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主体作用 |
翟绪权a,b |
浙江大学 a.马克思主义学院;b.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传播研究中心,杭州 310058 |
|
|
摘要 新质生产力代表了新时代新征程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国有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要进一步成为科技创新主体、产业创新主体,勇当现代产业链“链长”。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有企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占有优势地位,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所有制优势为根本,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赢得不断增强创新能力的数字化优势,以及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高技术优势。遵循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建设的现代新国企,是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形式;而国有经济聚焦科技创新优化布局、调整结构又与新质生产力发展趋向高度契合,为打造新质生产力的现代化产业链载体奠定基础。未来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体作用,需持续深化“两个毫不动摇”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鲜明导向,不断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大前提下发展市场经济。
|
|
关键词 :
新质生产力,
国有企业,
科技创新,
产业创新,
现代化产业链
|
收稿日期: 2025-01-07
|
|
基金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4CKS041);浙江大学马工程“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阐释”专项课题(S20220395) |
作者简介: 翟绪权,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 |
[1]习近平.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190. [2]习近平.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J].求是,2024(11):4-8.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8.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6. [7]国务院国资委党委.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战略支撑[J].求是,2025(1):56-60. [8]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力争主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N].人民日报,2017-12-10(001). [9]习近平.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J].求是,2022(2):4-8. [10]2024年央企实施老旧设备更新、数字化绿色化改造等投资超8000亿元[EB/OL].(2025-01-17)[2025-03-12].https://www.xinhuanet.com/20250117/6d067c2cf2264db6b02e8f8aa9fc4af9/c.html. [1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18. [1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2015年8月24日)[N].人民日报,2015-09-14(006). [13]戚聿东,杜博,温馨.国有企业数字化战略变革:使命嵌入与模式选择——基于3家中央企业数字化典型实践的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21(11):137-158+10. [14]资产规模超九十万亿元中央企业运行总体平稳(权威发布·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25-01-18(004). [15]谢地,贺城.略论国有经济推进共同富裕的杠杆作用[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3(4):95-105+204. [16]张宇,王婷.国有经济与社会主义无关吗?[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6):73-79. [17]王欣,付雨蒙.国有企业推动国产替代的功能、模式与实现路径[J].产业经济评论,2023(5):34-53. [18]中国钢研:构建创新生态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J].国资报告,2025(2):85-88. [19]锐意改革矢志创新坚定履行发展新质生产力使命担当[J].国资报告,2024(7):77-80. [20]创新驱动科技赋能着力发挥国资央企“三个作用”[EB/OL].(2025-03-04)[2025-03-12].https://cn.chinadaily.com.cn/a/202503/04/WS67c6a09ba310510f19ee9a7e.htmlivk_sa=1023197a. [21]中国中化:以科技创新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J].国资报告,2024(12):58-61. [22]郝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新时代国资央企取得历史性成就[N].学习时报,2022-05-27(001). [23]中国共产党章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5. [24]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二〇二四年七月十八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N].人民日报,2024-07-22(001). [25]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二〇二〇年十月二十九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N].人民日报,2020-11-04(001). [2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60. [27]习近平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N].人民日报,2024-03-06(001). [28]翟绪权.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意涵、时代特点与发展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4(4):39-46. [29]习近平.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J].求是,2021(9):4-18. [30]李政,王思霓.国有企业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J].学习与探索,2021(8):112-120. [31]吴宣恭,吴昊,李子秦.马克思产业思想与中国产业结构转型[J].经济学家,2020(4):24-33. [32]翟绪权,徐传谌.“十四五”时期国有经济布局于高技术产业:原因探析、战略价值与政策建议[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1(4):157-163. [33]周文,叶蕾.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与新质生产力:改革方向与制度安排[J].财经问题研究,2025(2):17-28. [34]姜奇平.数字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与定性、定量两种分析框架[J].财经问题研究,2020(11):13-21. [35]范欣,殷澄睿,邱赛男.国有经济布局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内在逻辑、显著特征与发展方向[J].学术月刊,2025(1):60-72. [36]刘皓琰.发挥国有企业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基于对数字资本特性的认识[J].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4(10):109-121+136. [37]肖斌,陈其源.中国式现代化下国有企业产业控制的功能定位、作用机制与提升路径[J].经济学家,2024(8):67-76. [38]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4-06-25(002). [3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2024年7月31日)[N].人民日报,2024-08-12(001). [40]习近平在安徽考察时强调发挥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优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N].人民日报,2024-10-19(001). [41]韩凤芹,史卫,陈亚平.以大战略观统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J].宏观经济研究,2021(3):111-119. [4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02. [43]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J].求是,2025(6):29-33. |
[1] |
俞建群.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积极应对国际竞争新变化[J]. 当代经济研究, 2025, 359(7): 49-56. |
[2] |
花冯涛, 孙述昇. 企业新质生产力能否抑制债务违约风险——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当代经济研究, 2025, 359(7): 111-128. |
[3] |
王哲, 邓少华, 赵邦宏. 国有企业赋能农业社会化服务质效提升的内在机理及实践路径[J]. 当代经济研究, 2025, 358(6): 81-90. |
[4] |
杨丹, 王乔冉, 周健, 刘自敏. 农业新质生产力与农户增收——兼论数字素养的非对称影响效应[J]. 当代经济研究, 2025, 358(6): 102-116. |
[5] |
江剑平, 李祎. 劳动偏向型再分配如何影响新质生产力[J]. 当代经济研究, 2025, 358(6): 16-28. |
[6] |
徐彩慧, 韩文龙. 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的方法论和实践路径[J]. 当代经济研究, 2025, 358(6): 40-50. |
[7] |
张青兰, 蒋永强. “产业—技术”协同式发展: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逻辑及其路径[J]. 当代经济研究, 2025, 357(5): 47-55. |
[8] |
祝宏辉, 宋梦飞, 吴秋屹. 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发展困境与发展思路[J]. 当代经济研究, 2025, 357(5): 90-98. |
[9] |
丁晓钦, 侯婉月. 生产力质态的结构性变革及其现实启示——基于《资本论》及其手稿的阐释[J]. 当代经济研究, 2025, 356(4): 5-14. |
[10] |
李哲, 王成云. 耐心资本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内在机理与培育路径研究[J]. 当代经济研究, 2025, 356(4): 43-51. |
[11] |
安强身, 刘佳利. 金融科技赋能城乡产业融合:作用机制与经验证据[J]. 当代经济研究, 2025, 356(4): 96-113. |
[12] |
汤吉军, 王晓蕾. 国有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理论逻辑、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 当代经济研究, 2025, 355(3): 51-60. |
[13] |
贾利军, 乔岩. 加快构建高端中间品创新网络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J]. 当代经济研究, 2025, 355(3): 83-92. |
[14] |
胡磊.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双重驱动、双面效应与双维制度[J]. 当代经济研究, 2025, 355(3): 41-50. |
[15] |
龚志民, 雷沁, 伍中信. 数字金融对农民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J]. 当代经济研究, 2025, 355(3): 116-128.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