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究竟怎样理解马克思提出的“重建个人所有制”的理论观点——再评王成稼先生的有关见解和辩驳 |
卫兴华 |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100872 |
|
|
摘要 “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是重建被资本主义否定了的劳动者的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 但不是劳动者单个人的个人所有制的回归, 而是在更高形式上的与公有制相通的联合起来的社会的个人所有制。公有制和联合起来的社会的个人所有制, 是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硬币的两方面, 其正面是公有制, 其背面是联合起来的社会的个人所有制, 即组成为共同体的各个个人都有份的所有制。对于此问题的讨论, 王成稼先生在其多篇论文中存在着错解、曲解和思维逻辑混乱的辩驳与批判。
|
|
关键词 :
公有制,
社会所有制,
个人所有制,
否定的否定
|
收稿日期: 2010-04-05
|
|
作者简介: 卫兴华(1925-),男, 山西五台人,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 |
[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 [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 [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386.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3:362. [5]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574. [6]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
[1] |
何干强. 论新中国对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13(9): 28-38. |
[2] |
孔祥利, 谌玲.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从单一公有制到基本经济制度[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07(3): 27-35. |
[3] |
邵彦敏, 丁宁. 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体是实现共享发展的根本制度保障[J]. 当代经济研究, 2019, 287(7): 23-30. |
[4] |
周晓梅. 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客观性研究——以马克思的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为视角[J]. 当代经济研究, 2018, 274(6): 35-41. |
[5] |
马伯钧. 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科学内涵与中国特色[J]. 当代经济研究, 2018, 273(5): 23-30. |
[6] |
简新华. 从经济发展的新趋势看:共产主义是远大理想不是空想——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J]. 当代经济研究, 2018, 278(10): 23-31. |
[7] |
周新城. 一篇反对基本经济制度、鼓吹私有化的文章——评《中国经济新阶段的发展驱动转型与制度治理建设》一文[J]. 当代经济研究, 2017, 258(7): 59-65. |
[8] |
李济广. 论所有制结构量化评估方法论所有制结构量化评估方法——兼与裴长洪研究员商榷[J]. 当代经济研究, 2017, 258(7): 66-77. |
[9] |
周新城. 关于公有制为主体问题的思考[J]. 当代经济研究, 2017, 258(6): 20-28. |
[10] |
王子林. 混合所有制改革视阈下的国有经济控制力研究[J]. 当代经济研究, 2017, 258(5): 30-36. |
[11] |
华德亚,朱仁泽. “重建个人所有制”争议及理论再思考[J]. 当代经济研究, 2017, 258(2): 72-78. |
[12] |
高冠中. 正确理解“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含义及其现实意义 ——纪念《资本论》第一卷出版一百五十周年[J]. 当代经济研究, 2017, 267(11): 42-47. |
[13] |
杨玉华, 党雪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困境与出路[J]. 当代经济研究, 2016, 0(6): 20-26. |
[14] |
葛扬. 马克思所有制理论中国化的发展与创新[J]. 当代经济研究, 2016, 0(10): 78-86. |
[15] |
程恩富, 谭劲松. 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能更好地运用市场经济[J]. 当代经济研究, 2015, 0(3): 5-8.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