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本刊文章检索
          Email Alert
阅读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330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3-02-15

《资本论》研究与运用
争鸣与探索
改革开放论坛
本刊特稿
外国经济思想研究与借鉴
财政与金融
 
       本刊特稿
5 以新发展理念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洪银兴
2023 Vol. 330 (2): 5-7 [摘要] ( 98 ) HTML (1 KB)  PDF (1120 KB)  ( 392 )
8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逄锦聚
2023 Vol. 330 (2): 8-10 [摘要] ( 72 ) HTML (1 KB)  PDF (1180 KB)  ( 261 )
11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强领导核心
李建平, 裴文霞
2023 Vol. 330 (2): 11-13 [摘要] ( 115 ) HTML (1 KB)  PDF (1124 KB)  ( 221 )
14 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国经济学
刘伟
2023 Vol. 330 (2): 14-16 [摘要] ( 85 ) HTML (1 KB)  PDF (1180 KB)  ( 375 )
17 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基础
刘灿
2023 Vol. 330 (2): 17-19 [摘要] ( 80 ) HTML (1 KB)  PDF (1122 KB)  ( 355 )
20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胡乐明
2023 Vol. 330 (2): 20-22 [摘要] ( 58 ) HTML (1 KB)  PDF (1181 KB)  ( 365 )
23 中国式现代化的东北探索与实践
孙杰光
2023 Vol. 330 (2): 23-25 [摘要] ( 98 ) HTML (1 KB)  PDF (1125 KB)  ( 219 )
       《资本论》研究与运用
26 坚持劳动贡献为主导的共同富裕:基于马克思劳动及异化劳动理论的分析
蒋南平, 张明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中国劳动者既是生产社会财富的主体,又是新时代共同富裕的主体。正确理解劳动在实现新时代共同富裕中的重要性,既要承认一切劳动者的劳动价值及全体社会成员参与共同劳动的必要性,又要彰显劳动对新时代共同富裕的重要贡献。但是,我们在推动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要防止异化劳动的危害。异化劳动的危害主要有:劳动者生产的物质财富被私人占有;劳动自我异化的工人丧失更多取得收入的机会;劳动异化的工人会与美好生活疏离;劳动的异化将导致社会严重的两极分化。本文在揭示异化劳动对推进新时代共同富裕会产生危害的基础上,提出了共同富裕的实现规避异化劳动的路径安排:一是将按劳分配为主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在初次分配中;二是构建劳动贡献导向的再分配和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机制;三是切实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侵犯劳动者自由劳动的权益;四是始终坚持劳动贡献为主导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共同富裕。
2023 Vol. 330 (2): 26-37 [摘要] ( 98 ) HTML (1 KB)  PDF (1462 KB)  ( 180 )
38 《资本论》“合理的农业”思想对我国乡村振兴的理论指引
闫远凤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阐述其地租理论时,深刻地批判了资本主义“不合理的农业”生产过程,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在土地私有制和资本逐利驱动下造成的农业凋敝、生态退化、地力枯竭与浪费等一系列严重后果。在对“不合理的农业”批判中,马克思建构了关于“合理的农业”的系统性、原则性构想,特别是他关于合理利用地力、农业扩大再生产、发挥科技中介作用、农业生态安全等思想具有深刻批判性、强大的系统性和全面的超越性等理论特质。党的十九大为乡村振兴擘画了美好蓝图,脱贫攻坚的胜利将乡村振兴推向了全面实施,“十四五”时期是乡村振兴展新卷、结硕果的关键期,马克思在《资本论》所论及的“合理的农业”思想,对于我国目前在实践层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现实而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2023 Vol. 330 (2): 38-45 [摘要] ( 162 ) HTML (1 KB)  PDF (1295 KB)  ( 398 )
       外国经济思想研究与借鉴
46 斯拉法超级乘数增长模型研究新进展
王琨
斯拉法超级乘数增长模型是需求拉动型增长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以自主性需求和资本存量灵活加速调整为基本特征,较好地解决了哈罗德不稳定性问题。在模型拓展过程中,随着就业率、技术进步、自主性需求结构、货币和通货膨胀等议题的引入,斯拉法超级乘数增长模型对长期持续的经济增长给出了一整套不同于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理论解释和政策主张。然而,斯拉法超级乘数增长模型也存在偏离斯拉法经济学、缺少价值理论的支撑、无法刻画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有机联系、忽视经济发展规划等局限性。应在马克思经济学的框架内对斯拉法超级乘数增长模型进行合理借鉴,以更好地服务于当代中国经济问题的研究。
2023 Vol. 330 (2): 46-58 [摘要] ( 149 ) HTML (1 KB)  PDF (1573 KB)  ( 422 )
       争鸣与探索
59 脱钩:去依附战略与“逆全球化”思潮之辨
许鹏
脱钩原本是依附理论和世界体系理论关于发展中国家摆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霸权钳制的自主性去依附战略,但“逆全球化”思潮为应对资本主义困局和发展中国家崛起带来的挑战,也提出了同具有战略竞争关系的特定国家在某些领域断然脱离密切联系的排斥性脱钩主张。这颠倒了去依附脱钩理论在主体、目的、手段和影响上的整体逻辑。去依附脱钩的本意是主动抗争、自力更生、创新创造和建设未来,而不是去全球化。今日大国竞争中“逆全球化”的排斥性脱钩主张不符合世界历史发展趋势,去依附脱钩也不是发展中国家与当前实际相符的合理选择。应结合历史条件,对去依附脱钩战略灵活地加以辩证考量。
2023 Vol. 330 (2): 59-66 [摘要] ( 213 ) HTML (1 KB)  PDF (1359 KB)  ( 1311 )
67 资本运动的空间矛盾透视——对当代资本主义变化趋势的再认识
林承园
分析资本增殖的空间矛盾不仅有利于我们加深对当代资本主义变化趋势的理解,同时有助于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提供方法论指导。尽管国外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空间思想作了深入挖掘,但是其阶级立场和理论适用性都存在一定局限,亟需探索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的中国视角、社会主义视角和东方视角。概括来说,空间矛盾表现为单个资本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生产要素使用的空间分离与空间集中,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存在对内空间集聚和对外空间扩张之间的矛盾,建立在一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生产关系矛盾的空间表征为空间异化、权力空间、阶级分化和空间拜物教。
2023 Vol. 330 (2): 67-80 [摘要] ( 102 ) HTML (1 KB)  PDF (1725 KB)  ( 292 )
       改革开放论坛
81 开放新格局下中国价值链的升级脱困路径
李勃昕, 王瑞, 高晓瞳
中国改革开放并融入全球价值链的动因之一是为了摆脱中国企业长期处于价值链供给的低端地位。新时代开放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价值链升级面临内外双重压力。通过阐释西方价值链理论演化脉络,刻画中国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历史轨迹,进一步对比发现,西方价值链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与当前经济环境大相径庭,且中国价值链升级与西方本位主义存在短期利益冲突,导致西方价值链理论对于解释中国价值链升级的现实情境存在逻辑偏差。中国价值链升级的瓶颈在于,受制于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经贸体系约束,单边贸易保护主义所引发的竞争遏制,以及内部基础研究薄弱所导致的创新驱动不足。由此,中国价值链升级不应遵循西方理论,而要通过自主创新跨越价值链更替的惯性陷阱,争夺价值链的终端主导控制权,打破价值链权益分配的隐性极差规律,以内外双循环驱动价值链竞争迭代,从而推动形成多边共赢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2023 Vol. 330 (2): 81-92 [摘要] ( 104 ) HTML (1 KB)  PDF (1740 KB)  ( 615 )
93 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测度及其经济增长效应研究
霍祎黎, 宋玉祥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其区域协调发展的程度既关乎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也关乎国家经济发展的质量。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定量测度粤港澳大湾区内11个城市的协调发展水平,并分析协调发展水平对大湾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从协调发展水平来看,在研究期内,香港、澳门的协调发展水平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珠三角9个城市的协调发展水平均有所提升,融入大湾区建设将促进两地协调水平提升和大湾区整体协调发展。从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来看,劳动力数量的增加不利于湾区的经济增长;物质资本的投入能够显著促进湾区经济发展,表明湾区发展已进入到了以资本为动力的新阶段。总体来说区域协调是大湾区经济发展的正向影响因素。
2023 Vol. 330 (2): 93-100 [摘要] ( 81 ) HTML (1 KB)  PDF (1485 KB)  ( 477 )
       财政与金融
101 中国基准性市场利率的区制转换模型
李凯, 张悦琪
我国货币政策正处于数量型调控方式向价格型调控方式转型的时期,传统的泰勒规则未能成功捕捉中国利率的波动,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十分必要。因此,在传统泰勒规则基础上,引入区制转换机制,提出货币供给和信贷需求双因素框架来解释中国三大基准性市场利率的波动。具体来说,扩展的货币政策反应函数服从一个基于区制转换模型的时变参数规则,其中区制按照货币供应和信贷需求的变化划分,并充分利用货币供给和信贷需求信息。研究结果发现,加入区制转换模型后,该框架可以解释短期利率75%、中期利率91%和长期利率89%的相关波动。
2023 Vol. 330 (2): 101-111 [摘要] ( 111 ) HTML (1 KB)  PDF (2804 KB)  ( 194 )
112 新发展格局下居民消费潜力释放研究——基于中国消费金融现状及投资者教育调查
南永清, 臧旭恒, 后天路
充分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基点。基于中国消费金融现状及投资者教育调查数据,探析了新发展格局下居民消费潜力释放机制与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居民金融素养水平普遍较低且呈现典型结构性异质性特征;金融素养主要通过消费借贷、风险规避和资产配置机制影响居民消费行为;在较低消费水平上金融素养对消费的促进效应呈现增加趋势,而在中高水平上表现出逐步衰减态势;进一步地,低收入群体金融素养提升有助于释放更大消费潜力,且金融素养对消费结构中通讯与医疗保健支出呈现出更强效应。因此,应通过有效拓展普惠金融服务边界和构筑金融知识常态化普及机制等措施,切实提升居民金融素养水平和优化结构,以期为畅通国内大循环、形成国内强大市场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益启示。
2023 Vol. 330 (2): 112-128 [摘要] ( 82 ) HTML (1 KB)  PDF (1726 KB)  ( 550 )
版权所有 © 2017 《当代经济研究》编辑部
吉ICP备10200631号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