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习近平.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J].求是,2022(2):1-10. [2]柏培文,张云.数字经济、人口红利下降与中低技能劳动者权益[J].经济研究,2021(5):91-108. [3]戚聿东,刘翠花,丁述磊.数字经济发展、就业结构优化与就业质量提升[J].经济学动态,2020(11):17-35. [4]王文.数字经济时代下工业智能化促进了高质量就业吗[J].经济学家,2020(4):89-98. [5]张新民,陈德球.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商业模式、价值共创与治理风险——基于瑞幸咖啡财务造假的案例分析[J].管理世界,2020(5):74-86+11. [6]戚聿东,肖旭.数字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变革[J].管理世界,2020(6):135-152+250. [7]张勋,万广华,张佳佳,何宗樾.数字经济、普惠金融与包容性增长[J].经济研究,2019(8):71-86. [8]肖土盛,孙瑞琦,袁淳,孙健.企业数字化转型、人力资本结构调整与劳动收入份额[J].管理世界,2022(12):220-237. [9]赵伟,彭玉婷.数字经济发展是否会影响收入不平等?——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检验[J].经济问题探索,2022(12):35-51. [10]李怡,柯杰升.三级数字鸿沟:农村数字经济的收入增长和收入分配效应[J].农业技术经济,2021(8):119-132. [11]Acemoglu D , Restrepo P .Robots and Jobs: Evidence from US Labor Markets[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020(6):2188-2244. [12]匡国静,王少国.技术进步偏向及其形式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20(5):105-115. [13]刘诚.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基于收入分配的理论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22(4):25-35. [14]严金强,武艺扬.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机理与实践路径——基于马克思社会再生产“四环节”理论框架[J].上海经济研究,2023(6):53-67. [15]贾甫.数字经济、资本收益率与行业收入差距[J].当代经济管理,2023(1):57-66. [1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7]刘冠军,李鑫.资本有机构成变化趋势及其对就业的影响研究[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20(Z1):62-73. [18]吴友群,叶青杨,曹欣宇.数字农业、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与农村居民收入[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8-16. [19]周骁,郭树华.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企业利润率——数字经济视角下的机制与经验研究[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23(1):32-40. [20]闫培宇.资本生产的数字化变革与经济危机[J].当代经济研究,2023(10):79-87. [21]姜婷.利润率下降趋势的当代之思:以数字资本竞争模式为例[J].社会科学,2023(4):43-51. [22]江艇.因果推断经验研究中的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J].中国工业经济,2022(5):100-120. [23]许宪春,张美慧.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测算研究——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20(5):23-41. [24]刘军,杨渊鋆,张三峰.中国数字经济测度与驱动因素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20(6):81-96. [25]赵涛,张智,梁上坤.数字经济、创业活跃度与高质量发展——来自中国城市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20(10):65-76. [26]Duménil G, Glick M, Rangel J. The Tendency of the Rate of Profit to Fall in the United States, part 2[J]. Comtemporary Marxism, 1985(11):135-152. [27]刘一鸣,王艺明.劳动力质量与民营企业劳动生产率:马克思主义视角的研究[J].世界经济,2021(1):2-24. [28]Nunn N, Qian N. US Food Aid and Civil Conflict[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4 (6):1630-1666. [29]黄群慧,余泳泽,张松林.互联网发展与制造业生产率提升:内在机制与中国经验[J].中国工业经济,2019(8):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