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会经济制度的生产力一元决定论:一个辩证的理解 |
肖磊 |
西南财经大学 《经济学家》编辑部,成都 610074 |
|
|
摘要 社会存在的基本要素包括人(主体)、关系(客体)和实践(中介)。“关系”是社会存在的“本体”,但“实践”居于本体论上的优先地位。生产力对生产关系是辩证决定、区间决定、“半决定”的“弱决定”关系,二者之间的运动具有相对自主性;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包括归根结底地决定、直接决定和有中介地决定等多种路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决定性的反作用”是以生产力的“决定性作用”为前提的,在旧的生产关系解体和新的生产关系形成之间存在“生产力的临界点”。正确认识生产力一元决定论必须自觉地批判机械决定论、因素论、多元决定论和非决定论。
|
|
关键词 :
生产力一元决定论,
辩证法,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
|
收稿日期: 2017-07-29
|
|
作者简介: 肖磊(1981-),男,河南信阳人,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学家》编辑部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 |
[1]孟捷.生产力一元决定论和有机生产方式的变迁:对历史唯物主义核心思想的再解释[J].北京:政治经济学报,2017(6):61-134. [2]赵磊.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中的得与失——与孟捷教授商榷[J].北京:政治经济学报,2017(9):190-197. [3]卢卡奇.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上卷[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 [4]王荫庭.“社会存在”范畴释义[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1992(1):79-92. [5]陈先达.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几点想法[J].北京:哲学动态,1988(12):24-26.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卡莱尔·科西克.具体的辩证法——关于人与世界问题的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 [8]黑格尔.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278. [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1. [1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2. [11]普列汉诺夫.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12]曼德尔.资本主义发展的长波——马克思主义的解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11. [13]普列汉诺夫.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51. [14]雍文远.怎样理解“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J].上海:上海经济研究,1982(7):28-30. [15]林岗.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J].北京:哲学研究,1987(4):28-38. [1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894. [17]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25-326. [18]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32. [1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3-44. [2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26. |
[1] |
王生升, 季雷. 福利制度研究的议题转换与范式构建[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12(8): 51-60. |
[2] |
鲁保林, 梁永坚. “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再思考[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11(7): 74-82. |
[3] |
贾利军, 陈恒烜. 建党百年来党的发展理念的历史演进、逻辑与启示[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10(6): 5-14. |
[4] |
胡炅坊. 恩格斯晚年书信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坚持发展及当代启示[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08(4): 54-62. |
[5] |
龚晓莺, 杨柔. 数字经济发展的理论逻辑与现实路径研究[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05(1): 17-25. |
[6] |
周绍东, 李晶. 也谈“生产方式”——兼与郭冠清同志商榷[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301(9): 59-65. |
[7] |
方兴起. 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评价新结构经济学[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298(6): 63-72. |
[8] |
张作云. 马克思生产关系及其结构理论的创立与当代启迪[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297(5): 5-16. |
[9] |
郭冠清. 回到马克思:对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原理再解读[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295(3): 5-13. |
[10] |
张斌, 侯怡如. 资本逻辑批判与共产主义演进发展[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302(10): 34-42. |
[11] |
刘明国, 刘美娟. 论新时代人本主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J]. 当代经济研究, 2019, 287(7): 31-40. |
[12] |
刘仁营, 胡月庆. 唯物辩证法视域下美中经济冲突实质探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19, 287(7): 62-71. |
[13] |
屈炳祥. 两个“决不会”的真谛在哪里?——一个马克思主义的阐释[J]. 当代经济研究, 2019, 283(3): 13-20. |
[14] |
杨玉华. 马克思综合生产率优势演进模型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实践[J]. 当代经济研究, 2019, 282(2): 23-33. |
[15] |
于金富, 任达. 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探索与创新发展[J]. 当代经济研究, 2019, 290(10): 5-14.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