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剩余价值理论》恩格斯编辑史研究 |
杭州 |
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2 |
|
|
摘要 《剩余价值理论》是《政治经济学批判(1861-1863年手稿)》的主体部分,是《资本论》第四卷的文献基础,是关于政治经济学史的批判性巨著。《剩余价值理论》恩格斯编辑史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883年3月至1884年3月,恩格斯编辑思想实现了由“四册(三卷)计划”到“四卷计划”的转变,最终确定了《资本论》的卷册结构;第二阶段是1884年3月至1885年5月,恩格斯编辑思想实现了由“独立设置(甲)”到“独立设置(乙)”的转变,最终确定了《资本论》的史论结构及历史部分的主题;第三阶段是1885年5月至1895年8月,恩格斯在诸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编辑出版以《剩余价值理论》为基础的《资本论》第四卷做出了卓越贡献。MEGA2II/14发表的两份恩格斯编辑手稿为一些问题的廓清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厘清《剩余价值理论》编辑史对于研究一系列理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
|
关键词 :
《剩余价值理论》,
1861-1863年手稿,
MEGA2II/14,
编辑史
|
收稿日期: 2021-12-30
|
|
基金资助: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研基金项目“《剩余价值理论》文本价值研究” |
作者简介: 杭州,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 |
[1]徐洋.试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2)第二部分的主要内容和学术价值[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5):64-78.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3]MEGA2II/14[M].Berlin:Akademie Verlag,2003. [4]MEGA2II/4.2[M].Berlin:Akademie Verlag,2012.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1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7. |
[1] |
鲁保林, 陈鸿池. 利润率下降规律不是一个确定性命题吗?[J]. 当代经济研究, 2022, 320(4): 51-61. |
[2] |
王松. 城市地租与房地产金融化积累:对大卫·哈维理论的探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15(11): 38-46. |
[3] |
齐昊. 长期视角下中国经济剩余利用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14(10): 91-101. |
[4] |
吴宏洛, 孙璇. 当代资本主义数字经济中的异化劳动问题[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10(6): 24-33. |
[5] |
李标, 杨英. 马克思借贷资本理论的现实还原与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重塑研究[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294(2): 5-15. |
[6] |
朱殊洋. 论马克思两大部类不变资本增长率的均衡稳定关系[J]. 当代经济研究, 2018, 280(12): 5-11. |
[7] |
李亚伟. 利润率平均化:量度模型与经验考察[J]. 当代经济研究, 2018, 276(8): 16-25. |
[8] |
李翀. 马克思利润率下降规律:辨析与验证[J]. 当代经济研究, 2018, 276(8): 5-15. |
[9] |
何干强. 论凯恩斯“储蓄=投资”恒等式的错误[J]. 当代经济研究, 2018, 273(5): 39-46. |
[10] |
刘海霞. 论超额剩余价值来源于社会总剩余劳动[J]. 当代经济研究, 2017, 258(8): 68-67. |
[11] |
王海鸿. 论超额利润的界定标准、类型与本质[J]. 当代经济研究, 2017, 258(6): 5-13. |
[12] |
宁殿霞. 破解“利润率下降规律之谜”[J]. 当代经济研究, 2016, 0(5): 5-8. |
[13] |
谢富胜, 郑琛. 如何从经验上估算利润率?[J]. 当代经济研究, 2016, 0(4): 5-11. |
[14] |
姬旭辉, 邱海平. 中国经济剩余价值率的估算:1995 ~ 2009———兼论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J]. 当代经济研究, 2015, 0(6): 13-20. |
[15] |
李连波, 谢富胜. 马克思有人力资本理论吗? ——与顾婷婷、杨德才商榷[J]. 当代经济研究, 2015, 0(2): 25-3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