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方现代经济学走向形式主义的方法论根源探析——基于现代经济学论文范式的逻辑缺陷 |
武志 |
山西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太原 030031 |
|
|
摘要 西方现代经济学引入中国后成为经济学的基础课程和基本研究方法,但经济理论脱离实际,走向形式主义却成为越来越多学者们的共识。国际国内许多学者对形式主义的原因进行研究探讨。从现代经济学的方法论角度,对经济学论文范式进行科学分析,可以发现现代经济学方法论存在结构性的逻辑缺陷:用数学推导构建并严格证明的数理模型仍是一个有待证明的理论假说,计量实证既不能对理论模型进行严格证明,也无法对现实经济做出准确测量。在反思现代经济学方法论逻辑缺陷、正确运用数学和计量工具的同时,应鼓励和支持研究范式多元化和论文写作方法多样化,共同推动中国经济学的繁荣和发展。
|
|
关键词 :
现代经济学方法论,
逻辑缺陷,
数理模型,
计量分析
|
收稿日期: 2021-03-16
|
|
基金资助: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0BJL001) |
作者简介: 武志(1977-),男,山西闻喜人,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主要从事《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
[1]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高鸿业,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311. [2]萨缪尔森.《经济学》(上)[M].高鸿业,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X. [3]马涛.西方经济学的范式结构及其演变[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2017(10):41-61. [4]保罗·罗默.经济增长理论中的“数学滥用”[J].北京:金融市场研究,2016(5):118-125. [5]托马斯·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M].巴曙松,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592-593. [6]保罗·克鲁格曼.经济学家为何错得如此离谱?[J].北京:银行家,2010(7):136-138. [7]朱富强.审视现代经济学主流范式:特征、弊病及成因[J].长春:当代经济研究,2018(1):36-48. [8]Solow Robert.Building a Science of Economics for the Real World .[EB/OL].(2010-07-20)[2020-11-01].https://www.mendeley.com/catalogue/5890369e-6162-3087-b826-9f352ec10495/ [9]斯蒂夫·基恩.经济学的真相[M].霍彦立,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11. [10]史蒂夫·科恩.西方新古典经济学如何主导了中国的经济学教育?[J].上海:海派经济学,2017(1):121-144. [11]黄宗智,高原.社会科学和法学应该模仿自然科学吗?[J].广州:开放时代,2015(2):158-178. [12]钱颖一.剖析现代经济学[J].北京:中国经济报告,2019(5):132-143. [13]宋小川.现代主流经济学的贫困[J].澳门:南国学术,2020(2):190-197. [14]金碚.探索推进经济学范式变革[N].北京:人民日报,2019-4-8(9). [15]洪银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体系构建及研究重点[N].北京:光明日报,2019-8-20(11). [16]姚洋.当下中国经济学的出路[EB/OL].(2019-04-02)[2020-11-01].https://mp.weixin.qq.com/s/kbtwnnSLgxd-WDKrtYoszg. [17]刘俏.研究真问题,而不是换范式[EB/OL].(2019-04-02)[2020-11-01].https://mp.weixin.qq.com/s/79UgGnV3ZrAPmOAErhK8gw. [18]李志军,尚增健.纠正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中的“数学化”“模型化”倾向[J/OL].(2020-04-07)[2020-11-01].http://www.cssn.cn/zx/bwyc/202004/t20200407_5110286.shtml. [19]破除“唯定量倾向”为构建中国特色经济学而共同努力——《经济研究》关于稿件写作要求的几点说明[EB/OL].(2020-03-26)[2020-11-01].http://ie.cass.cn/academics/academic_activities/202003/t20200326_5106523.html. [20]王荣江.波普证伪主义方法论批判[J].太原: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0(6):22-25. [21]吴俊杰,张国防.对主要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研究综述[J].武汉:经济论坛,2018(4):142-145. [22]陈璋.生产力不平衡结构下宏观经济调控方法论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7. [23]武志.对索洛模型数理逻辑与方法论的批判[J].北京: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4):68-79. [24]高鸿业.高鸿业自选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633-636. [25]文一.如何正确理解国企与民企的关系——纪念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J].北京:政治经济学季刊,2018(2):1-43. [26]萨缪尔森.经济学(下)[M].高鸿业,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290. [27]马克·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M].黎明星,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2-277. [28]颜鹏飞,傅耀.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上海:海派经济学,2003(1):71-85. [29]杰弗里·M·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M].费剑平,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2. [3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447. [3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925. [3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36. [33]杜恂诚.论中国的经济史学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关系[J].北京:中国经济史研究,2019(5):5-20. [34]洪银兴.以创新的理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J].北京:经济研究,2016(4):4-13. [35]保罗·克鲁格曼.萧条经济学的回归和2008年经济危机[M].刘波,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VIII—IX. [36]厉以宁.中国经济学应加强历史研究和教学[N].北京:光明日报,2017-6-13(11). [37]杨德明.当代西方经济学基础理论的演变——方法论和微观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78.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