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精神生产的批判及其当代价值——兼谈古典经济学精神生产理论的失误 |
吴大娟 |
南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350 |
|
|
摘要 精神生产是构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重要范畴。马克思在批判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精神生产理论的非人性、非历史性和非批判性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精神生产做了鞭辟入里的哲学经济学剖析。精神生产就其本然状态,体现为人类自由自觉的感性实践活动,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精神生产被资本增殖逻辑裹挟,异化为商业交易和为资产阶级统治鸣锣开道的意识形态工具,丧失了最初的崇高气节和艺术气息,这种“生产主义”导向的精神生产将被“自由精神生产”代替。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精神生产剥削本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实质上是对以私有制和雇佣劳动为核心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社会关系的批判。在“非物质生产”风靡全球的数字信息时代,精神生产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宽,生产的精神性扩展和精神的生产性弥漫交相强化、彼此渗透,资本扎根精神生产领域隐性盘剥“活劳动”,致使劳资关系进一步恶化紧张。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精神生产的批判,对于澄明当今时代资本主义精神生产的变化与实质,把握精神生产的“精神政治学”趋向,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生产建设,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
|
关键词 :
马克思,
精神生产,
古典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批判,
当代价值
|
收稿日期: 2024-02-29
|
|
基金资助:天津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2022BKY020) |
作者简介: 吴大娟,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思想史与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研究。 |
[1]李厚羿.马克思“精神生产”概念的当代辨析[J].哲学研究,2023(4):34-43.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1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张一兵.思想史上的四重“路德革命”[N].社会科学报,2023-11-08(08). [6]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317. [7]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财富的生产、分配和消费[M].陈福生,陈振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8]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M].邱伟立,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77-478.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1]西斯蒙弟.政治经济学新原理:或论财富同人口的关系[M].何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457. [12]李佃来.关于《资本论》创作方法的再探析[J].中国社会科学,2023(11):105-123+206-207. [1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7. [14]杰弗里·M·霍奇逊.经济学是如何忘记历史的:社会科学中的历史特性问题[M].高伟,马霄鹏,于宛艳,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30. [15]陈岱孙.从古典经济学派到马克思:若干主要学说发展论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8. [16]张洪岛.欧洲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261. [1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80. [19]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78. [20]曹葆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文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59. [21]斯拉沃热·齐泽克.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M].季广茂,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7. [22]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赵一凡,蒲隆,任晓晋,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27. [2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79. [2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46. [25]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M].高铦,王宏周,魏章玲,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8:40. [26]韩炳哲.精神政治学[M].关玉红,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9. [2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532. [28]麦克尔·哈特,安东尼奥·奈格里.帝国——全球化的政治秩序[M].杨建国,范一亭,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205. [29]孙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中的“精神政治学”[J].求索,2020(4):63-71. [30]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19 [31]陈鹏.当代精神生产的社会前提及其功能升级[J].北京社会科学,2022(8):56-64. [32]阮一帆,明月.试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视域下精神生产的有效供给——基于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分析[J].社会主义研究,2023(5):18-25. [3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 |
[1] |
元晋秋. 马克思恩格斯对洛贝尔图斯的三次评说及其理论价值[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8(8): 35-43. |
[2] |
刘道一. “资本批判”的概念逻辑——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概念论”的核心要义[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7(7): 68-78. |
[3] |
王丽丽. 马克思视域中现实共同体的历史性重建——基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分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5(5): 17-25. |
[4] |
史玲.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对《资本论》的五重误读[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4(4): 17-25. |
[5] |
刘顺.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自由贸易批判的当代价值——兼论资本主义演进新动向[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3(3): 18-27. |
[6] |
王璐源. 马克思对蒲鲁东资本观的批判性超越及其当代价值[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3(3): 28-36. |
[7] |
王峰明. 如何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资本观——与荣兆梓先生商榷[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2(2): 55-71. |
[8] |
裴宏, 潘东奇. 再议“李嘉图学派解体”及其影响[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2(2): 41-54. |
[9] |
郑礼肖. 马克思分工理论视域下共同富裕的现实挑战与对策建议[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1(1): 74-84. |
[10] |
宋树理. 国际价值的决定基础及变化机理[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37(9): 15-24. |
[11] |
李秀辉. 货币二重性:西方学界对马克思的两种借鉴及局限[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37(9): 56-63. |
[12] |
徐春华, 龚维进. 对外开放的收入分层效应研究——基于马克思经济学的空间计量分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36(8): 87-101. |
[13] |
蔡景庆. 生产力三层面“聚分离合”视角下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探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34(6): 36-49. |
[14] |
冯明宇. 马克思之后资本主义“崩溃论”的思想史演进[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34(6): 62-70. |
[15] |
蔡万焕. 以马克思主义宏观经济研究方法促进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科学化[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33(5): 67-74.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