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本刊文章检索
          Email Alert
阅读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321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2-05-15

《资本论》研究与运用
争鸣与探索
改革开放论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深化对资本作用的认识
外国经济思想研究与借鉴
 
       深化对资本作用的认识
5 正确认识资本的特性与发挥资本要素的积极作用
张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市场经济所固有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其突出的表现就是资本的无序扩张和野蛮生长,对市场经济秩序带来了严重的冲击,给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如何从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的立场观点来认识资本的特性与行为规律,更好地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有利方面,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更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深刻认识资本的作用、地位和历史趋势,防止社会经济和社会制度的资本主义化。
2022 Vol. 321 (5): 5-15 [摘要] ( 202 ) HTML (1 KB)  PDF (1386 KB)  ( 296 )
16 资本要素的特性及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种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梳理
胡怀国
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及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亟待解答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有必要结合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经验教训及其理论回应,重新审视并系统梳理有关学者关于该问题的经典论述。特别地,马克思在对西方式现代化路径及其理论回应进行批判性反思的基础上所实现的理论超越,不仅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提供了根本指导,而且其关于资本问题的一系列系统阐述,为我们在新发展阶段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更充分地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并有效控制其消极作用,提供了根本的理论依据和重要的现实启发。
2022 Vol. 321 (5): 16-25 [摘要] ( 158 ) HTML (1 KB)  PDF (1319 KB)  ( 308 )
       《资本论》研究与运用
26 “人的全面发展”的政治经济学:渊源、内核与主线
肖磊, 尹庆双
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关于人的科学”。虽然古典政治经济学提出过政治经济学的“人民性”,也表达了寻求人的物质福利改善之财富生产目的,但囿于抽象的人性假定、物化意识的遮蔽以及阶级偏向的价值预设,古典政治经济学并没有科学解决经济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马克思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理论命题,并论证了该命题的政治经济学意涵和具体实现路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根本价值遵循。“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命题的现代政治经济学。
2022 Vol. 321 (5): 26-38 [摘要] ( 186 ) HTML (1 KB)  PDF (1469 KB)  ( 309 )
39 《剩余价值理论》恩格斯编辑史研究
杭州
《剩余价值理论》是《政治经济学批判(1861-1863年手稿)》的主体部分,是《资本论》第四卷的文献基础,是关于政治经济学史的批判性巨著。《剩余价值理论》恩格斯编辑史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883年3月至1884年3月,恩格斯编辑思想实现了由“四册(三卷)计划”到“四卷计划”的转变,最终确定了《资本论》的卷册结构;第二阶段是1884年3月至1885年5月,恩格斯编辑思想实现了由“独立设置(甲)”到“独立设置(乙)”的转变,最终确定了《资本论》的史论结构及历史部分的主题;第三阶段是1885年5月至1895年8月,恩格斯在诸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编辑出版以《剩余价值理论》为基础的《资本论》第四卷做出了卓越贡献。MEGA2II/14发表的两份恩格斯编辑手稿为一些问题的廓清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厘清《剩余价值理论》编辑史对于研究一系列理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022 Vol. 321 (5): 39-46 [摘要] ( 201 ) HTML (1 KB)  PDF (1313 KB)  ( 294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47 总体性视阈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新内涵的三大运行机理分析
王维平, 陈雅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一个具有历史、系统、价值等多方面规定的整体性存在。审视和研究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创制和现实运作,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总体性思维方法。以总体性辩证法的历史逻辑、系统逻辑和价值逻辑为指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现实运作是一个在“历史整合机理”“要素协调机理”和“价值调适机理”的共同作用中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的过程。其中,历史调节机理从自上而下的制度耦合与自下而上的制度流变的双重历史规定中,赋予制度出场以现实性和意义;要素协调机理从制度系统内部各要素的有序性和矛盾性两个角度,生成了制度系统运作的存在方式和动力机制;价值调适机理从制度主体层面为制度运作提供了充分的合法性和内在的原动力,赋予制度以制度更新和制度供给的能力,揭示了制度运作的第三重逻辑。
2022 Vol. 321 (5): 47-56 [摘要] ( 127 ) HTML (1 KB)  PDF (1372 KB)  ( 216 )
5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议题梳理与前景展望
付文军, 夏晴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近年来,国内学界对“共同富裕”的关注度持续攀升,使“共同富裕”的理论研究得以全面而深刻地展开。回顾既有研究,学者们围绕“共同富裕”的内涵特征、逻辑理路、风险挑战、实践路径、经验启示和意义价值等问题展开了详实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不仅建构了完备的共同富裕理论研究体系,也积极回应了社会实践中的现实问题,还有效引导了后续的研究工作。与此同时,学界的研究还需要在开拓国际视野、构架微观研究格局和完善测评体系等方面继续努力。立足现实状况,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中国具体实际的“对接”,全体人民戮力同心定能“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2022 Vol. 321 (5): 57-68 [摘要] ( 217 ) HTML (1 KB)  PDF (1465 KB)  ( 419 )
       外国经济思想研究与借鉴
69 国外平台经济政治经济学分析的两种理论路径探析
陆茸, 汪青
国外学界较早地展开了平台经济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主要遵循两种理论路径:自治主义马克思主义学派的“非物质劳动”理论路径和传播政治经济学学派的“受众商品”理论路径。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对这两种理论路径进行批判性考察发现:第一,“非物质劳动”理论路径建立在对马克思劳动理论和劳动价值论的否定基础上;哈特和奈格里提出的“非物质劳动”理论、基于“共同性”的价值理论和剥削理论,都因过度迎合其总体理论思路的主体政治建构需求而缺乏历史客观性。第二,“受众商品”理论路径存在对马克思基本理论的误用,且陷入了“受众商品—受众劳动”的逻辑循环建构之中,同样缺乏历史客观性。我国对平台经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不应盲目照搬国外,要回归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2022 Vol. 321 (5): 69-78 [摘要] ( 242 ) HTML (1 KB)  PDF (1392 KB)  ( 470 )
       争鸣与探索
79 劳动过程变迁视角下劳资关系的演变与最新发展
赵秀丽
劳资关系嵌入劳动过程,产生之初便随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演变而不断跃迁。劳动过程从包买商控制下的家庭分散管理到作坊、手工工场的集中化,完成了劳资关系的初次演变,形成了简单的劳资双方两极对立格局;经过现代工业资本主义管理层革命和劳动过程的规模化发展,劳动过程开始分解,形成了劳资关系非线性发展模型;到信息资本主义时期,劳动过程跨国化配置和非生产性劳动的嵌入,形成了弹性劳资关系网络;到数字资本主义时期,劳动过程开始向流通化和数字化转变,数字化劳资关系形成和发展。劳资关系演进的四阶段同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四阶段互嵌互动,同步于资本扩张和资本积累体系的扩大,并为资本积累的全球扩张服务。
2022 Vol. 321 (5): 79-88 [摘要] ( 249 ) HTML (1 KB)  PDF (1380 KB)  ( 266 )
89 货币政策跨周期调节效果研究——基于金融周期与实体经济周期视角
张炜, 妥璟旖
基于金融周期与实体经济周期视角,通过时变参数随机波动率向量自回归模型考察货币政策跨周期调节的传导机制与调控效果。研究发现: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实质性转向产生影响存在较长的反应时滞,而同时期货币政策对金融周期冲击响应时间较短,且需要以金融周期作为传导媒介;货币政策跨周期调节效果优于逆周期调节,近年来显著性增强;不同货币政策工具效果存在差异,价格型货币政策相较于数量型货币政策表现更加稳定,传导时滞更短,影响力更强。因此,货币当局应当融汇金融周期与实体经济周期传导;拓宽货币政策跨周期调控边界与维度,创新丰富双目标政策工具篮子;在政策工具选择上应注重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优势,疏通政策利率到市场利率再到实际利率的传导路径。
2022 Vol. 321 (5): 89-103 [摘要] ( 184 ) HTML (1 KB)  PDF (2624 KB)  ( 414 )
       改革开放论坛
104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冲击与应对
张志新, 路航, 孙振亚
文章运用中国2003~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全国范围内,人口老龄化严重阻碍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其中,东北部地区抑制效应最为明显,其次为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进一步检验老龄化对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地区财政收入迈过4722亿元,社会保障水平达到1580元/人、平均受教育程度超过12.97年和发明专利申请数达到8690件的门槛值后,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负向影响都将得到缓解。因此,我国应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积极调整制造业结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各生产要素的质量和生产效率,以扭转人口老龄化的负面影响。
2022 Vol. 321 (5): 104-115 [摘要] ( 211 ) HTML (1 KB)  PDF (1546 KB)  ( 613 )
116 双向技术溢出推动我国制造业动力变革的共生效应研究
李惠茹, 陈兆伟
新发展格局下,研究FDI与OFDI双向技术溢出对推动我国制造业动力变革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FDI与OFDI双向技术溢出对推动制造业动力变革的共生效应强于单向技术溢出作用力,但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异质性,西部地区双向技术溢出的共同作用力强于中部和东部地区;同时,我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双向技术溢出的共生效应显著强于同G20国家间的共生效应。进一步就作用机制中介效应检验来看,科技创新对共生效应具有完全中介作用,人力资本因素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并且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作用均具有门槛效应,双向技术溢出的共生效应呈显著“U”型特征。因此,需精准实施双向投资空间差异化策略,发挥好双向技术溢出通过科技、人才等要素推动制造业新动能培育的路径作用。
2022 Vol. 321 (5): 116-128 [摘要] ( 122 ) HTML (1 KB)  PDF (1575 KB)  ( 193 )
版权所有 © 2017 《当代经济研究》编辑部
吉ICP备10200631号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