127-131. [7]王广州.生育政策调整目标人群总量与预期效果再检验[J].长春:人口学刊,2017,39(6):5-16. [8]顾和军,李青.全面二孩政策对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影响:2017-2050[J].北京:人口与经济,2017(4):1-9. [9]陆杰华,汤澄.人口转变背景下风险家庭表现形式、成因及公共政策再建构[J].石家庄:河北学刊,2016(3):145-151. [10]郑真真.从妇女和家庭的视角重新审视与生育相关的公共政策[J].北京:人口与计划生育,2016(4):28-29. [11]赵梦晗.全面二孩政策下重新审视公共政策中缺失的性别平等理念[J].北京:人口研究,2016,40(6):38-48. [12]齐美东,戴梦宇,郑焱焱.“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中国人口出生率的冲击与趋势探讨[J].济南: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26(9):1-10. [13]易富贤,苏剑.中国人口政策应改弦易辙[J].北京:中国经济报告,2017(3):26-28. [14]王晓慧.出生人口连续两年下降 专家:生育政策大概率全面放开[N].华夏时报网,(2019-01-04)[2020-03-19],https://www.chinatimes.net.cn/article/83231.html. |
[1] |
刘永佶, 许卫岳. 资本经济学的内在矛盾与没落[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13(9): 62-74. |
[2] |
乔晓楠, 李欣, 秦梦月. 非生产部门的国际贸易:理论基础与全球格局[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07(3): 14-26. |
[3] |
陈新阳, 钱智勇. 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和政治经济学的主体地位——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内容改革谈起[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300(8): 65-72. |
[4] |
张桂文, 张光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研究范式的比较分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19, 291(11): 47-53. |
[5] |
于金富, 任达. 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探索与创新发展[J]. 当代经济研究, 2019, 290(10): 5-14. |
[6] |
陈柏良, 李闽榕. 习近平关于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意旨研究[J]. 当代经济研究, 2019, 290(10): 28-41. |
[7] |
李连波. 国外《资本论》研究最新进展与启示[J]. 当代经济研究, 2019, 290(10): 42-55. |
[8] |
刘国光. 关于中国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 当代经济研究, 2019, 288(8): 5-8. |
[9] |
屈炳祥. 两个“决不会”的真谛在哪里?——一个马克思主义的阐释[J]. 当代经济研究, 2019, 283(3): 13-20. |
[10] |
蒋彧. 《资本论》生态思想的三重挖掘及当代启示[J]. 当代经济研究, 2019, 282(2): 68-76. |
[11] |
朱富强. 西方主流经济学为何一再遭到质疑——基于哈佛大学学生罢课的分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19, 282(2): 42-52. |
[12] |
黄雯, 李建平, 黄瑾. 关于《资本论》开篇商品性质的几个问题——兼与张鋆博士商榷[J]. 当代经济研究, 2019, 282(2): 53-58. |
[13] |
姜英华, 叶泽樱. 资本逻辑批判与《资本论》的存在论革命[J]. 当代经济研究, 2018, 279(11): 66-72. |
[14] |
许光伟. 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多重规定与研究意蕴——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J]. 当代经济研究, 2018, 279(11): 5-14. |
[15] |
陈俊明. 《资本论》终篇:科学批判与理论再现的完美统一[J]. 当代经济研究, 2018, 278(10): 5-13.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