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按马克思的原意解读“个人所有制”的内涵———复卫兴华教授的第二次批评与指正 |
王成稼 |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北京100836 |
|
|
摘要 马克思提出的在公有制的基础上重新建立的“个人所有制”的内涵, 就是恩格斯经马克思首肯而明确指出的“产品即消费品”。杜林先生和卫兴华教授将其解读为生产资料公有制, 既是个人的又是公共的所有制, 这是与马克思的原意相违背的臆想。
|
|
关键词 :
公有制,
私有制,
个人所有制,
重建或恢复,
马克思的原意
|
收稿日期: 2010-01-08
|
|
作者简介: 王成稼(1930-), 辽宁大连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研究。 |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1.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3.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490-491.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8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1:21.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1. |
[1] |
何干强. 论新中国对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13(9): 28-38. |
[2] |
孔祥利, 谌玲.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从单一公有制到基本经济制度[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07(3): 27-35. |
[3] |
洪功翔.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营经济地位和作用的理论争论[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298(6): 24-31. |
[4] |
邵彦敏, 丁宁. 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体是实现共享发展的根本制度保障[J]. 当代经济研究, 2019, 287(7): 23-30. |
[5] |
华德亚, 朱仁泽. 资本主义分工消亡的基础及路径“选择”——基于人工智能的分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19, 286(6): 14-19. |
[6] |
周晓梅. 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客观性研究——以马克思的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为视角[J]. 当代经济研究, 2018, 274(6): 35-41. |
[7] |
马伯钧. 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科学内涵与中国特色[J]. 当代经济研究, 2018, 273(5): 23-30. |
[8] |
顾钰民, 廉国强. 以《共产党宣言》的理论逻辑科学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J]. 当代经济研究, 2018, 272(4): 16-21. |
[9] |
简新华. 从经济发展的新趋势看:共产主义是远大理想不是空想——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J]. 当代经济研究, 2018, 278(10): 23-31. |
[10] |
周新城. 一篇反对基本经济制度、鼓吹私有化的文章——评《中国经济新阶段的发展驱动转型与制度治理建设》一文[J]. 当代经济研究, 2017, 258(7): 59-65. |
[11] |
李济广. 论所有制结构量化评估方法论所有制结构量化评估方法——兼与裴长洪研究员商榷[J]. 当代经济研究, 2017, 258(7): 66-77. |
[12] |
周新城. 关于公有制为主体问题的思考[J]. 当代经济研究, 2017, 258(6): 20-28. |
[13] |
王子林. 混合所有制改革视阈下的国有经济控制力研究[J]. 当代经济研究, 2017, 258(5): 30-36. |
[14] |
华德亚,朱仁泽. “重建个人所有制”争议及理论再思考[J]. 当代经济研究, 2017, 258(2): 72-78. |
[15] |
高冠中. 正确理解“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含义及其现实意义 ——纪念《资本论》第一卷出版一百五十周年[J]. 当代经济研究, 2017, 267(11): 42-47.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