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产价格理论与均衡价格理论的比较研究 |
胡进 |
武汉大学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2 |
|
|
摘要 马克思主义生产价格理论与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均衡价值理论, 是当代经济学中两个影响最大的价值理论。这两种价格理论都是按照“ 利益竞争— 利益均衡” 分析框架寻找理论价格, 只是他们研究角度和路径不一样:马克思是从劳动从属于资本且只有资本之间存在竞争的角度, 考察资本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流动规律及其利益均衡结果— 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的形成机制;新古典经济学则从劳动、资本等要素平等竞争角度, 研究所有经济主体效用最大化及其利益均衡结果— 市场均衡价格形成机制。
|
|
关键词 :
生产价格,
均衡价格,
利益竞争—利益均衡
|
收稿日期: 2003-11-10
|
|
作者简介: 胡进(1958-), 男, 湖北荆州人, 武汉大学商学院博士生、长汉大学经管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制度金融。 |
[1] |
张红山, 孙晓迪. 《资本论》新发表手稿对“生产价格”理论的完善[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09(5): 5-10. |
[2] |
胡莹, 刘静豌. 价值理论的发展:从李嘉图到马克思[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08(4): 5-15. |
[3] |
乔晓楠, 冯志轩, 张坷坷. 理解中国的贸易顺差:一个政治经济学的视角[J]. 当代经济研究, 2019, 292(12): 5-21. |
[4] |
王小军. 评两种关于转形问题是“伪问题”学说[J]. 当代经济研究, 2017, 258(5): 13-20. |
[5] |
沈民鸣. 论价值转形与再生产的关系[J]. 当代经济研究, 2016, 0(1): 45-52. |
[6] |
魏宇杰. “不明确的地方”何在?———马克思的市场价值理论辨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15, 0(3): 13-20. |
[7] |
李淑文, 张维. 设《资本论》中关于价值的三个视域——兼评史哉书与刘元胜关于李嘉图第二难题的争论[J]. 当代经济研究, 2015, 0(2): 32-35. |
[8] |
顾海良. 恩格斯与“转形”问题的早期论争——纪念《资本论》第三卷发表 120 周年[J]. 当代经济研究, 2014, 0(8): 5-14. |
[9] |
刘建彬, 高冠中. 论价值转形问题的逻辑体系完善问题--兼评刘元胜和史哉书关于转形问题的争论[J]. 当代经济研究, 2011, 0(9): 55-59. |
[10] |
史哉书. 批判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还是批判马克思?——就转形问题与刘元胜先生商榷[J]. 当代经济研究, 2011, 0(5): 50-54. |
[11] |
刘元胜. 论马克思的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对李嘉图第二难题的解决——兼与史哉书教授商榷[J]. 当代经济研究, 2010, 0(10): 20-23. |
[12] |
沈民鸣. 论最差土地的级差地租和土地价格问题[J]. 当代经济研究, 2009, 0(6): 25-29. |
[13] |
丁堡骏. 一个真实的经济学命题和一个伪证的学术否定--评冯金华《价值转形:一个伪问题》[J]. 当代经济研究, 2009, 0(3): 1-9. |
[14] |
郭毅. 马克思与科斯探析企业性质逻辑路径的比较[J]. 当代经济研究, 2007, 0(11): 6-9. |
[15] |
黎贵才. 简评吕昌会博士的"价值转形问题的新解法" *[J]. 当代经济研究, 2006, 0(8): 27-3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