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的重新认识——兼论我国现阶段劳动者的私有制经济 |
孔陆泉 |
江苏省委党校, 江苏 南京 212003 |
|
|
摘要 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即协作和对土地及生产资料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建劳动者的个人所有制。因此,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本质不是对土地及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而是劳动者的个人所有。我国农村改革的成功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并不排斥劳动者个人对生产资料的独立占有和所有。劳动者的个人所有制既是社会的所有制,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公有制,又特别强调每个个人实实在在的所有权,以切实保证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我国现阶段的劳动者个体经济,基本符合马克思个人所有制的要求,可以纳入社会主义经济范畴,劳动者的私营经济,只要管理、引导得好,也可以成为社会主义经济。
|
|
关键词 :
社会主义所有制,
个人所有制,
劳动者私有制
|
收稿日期: 2000-08-10
|
|
作者简介: 孔陆泉(1949~),男,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 |
[1] |
马伯钧. 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科学内涵与中国特色[J]. 当代经济研究, 2018, 273(5): 23-30. |
[2] |
华德亚,朱仁泽. “重建个人所有制”争议及理论再思考[J]. 当代经济研究, 2017, 258(2): 72-78. |
[3] |
高冠中. 正确理解“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含义及其现实意义 ——纪念《资本论》第一卷出版一百五十周年[J]. 当代经济研究, 2017, 267(11): 42-47. |
[4] |
王成稼. 论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及其实现形式[J]. 当代经济研究, 2012, 0(12): 9-13. |
[5] |
付宇. "重建个人所有制"与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J]. 当代经济研究, 2011, 0(3): 51-55. |
[6] |
卫兴华. 究竟怎样理解马克思提出的“重建个人所有制”的理论观点——再评王成稼先生的有关见解和辩驳[J]. 当代经济研究, 2010, 0(6): 1-7. |
[7] |
王成稼. 按马克思的原意解读“个人所有制”的内涵———复卫兴华教授的第二次批评与指正[J]. 当代经济研究, 2010, 0(4): 49-53. |
[8] |
蒋南平, 帅晓林. “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的历史沉思及其在中国的实现[J]. 当代经济研究, 2010, 0(2): 38-42. |
[9] |
卫兴华. 解读“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必须弄清的几个理论是非——再评王成稼先生论文中的错解与纰误[J]. 当代经济研究, 2010, 0(12): 40-45. |
[10] |
王成稼. 恩格斯解读“个人所有制”最符合马克思的原意——复卫兴华教授的第三次批评与提问[J]. 当代经济研究, 2010, 0(12): 46-51. |
[11] |
王成稼. 再论"重建个人所有制"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回复卫兴华教授的批评与指正[J]. 当代经济研究, 2009, 0(9): 31-35. |
[12] |
卫兴华. 对"重建个人所有制"的解读、评论与争鸣的一些看法--I17兼谈王成稼研究员对"重建个人所有制"不同解读的批评和有关观点[J]. 当代经济研究, 2009, 0(1): 17-22. |
[13] |
卫兴华. 再析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的涵义———兼评王成稼研究员的有关诠释与观点[J]. 当代经济研究, 2008, 0(9): 22-26. |
[14] |
王成稼. 论“重建个人所有制”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兼评谢韬、辛子陵对“重建个人所有制”的试解[J]. 当代经济研究, 2007, 0(10): 36-40. |
[15] |
王成稼. 对“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辨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04, 0(10): 3-8.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