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本刊文章检索
          Email Alert
阅读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293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0-01-15

《资本论》研究与运用
争鸣与探索
改革开放论坛
财政与金融研究
纪念人民教育家卫兴华教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外国经济思想研究与借鉴
 
       纪念人民教育家卫兴华教授
5 在创新与发展中坚守马克思主义科学阵地——谨以此文纪念“人民教育家”卫兴华教授
洪银兴
2020 Vol. 293 (1): 5-10 [摘要] ( 372 ) HTML (1 KB)  PDF (1146 KB)  ( 602 )
       《资本论》研究与运用
11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资本有机构成趋向提高规律的再认识
李翀
马克思生活在机器大工业迅速发展的时代,他在资本积累理论中提出了资本有机构成趋向提高的规律,并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得到证实。但是,在二战后,资本有机构成是否趋向提高?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学界对此发生了争论。从逻辑上看,技术进步是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固定资产价值的相对下降、流动资产耗费的相对减少等因素都会在相反方向上发挥作用。特别是由技术进步带来的产业结构升级,会对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产生更大影响。对战后美国、日本和英国资本有机构成变化的历史统计资料进行检验表明,如果把产业扩展到服务业,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并不是趋向提高,而是波动的。
2020 Vol. 293 (1): 11-21 [摘要] ( 407 ) HTML (1 KB)  PDF (1618 KB)  ( 510 )
22 数字经济变革及其矛盾运动
杨慧玲, 张力
数字化技术促进生产要素多维度协作,由此产生的协作效率对社会生产力形成革命性推动。数字化技术在资本攫取剩余价值的物质条件、劳动要素以及生产组织过程中引起变革,进而推动市场运行中的矛盾运动,与资本主义私有制对数字生产力发展的消极影响密切相关。数字变革中产生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力-生产关系基本矛盾发生作用的具体形式,尽管后者推动了数字化创新及数字经济的产生。我国应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克服数字化技术的垄断性引起的失衡,引导数字经济发展,并从基础科研、国民教育等领域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为赢得新一轮国际竞争优势奠定基础。
2020 Vol. 293 (1): 22-34 [摘要] ( 374 ) HTML (1 KB)  PDF (1337 KB)  ( 975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35 科学抽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建设中的意义
张俊山
科学抽象是马克思主义用来分析认识经济事物及现象的基本方法。经济活动由于其内容的物质多样性、过程的社会性、发展的历史性,只有科学地运用抽象力才能在混沌复杂的经济现象中理出清晰的线索。科学抽象不同于一般的归纳概括,它有自己特有的要求和过程,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的抽象过程;它要求按照问题的性质适度地抽象,准确把握研究对象;抽象的过程是沿着事物发展转化的逻辑进行反思;在抽象过程中要抓所关注问题的关键,舍弃当前的非关键问题;科学抽象的工具是反映人类思维规律的各种思维形式;语言表达仍是科学抽象过程及结果的基本表达方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设中,科学地运用抽象力极为重要,首先是坚持对生产关系的分析,坚持阶级分析,对现实的经济运动做出科学抽象;其次,要用科学的概念、科学的认识驱逐各种流行的庸俗观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最后,培养科学抽象的能力是当前经济学教育中的迫切要求,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突破数学化对学生思想的禁锢。
2020 Vol. 293 (1): 35-44 [摘要] ( 343 ) HTML (1 KB)  PDF (1266 KB)  ( 268 )
45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主线
孙迎联, 李炳炎
立足于马克思确立《资本论》逻辑主线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在新时代发展的目标和特征,“需要价值”及其运动转化的范畴体系应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逻辑主线。“需要价值”贯穿于社会主义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和全方面,其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所要求的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与实现这一目的手段之间的联系。以需要价值为核心范畴,探讨其运动转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中间范畴,形成逻辑主线可以构成系统化、科学化的理论体系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所要解决的问题。
2020 Vol. 293 (1): 45-53 [摘要] ( 437 ) HTML (1 KB)  PDF (1320 KB)  ( 611 )
       外国经济思想研究与借鉴
54 锦标赛制市场工资的性质拷问:公平性和有效性
朱富强
现实市场定价具有明显的锦标赛制特征,其价格主要或仅仅与劳务或产品所属等级相联系,在劳动市场上还表现为工资随职位提升而呈跳跃式增加;因此,它既不遵循生产成本原则或劳动投入原则,也不遵循客观功用原则或产出贡献原则,从而是不公平的。事实上,现代主流经济学往往基于抽象的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将高管的高薪与高能力相联系,并以教育水平来说明其能力大小。但是,由教育水平和工作能力来解释市场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具有严重的逻辑缺陷,更无法得到经验事实的支持;相反,通过考察自由市场中的权力结构以及权力碎片化的衍生效应,可以更好地认识现代市场中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真正原因。同时,锦标赛制定价还会激发过度竞争,激发短期功利行为,激发各种打埋伏行为和非道德行为,并导致相互间的信任不足与合作不畅等,从而往往是无效率的。
2020 Vol. 293 (1): 54-65 [摘要] ( 355 ) HTML (1 KB)  PDF (1291 KB)  ( 519 )
       争鸣与探索
66 后发国家的技术追赶战略:产业政策、机会窗口与国家创新系统
张海丰, 李国兴
后发国家的技术追赶是一个技术不断趋近世界前沿的过程,追赶的前半程重在促进特定产业“从无到有”的规模扩张,而后半程的重点在于关键技术的突破。在追赶的不同阶段,产业政策要适时作出调整。林毅夫倡导“新结构经济学”,强调产业政策对于后发国家产业成长的重要性,但其政策的依据是比较优势原理,适用于旨在提升生产能力的早期追赶阶段,如果一直遵循比较优势则不利于追赶后期技术能力的积累。后发国家要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重在把握追赶的“机会窗口”,新技术-经济范式的酝酿期为后发国家的技术赶超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此外,后发国家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需要根据技术-经济范式演化特征,不断促使国家创新系统转型并适时调整产业政策。
2020 Vol. 293 (1): 66-73 [摘要] ( 502 ) HTML (1 KB)  PDF (1205 KB)  ( 783 )
       改革开放论坛
74 “体制内改革”还是“体制外发展”?——大城市户籍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
邹一南
户籍制度改革具有“体制内改革”和“体制外发展”两条路径。“体制内改革”是通过直接放开落户限制的方式推动户籍群体“体制内”福利的扩散;“体制外发展”是在保护“体制内”福利不扩散的同时,通过提高非户籍群体某一领域的“体制外”福利水平的方式逐渐消解户籍壁垒。改革开放以来,户籍制度改革曾成功地在粮食供应、城镇就业、小城镇落户等领域实现了局部突破,而这些成功的取得均依赖“体制外发展”逻辑。当前大城市户籍制度改革采取的是放开放宽落户限制的“体制内改革”逻辑,基于这种逻辑的户籍制度改革将造成大城市落户政策异化、福利载体层次化以及农民工落户意愿弱化等不利影响,对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用有限。为推动大城市户籍制度改革的成功,应从“体制内改革”逻辑回归“体制外发展”逻辑,先加快中小城市的发展,使其居民福利水平与大城市的福利差距明显缩小,再放开放宽大城市的落户限制。
2020 Vol. 293 (1): 74-82 [摘要] ( 323 ) HTML (1 KB)  PDF (1250 KB)  ( 420 )
83 中国非正式金融制度演化探析
何琴, 谢宗藩
非正式金融制度作为我国金融制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主体间基于自身权力大小博弈的结果。从权力博弈的视角出发对我国非正式金融制度的演化路径进行分析可知,非正式金融制度诞生于原始借贷博弈,并随着博弈主体的权力结构变化而不断演化,特别是社会关系权力对其演化有重要影响;但非正式金融制度的“隐蔽性和风险性”不利于政府安全,政府权力的介入改变了非正式金融制度的演化方向,而政府与非正式金融主体间的力量对比决定着非正式金融制度的演化路径。基于此,政府应合理适度监管,引导非正式金融制度创新步入兼具效率与安全的演化路径。
2020 Vol. 293 (1): 83-91 [摘要] ( 280 ) HTML (1 KB)  PDF (1419 KB)  ( 441 )
       财政与金融研究
92 人民币加入SDR后发挥国际货币职能的理论思考和路径探索
方磊
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是在新时期践行马克思的国际货币理论。人民币作为新兴发展中国家唯一“入篮”货币,客观上提高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和话语权,增加了SDR的稳定性与合理性,提升了IMF的国际影响力及国际金融治理能力。同时,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势必会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趋势,提升人民币承担国际货币职能的能力。人民币加入SDR之后,我国应充分利用国际机构与平台,以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促进IMF及SDR体制改革,缓解人民币国际化的外部环境桎梏问题。在国内要集中精力发展经济,依托上海、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不断完善金融市场建设,消弭人民币国际化可能存在的系统性风险问题。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与SDR自身发展相结合,充分利用国际社会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契机,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2020 Vol. 293 (1): 92-102 [摘要] ( 303 ) HTML (1 KB)  PDF (1481 KB)  ( 604 )
103 人民币汇率制度市场化改革对国内吸收的影响——基于麦金农国内吸收一般均衡分析框架
周姝彤, 王春洋
人民币汇率制度市场化改革,既有利于规避钉住汇率制对市场供求的扭曲以及供求失衡矛盾的积累,亦会带来汇率波动的风险。但从长期来看,汇率波动对国内吸收(由国内私人消费、投资及政府支出构成的国内总支出)的冲击会趋于弱化,与此同时,各经济主体趋利避害的市场适应能力会随之提高,开放经济内外均衡的自动调节机制会随之强化。资本账户逐步开放与汇率制度市场化改革的配套推进,有助于规避国际游资冲击的风险,有助于提高和维持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独立性,有助于构建汇率异常波动的防范和应对机制,从而实现汇率市场化和资本项目开放条件下我国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
2020 Vol. 293 (1): 103-111 [摘要] ( 281 ) HTML (1 KB)  PDF (5245 KB)  ( 328 )
版权所有 © 2017 《当代经济研究》编辑部
吉ICP备10200631号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