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协同发展的理论解读、案例分析与优化路径 |
| 罗玉辉1, 徐兰馨2, 廖敏伶3 |
1.中央社会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北京 100081; 2.安徽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合肥 230601; 3.中国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3 |
|
|
|
|
摘要 推动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实现高质量协同发展,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作为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微观主体代表,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协同发展内在蕴含着共生、互补与竞争逻辑,目前已在股权投资、产业链供应链及科技创新等层面形成典型发展模式并产生积极效应。然而,在实践中,二者协同发展仍面临协同范围有限、合作深度不足、联结机制不畅、政策支撑缺失等挑战。为此,必须丰富完善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营造协同发展的良好环境,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合力作用,最终推动二者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协同发展。
|
|
| 关键词 :
国有企业,
民营企业,
协同发展,
政治经济学
|
|
收稿日期: 2024-05-16
|
|
|
| 基金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4FKSB004) |
|
通讯作者:
廖敏伶,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
|
| 作者简介: 罗玉辉,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副教授,主要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 |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01). [2]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4:7. [3]习近平.毫不动摇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N].人民日报,2016-03-09(02).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3.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77. [6]刘元春.国有企业宏观效率论——理论及其验证[J].中国社会科学,2001(5):69-81. [7]何召鹏.“国民共进”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政治经济学评论,2022(2):148-163. [8]张宇.论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J].经济研究,2016(6):4-16. [9]张志,罗玉辉.科学推动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协同竞争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4(1):114-121. [10]谢富胜,王松.在协同竞争中推动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J].教学与研究,2020(12):26-38. [11]打造互利共赢新生态融通共建新型电力系统现代产业链[EB/OL].(2024-01-17)[2025-08-15].http://www.sasac.gov.cn/n4470048/n26915116/n29140421/n29140461/c29818382/content.html. [12]做强做精国网绿链品牌服务能源电力产业链供应链高质量发展[EB/OL].(2024-12-04)[2025-08-15].http://www.sasac.gov.cn/n4470048/n29955503/n32265122/n32265137/c32275774/content.html. [13]李政,艾尼瓦尔.新时代“国民共进”导向的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内涵、机制与路径[J].理论学刊,2018(6):49-57. [14]蔡高楼,齐暄,谢梦娇.营造协同价值文化理念更好实现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协同发展[J].中外企业文化,2024(12):29-31. [15]许雯,耿强.“十五五”时期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高质量协同发展路径探索[J].当代经济管理,2025(8):1-12. [16]以数据要素市场化激活疏解企业活力[EB/OL].(2025-07-18)[2025-08-15].https://news.bjd.com.cn/2025/07/18/11238834.shtml. [17]王欣,肖红军.推动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协同发展:进展、问题与对策[J].经济体制改革,2022(5):5-13. [18]刘伟.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转轨的体制目标[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9(2):16-20. [19]习近平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7-22(02). |
| [1] |
龚云, 孟虹. 不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J]. 当代经济研究, 2025, 361(9): 5-11. |
| [2] |
王思霓, 李政, 王彩萍. 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的理论逻辑、历史演进与实践路径[J]. 当代经济研究, 2025, 361(9): 106-115. |
| [3] |
翟绪权. 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主体作用[J]. 当代经济研究, 2025, 359(7): 39-48. |
| [4] |
李芳, 李瑞省. 马克思“雇佣劳动”概念的四重意蕴[J]. 当代经济研究, 2025, 359(7): 16-26. |
| [5] |
王哲, 邓少华, 赵邦宏. 国有企业赋能农业社会化服务质效提升的内在机理及实践路径[J]. 当代经济研究, 2025, 358(6): 81-90. |
| [6] |
汤吉军, 王晓蕾. 国有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理论逻辑、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 当代经济研究, 2025, 355(3): 51-60. |
| [7] |
李傲挺. 《资本论》中马克思生态思想的“批判—建构”逻辑[J]. 当代经济研究, 2025, 353(1): 75-84. |
| [8] |
吴大娟.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精神生产的批判及其当代价值——兼谈古典经济学精神生产理论的失误[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9(9): 81-89. |
| [9] |
元晋秋. 马克思恩格斯对洛贝尔图斯的三次评说及其理论价值[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8(8): 35-43. |
| [10] |
宋宪萍. 西方发达国家贸易垄断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6(6): 26-35. |
| [11] |
荣兆梓. 国有企业改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一个历史的回顾[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4(4): 36-51. |
| [12] |
谢地, 袁一瀛. 中国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50(10): 43-54. |
| [13] |
冯俊新, 郎昆. 国有企业发展路径和发展特点的跨国比较及其启示[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36(8): 65-77. |
| [14] |
叶凌寒, 李建建. 胡培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科学探索与学术贡献[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35(7): 71-82. |
| [15] |
许兴亚. 我国当前资本理论研究中的若干方法问题[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35(7): 5-14.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