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测度及其经济增长效应研究 |
霍祎黎1,2, 宋玉祥1 |
1.东北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长春 130024; 2.惠州学院 地理与旅游学院,惠州 516007 |
|
|
摘要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其区域协调发展的程度既关乎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也关乎国家经济发展的质量。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定量测度粤港澳大湾区内11个城市的协调发展水平,并分析协调发展水平对大湾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从协调发展水平来看,在研究期内,香港、澳门的协调发展水平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珠三角9个城市的协调发展水平均有所提升,融入大湾区建设将促进两地协调水平提升和大湾区整体协调发展。从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来看,劳动力数量的增加不利于湾区的经济增长;物质资本的投入能够显著促进湾区经济发展,表明湾区发展已进入到了以资本为动力的新阶段。总体来说区域协调是大湾区经济发展的正向影响因素。
|
|
关键词 :
粤港澳大湾区,
协调发展,
变系数模型,
经济增长
|
收稿日期: 2022-09-21
|
|
基金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BJL032);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校内重点培育项目(16ZD007) |
作者简介: 霍祎黎,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惠州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助教,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增长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宋玉祥,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
[1]曹小曙.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进展[J].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120-130. [2]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课题组,申明浩,谢观霞,杨永聪.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一个理论分析框架[J].广州:国际经贸探索,2019(9):105-118. [3]毛艳华.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研究[J].广州:南方经济,2018(12):129-139. [4]汪彬,杨露.世界一流湾区经验与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J].北京:理论视野,2020(5):68-73. [5]覃成林,崔聪慧.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水平评估及其提升策略[J].重庆:改革,2019(2):56-63. [6]杨海波,高兴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一体化的路径演进[J].郑州:区域经济评论,2019(2):110-116. [7]倪外,周诗画,魏祉瑜.大湾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基于粤港澳大湾区的解析[J].上海:上海经济研究,2020(6):33-41. [8]陈燕,林仲豪.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产业协同的灰色关联分析与协调机制创新[J].广州: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8,(4):89-97. [9]张震.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J].武汉: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7):48-55. [10]杨思维,苟露峰,毛艳华.市场分割、对外开放与城市群经济增长——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J].昆明:经济问题探索,2019(11):125-133. [11]凌连新,阳国亮.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J].武汉:统计与决策,2020(12):94-97. [12]刘逸,纪捷韩,张一帆,杨宇.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韧性的特征与空间差异研究[J].北京:地理研究,2020(9):2029-2043. [13]白雪,关逸民.粤港澳大湾区人口与经济空间格局演变[J].北京:地理信息世界,2020(2):68-74+80. [14]梁经伟,毛艳华,江鸿泽.影响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因素研究[J].昆明:经济问题探索,2018(5):90-99. [15]马连锋.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效率及空间溢出研究[J].昆明:经济问题探索,2020(5):73-83. [16]曹玉华,夏永祥,毛广雄,等.淮河生态经济带区域发展差异及协同发展策略[J].长沙:经济地理,2019(9):213-221. [17]徐芳燕,陈坤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与溢出效应[J].石家庄:经济论坛,2019(8):46-54. |
[1] |
李康. 从集体行动逻辑、共容利益到市场强化型政府:奥尔森的思考轨迹及其启示[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36(8): 55-64. |
[2] |
汪川, 张明进. 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债务拐点的视角[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36(8): 117-128. |
[3] |
王琨. 斯拉法超级乘数增长模型研究新进展[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30(2): 46-58. |
[4] |
赵祥, 李方. 从注重“地的繁荣”转向追求“人的幸福”——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新目标与新趋势研究[J]. 当代经济研究, 2022, 323(7): 54-65. |
[5] |
刘新建, 何泽德, 杨茜. 中国两大部类结构特征及其在新发展格局中的作用——基于两部类投入产出数据的分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22, 320(4): 84-97. |
[6] |
牛宝春, 崔光莲, 张喜玲. 货币危机空间传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49个亚投行成员1997~2018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22, 320(4): 113-128. |
[7] |
郑春继, 邓峰.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技术追赶效应——基于西部大开发战略效应的再审视[J]. 当代经济研究, 2022, 318(2): 109-118. |
[8] |
霍祎黎, 宋玉祥.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探究——基于空间溢出视角的分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22, 327(11): 109-116. |
[9] |
黎峰. 对外开放空间重塑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 当代经济研究, 2022, 326(10): 88-100. |
[10] |
刘金全, 张运峰, 毕振豫. 房地产价格波动、经济周期与货币政策效应[J]. 当代经济研究, 2022, 317(1): 95-106. |
[11] |
韩立达, 何理. 人口流动对商品住宅价格影响的区域差异性研究[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13(9): 86-98. |
[12] |
赵祥. 中国特色区域发展制度的历史演进与优势分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12(8): 88-100. |
[13] |
刘海霞.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协调发展研究[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10(6): 34-39. |
[14] |
李天健. 新中国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的初次尝试及其长期影响——对156项工程的再审视[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10(6): 103-112. |
[15] |
赵峰, 张建堡. 技术进步、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一个马克思主义随机演化的视角[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16(12): 25-35.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