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孟飞,冯明宇.数字社会主义及其实现的唯物史观审视——从国外数字社会主义思潮的批判性解读谈起[J].教学与研究,2025(1):132-142. [2]袁航.数字社会主义的迷思及其破除[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5(6):138-145+151. [3]Barnes C C. Democratic Socialists on Social Media: Cohesion, Fragmentation, and Normative Strategies[J]. Triple C, 2020(1): 32-47. [4]Boucas D. Theory, Reality, and Possibilities for a Digital/Communicative Socialist Society[J]. Triple C, 2020(1): 48-66. [5]刘明明,李家庆.“赛博共产主义”:数字时代国外左翼学者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核算的理论探讨[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5(2):167-176. [6]King B, Petty R. The Rise of Technosocialism: How Inequality, AI and Climate Will Usher in a New World[M]. Singapore: Marshall Cavendish Business, 2021: 12. [7]Bastani A. Fully Automated Luxury Communism[M]. London·New York: VERSO, 2019. [8]Muldoon J. Platform Socialism: How to Reclaim Our Digital Future from Big Tech[M]. London: Pluto Press, 2022. [9]刘皓琰,柯东丽.推动数字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意义与建构方案[J].当代经济研究,2022(8):38-46. [10]秦子忠.数字平台三权分置——从平台资本主义到平台社会主义[J].山东社会科学,2023(6):42-51. [11]郝志昌.数字时代的所有制议题:从数字资本主义到数字社会主义[J].国外理论动态,2023(6):94-104. [12]李函珂.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数字社会主义:图景特征、形成机理与实现路向——社会有机体视角的分析[J].科学社会主义,2024(2):33-39. [13]刘召峰.社会形态、经济的社会形态、社会形式——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核心概念考辨[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4):5-15. [14]顾海良.劳动“主体—客体”关系中人的发展形式和所有制历史形态——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再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23(8):5-14+204-210. [1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2. [17]鞠新瑞.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特征与制度根基[J].福州党校学报,2024(3):76-83. [1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0]钟明华,于颖.马克思的社会形态思想再探——基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社会经济形态演进论述的分析[J].现代哲学,2022(1):39-47. [2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2]尼克·斯尼尔塞克.平台资本主义[M].程水英,译.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8. [23]张紫竹.当代西方左翼数字社会主义理论及其乌托邦走向——基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考察[J].科学社会主义,2025(2):152-161. [24]包炜杰.数字经济时代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创新发展[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4(11):99-107. [25]刘震,张立榕.大数据技术会带来资本主义的终结吗?[J].经济纵横,2024(6):40-50. [26]王琳,李云鹏.数字资本的运行规律与中国特色作用机制分析[J].教学与研究,2024(2):45-57. [27]孙寿涛,鞠新瑞.金融资本积累动力学——伊斯梅尔·侯赛因—扎德对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发展[J].当代经济研究,2024(6):62-69. [28]姜英华.论数字资本主义的全球化逻辑[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2(3):97-105. [29]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数字中国战略[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25:89. [30]刘震,张立榕.马克思主义视角下数据所有权结构探析[J].教学与研究,2022(12):54-65. [31]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5. [32]张明明,管恩琦.数字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与建设路径[J].中国文化研究,2025(2):40-51. [33]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4:8. [34]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4年)[EB/OL].(2025-06-03)[2025-06-27].https://sjj.sjz.gov.cn/columns/3a5a402f-7ef3-48c6-ae61-2ec5a3d056c9/202506/03/adf7ae5b-ae04-41e3-9df1-c3392d30144d.htm. [35]宋冬林,郭建辉.我国大型互联网企业金融化外部效应研究——一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J].当代经济研究,2020(3):31-37. [3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208. [3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534. [38]习近平.共担时代责任共促亚太发展——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4-11-18(002). [39]杨慧民,郭钰雯.走出“数字社会主义”的迷思——当代西方数字社会主义的理论建构及其批判[J].科学社会主义,2025(3):107-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