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本刊文章检索
          Email Alert
阅读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319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2-03-15

《资本论》研究与运用
争鸣与探索
改革开放论坛
会议综述
本刊特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外国经济思想研究与借鉴
 
       本刊特稿
5 从劳动力再生产视角看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
刘凤义, 吴万运
贫困包括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绝对贫困下个人和家庭劳动力再生产无法正常进行,相对贫困下个人和家庭劳动力虽然可以维持再生产,但劳动力数量和质量受到严格限制。消除贫困必须在增加社会剩余的基础上,建立促使更多社会剩余劳动转化为必要劳动的社会制度。从劳动力再生产视角看,中国特色反贫困实践是通过生产资料公有制改造为剩余劳动的转化提供制度保障,通过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为剩余劳动的转化提供物质基础,通过精准扶贫促进剩余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是坚持党对扶贫事业的统一领导,塑造贫困人口劳动力再生产的社会主义模式;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促进贫困人口的劳动力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和有序演进;坚持扶贫开发与精准扶贫相结合,丰富和发展贫困人口劳动力再生产补偿方式;坚持扶贫与“扶志”和“扶智”相结合,培育贫困人口劳动力再生产的非物质条件。
2022 Vol. 319 (3): 5-17 [摘要] ( 100 ) HTML (1 KB)  PDF (1677 KB)  ( 193 )
       《资本论》研究与运用
18 马克思对李嘉图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批判及其启示
胡莹, 高路
李嘉图摒弃了斯密的现象描述法,运用抽象法来研究经济范畴的内在联系,在三大阶级的对立中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规律。在马克思看来,李嘉图之所以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正是因为他在立足于劳动价值论分析了阶级对立关系。马克思集中分析了李嘉图经济理论所引发的主要争论,并提出了自己解决这些争论的计划。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指出李嘉图崇尚生产力法则并承认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对立的存在是正确的,但其经济学研究方法既是非历史的抽象,又缺乏一定的抽象力。马克思认为李嘉图力图赋予资本主义社会以天然合理性的做法是错误的,他未能把利润、工资和地租等范畴放在历史性社会生产关系层面进行考察。马克思对李嘉图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批判有助于我们立足于以人民为本的价值旨趣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形成科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2022 Vol. 319 (3): 18-26 [摘要] ( 187 ) HTML (1 KB)  PDF (1247 KB)  ( 1267 )
27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视野下的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张峰
社会再生产是不断重复、不断更新、不断发展的生产过程,社会再生产理论是分析国民经济循环可能存在的障碍,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但社会再生产由于长期的矛盾积累或突发事件等可能导致社会再生产的断裂。在全球化时代,各国经济日益融入国际大循环。中国为避免出现社会再生产断裂,就要打通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逐步形成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2022 Vol. 319 (3): 27-34 [摘要] ( 107 ) HTML (1 KB)  PDF (1237 KB)  ( 180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35 中国共产党认识利用资本的历程、逻辑和经验
陈清, 陈林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认识利用资本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过程中不能回避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党认识利用资本主要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阶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阶段。纵观整个历程,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初心使命为认识利用资本的逻辑起点,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认识利用资本的逻辑主线,以实现共产主义为认识利用资本的逻辑归宿,形成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导控资本发展方向,坚持认识把握资本特性与行为规律、不断释放资本活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超越资本逻辑的认识利用资本的基本经验。梳理中国共产党认识利用资本的历程,深入分析认识利用资本的逻辑,总结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认识利用资本的经验,有利于不断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有效控制其消极作用,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繁荣发展。
2022 Vol. 319 (3): 35-46 [摘要] ( 132 ) HTML (1 KB)  PDF (1352 KB)  ( 246 )
47 中国共产党经济改革思想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
朱东波
社会主要矛盾决定一个国家在特定历史时期的路线选择、方针制定和政策走向。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不同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进行针对性经济改革,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一阶段经济改革主要面临落后的社会生产与人民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通过推动所有制、经济运行机制调整,在经济快速增长、产业结构转型、社会民生改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党的十八之后,我国开启了第二阶段经济改革,其主要面临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通过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自主研发创新、全面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开创性历史性成就。根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尤其是在当前以人工智能、数字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社会化大生产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推动经济改革,应强化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更加注重按劳分配,着力缩小区域差距、城乡差距与收入差距,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2022 Vol. 319 (3): 47-56 [摘要] ( 106 ) HTML (1 KB)  PDF (1304 KB)  ( 119 )
       外国经济思想研究与借鉴
57 后危机时代“新自由主义”前景的政治经济学透视——一个整全性理论图景和文献述评
朱宝清, 高岭, 游畅
系统审视新自由主义理论是继续寻求超越新自由主义模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对新自由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需要。基于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2009~2020年SSCI数据库收录的新自由主义研究文献进行深度解析,得到了一个关于新自由主义的整全性理论图景。研究结果表明,2008年金融危机并没有终结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已从经济领域扩张到政治和社会领域,发展成为一个系统性的制度。在理论上,全面理解新自由主义需要在传统的政治经济学视角基础上,增加现代性或后现代性的社会学视角、空间演化的经济地理学视角和国家理论视角;在实践中,新自由主义扩张过程并不是简单的“去政治化”和“小政府化”,而是越来越需要国家力量的配合,这对国家的自主性和国家治理能力构成了巨大挑战。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有赖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继续抵制新自由主义的渗透。
2022 Vol. 319 (3): 57-69 [摘要] ( 99 ) HTML (1 KB)  PDF (1423 KB)  ( 270 )
       争鸣与探索
70 西方现代经济学走向形式主义的方法论根源探析——基于现代经济学论文范式的逻辑缺陷
武志
西方现代经济学引入中国后成为经济学的基础课程和基本研究方法,但经济理论脱离实际,走向形式主义却成为越来越多学者们的共识。国际国内许多学者对形式主义的原因进行研究探讨。从现代经济学的方法论角度,对经济学论文范式进行科学分析,可以发现现代经济学方法论存在结构性的逻辑缺陷:用数学推导构建并严格证明的数理模型仍是一个有待证明的理论假说,计量实证既不能对理论模型进行严格证明,也无法对现实经济做出准确测量。在反思现代经济学方法论逻辑缺陷、正确运用数学和计量工具的同时,应鼓励和支持研究范式多元化和论文写作方法多样化,共同推动中国经济学的繁荣和发展。
2022 Vol. 319 (3): 70-79 [摘要] ( 114 ) HTML (1 KB)  PDF (1265 KB)  ( 208 )
80 数字经济对就业的多维影响——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的分析
王爱华
数字经济已成为引领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我国政府对数字经济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明确提出“数字中国”国家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产业和新模式。数字经济对就业规模、就业结构、就业稳定性和劳资关系共有多维影响,基于数字平台的零工经济、非正式雇佣关系导致劳动者就业方式不稳定化、劳动者被剥夺性增强,弹性工作实质是无人监管的虚拟血汗工厂,必然会导致全球劳动者的逐底竞争。互联网平台组织衍生出“众包”“按需服务”等弹性化雇佣方式拓展了对剩余劳动力的剥削层面,数字经济发展的结果仍然有利于生产资料占有者,智能生产和数字技术的应用将带来资本主义社会阶层分化和对立的进一步加剧。
2022 Vol. 319 (3): 80-87 [摘要] ( 107 ) HTML (1 KB)  PDF (1206 KB)  ( 466 )
       改革开放论坛
88 “逆城镇化”推动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的逻辑关联与实现路径
段龙龙, 叶子荣
逆城镇化是城镇化迈入中后期城镇空间形态发育更为均衡更为充分的特殊表现形式,它可在生产要素配给、空间载体搭建、社会基础嵌入、制度供给创新四大维度上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支持,“后全面小康时代”积极促进城乡深度融合,需要因势利导发挥逆城镇化的积极效应,通过强化要素下乡与项目下乡联动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培育壮大以县域为中心的城乡融合空间共同体、建立与城乡融合相适应的乡村基层治理新机制和构筑保障城乡深度融合的长效制度供给体系四大策略来逐步消除城乡对立,从而顺利开启城市与农业农村同步现代化新征程。
2022 Vol. 319 (3): 88-97 [摘要] ( 138 ) HTML (1 KB)  PDF (1261 KB)  ( 349 )
98 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地区技能结构的影响
杜文强
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有效途径,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于促进技能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降低了低技能就业比重,增加了高技能就业比重,促进了技能升级;工业机器人应用不仅可以直接影响技能结构,还可以通过提升人力资本和岗位创造效应间接影响技能结构;进一步分析发现,工业机器人对地区技能结构的影响存在地区层面、要素密集度层面和劳动力技能密集度层面的差异。因此,应当进一步促进工业机器人应用,因地制宜实施工业机器人产业政策,扩大教育投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不利影响。
2022 Vol. 319 (3): 98-110 [摘要] ( 123 ) HTML (1 KB)  PDF (1379 KB)  ( 236 )
111 房价调控的长效机制:房地产税政策、宏观审慎政策还是货币政策?——基于贝叶斯估计的DSGE模型
罗娜, 程方楠
在“住房不炒”的国家房价调控理念下,探讨我国房价调控的长效机制无疑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房价调控的长效机制中,房地产税政策的实施短期内对我国重要经济变量产出、投资和消费等产生不利影响,但这种不利影响在长期并不显著;另外,相对于任何单一的房价调控政策,组合政策的协调搭配能更有效地平滑我国房价的波动,而在组合政策的协调搭配中,房地产税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搭配效果最好,其原因在于它们的有效协调不仅能够实现房价的长短期调控政策的有机融合,而且能够实现社会福利损失的最小化。鉴于此,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应当适时推出适合我国具体国情的房地产税政策,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应与宏观审慎政策形成有效的协调。
2022 Vol. 319 (3): 111-124 [摘要] ( 109 ) HTML (1 KB)  PDF (1647 KB)  ( 265 )
       会议综述
125 深化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研究赓续高峰先生学术道路——“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
蒋雅文, 肖振宇
2022 Vol. 319 (3): 125-128 [摘要] ( 92 ) HTML (1 KB)  PDF (1125 KB)  ( 298 )
版权所有 © 2017 《当代经济研究》编辑部
吉ICP备10200631号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