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效率内生性下降与高质量工业化的动力机制——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探讨 |
石奇, 周宁, 杨振兵 |
南京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南京 210023 |
|
|
摘要 中国持续推进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资本偏向的技术进步带来资本积累增速过快,引发产能利用率低下、产业整体产出低效,造成了工业化效率的衰减。探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效率下降与技术进步偏向性之间的联系,运用贸易竞争指数、制造业增加值增长率和人均增加值、制造业增加值进出口额和国际份额等指标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十四五”及此后一段时期,我国需要面向工业质量提升推动高质量工业化,资本积累方向应根据高质量产业发展要求进行结构性调整:向具有规模报酬特征、高市场进入壁垒和技术创新窗口大的产业和产品积累。在继续深化工业化的同时,还要抑制因为资本要素边际报酬递减而造成的边际成本上升,必须利用“资本—技能互补”机制,在要素比价关系的处理上,适当提高技能溢价,以放大技能劳动具有的更高生产率以及对新技术适应性更强的性质,补偿因为深度工业化而产生的资本要素边际报酬递减,构建深化工业化的内生动力机制。
|
|
关键词 :
高质量发展,
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
劳动力技能结构,
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
|
收稿日期: 2022-08-05
|
|
基金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8ZDA1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2004089) |
作者简介: 石奇,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创新经济、产业发展与政策研究;周宁,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产业发展政策研究;杨振兵,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发展经济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 |
[1]Acemoglu D.Directed Technical Change[J].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2002,69(4):781-809. [2]郑东雅,皮建才.中国的资本偏向型经济增长:1998-2007[J].北京:世界经济, 2017(5):24-48. [3]杨振兵,邵帅,张诚.生产比较优势、棘轮效应与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J].北京: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5 (9):39-54. [4]余东华,张鑫宇,孙婷.资本深化,有偏技术进步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J].北京:世界经济,2019(8):50-71. [5]王林辉,袁礼.有偏型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变迁和中国要素收入分配格局[J].北京:经济研究,2018(11):115-131. [6]王林辉,董直庆.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技术合意结构和我国生产率增长来源[J].北京: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2 (5):115-131. [7]张莉,李捷瑜,徐现祥.国际贸易、偏向型技术进步与要素收入分配[J].北京:经济学(季刊),2012(1):409-427. [8]易信,刘凤良.中国技术进步偏向资本的原因探析[J].上海:上海经济研究, 2013(10):13-21. [9]傅晓霞,吴利学.偏性效率改进与中国要素回报份额变化[J].北京:世界经济, 2013(10):79-102. [10]黄先海,徐圣.中国劳动收入比重下降成因分析——基于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的视角[J].北京:经济研究, 2009(7):34-44. [11]陈诗一.中国工业分行业统计数据估算:1980-2008[J].北京:经济学(季刊),2011(2):735-776. [12]杨振兵,邵帅,张诚.生产比较优势、棘轮效应与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J].北京: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5 (9):39-54. [13]盛朝迅.我国"去工业化"的现状特征与原因分析[J].武汉:宏观质量研究, 2020(5):47-60. [14]李玉.后金融危机时代美国制造业现状及启示[J].成都:西南金融, 2020(10):88-96. [15]林晨,夏明,张红霞.产业基本性与重点产业选择[J].北京:统计研究, 2020 (6):93-105. [16]何雄浪,王舒然.产业集聚,知识溢出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J].昆明: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21(9):15-30. [17]李飞星,叶云,张光宇.数据价值链构件及其作用机理——基于数字技术促进农业产业的案例[J].广州:科技管理研究, 2022(11):108-115. [18]贾根良.国内大循环:经济发展新战略与政策选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 [19]Bain J S. Barriers to New Competition[M]. 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56. [20]石奇,梁莉,周宁.高质量产业活动识别与主要增长极产业发展前景[J].成都:经济学家, 2022(2):86-96. [21]关爱萍,谢晶.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资本-技能”互补与技能溢价[J].成都:软科学, 2020(9):6. [22]Grilichs Z. Capital-Skill Complementarity[J].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69,4(2):465-468. [23]Krusell P,Ohanian L E, Rios-Rull J V, et al. Capital-Skill Complementarity and Inequality: A Macroeconomic Analysis[J]. Econometrica,1997,68(5):1029-1053. [24]邓明,吴亮.中国地区层面技能溢价来源的分解与识别:源自偏向性技术进步还是资本—技能互补?[J]. 北京:劳动经济评论,2021(3):61-92. |
[1] |
张广辉, 杨震. 农业新质生产力、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粮食安全[J]. 当代经济研究, 2025, 354(2): 68-78. |
[2] |
赵峰, 由政, 季雷. 利润率下降规律的理论与经验研究新进展及其现实检视——基于2000~2019年中国非金融企业部门利润率的考察[J]. 当代经济研究, 2025, 353(1): 13-26. |
[3] |
秦书生, 高琦珈.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出动因、核心内容与重要意义[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9(9): 16-25. |
[4] |
夏后学, 白俊红, 孙晋云. 内循环视阀下的自主创新与高质量发展:兼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9(9): 90-102. |
[5] |
燕连福, 赵卉心. 数字经济赋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基于271个城市的经验证据[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8(8): 86-96. |
[6] |
岳奎, 曲秀玲. 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发展维度[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8(8): 15-21. |
[7] |
张新宁, 蔡薛文. 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现代化——以列宁实施全俄电气化计划为历史镜鉴[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7(7): 42-50. |
[8] |
李炳炎, 余飞. 以新质生产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及实践路径[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6(6): 5-15. |
[9] |
钱水土, 方立凯.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共同富裕的影响——基于农业高质量发展视角[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5(5): 115-128. |
[10] |
罗浩轩. 农业高质量发展机制是如何形成的——基于福特主义及其在全球扩散的考察[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4(4): 75-87. |
[11] |
林艳丽, 江润泽, 刘嘉卿. 东北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动态演进与地区差异[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4(4): 116-128. |
[12] |
刘春莲, 陈扬扬, 李茂林. 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农村高质量发展:理论和实证[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3(3): 80-93. |
[13] |
韩喜平, 马丽娟. 新质生产力的政治经济学逻辑[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2(2): 20-29. |
[14] |
刘鹏飞, 候美莎. 新质生产力的出场逻辑、认知结构与实践指向[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51(11): 50-58. |
[15] |
陈知之, 郑起越. 数字经济对东北三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测度研究[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51(11): 102-11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