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人工智能、就业结构与社会保障体系重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的分析 |
| 葛林羽, 安同良 |
| 南京大学 经济学院,南京 210093 |
|
|
|
|
摘要 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在推动劳动形态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同时,也加速了资本有机构成的提升,引发就业结构呈现“两极分化”与“知识化”特征——低技能岗位被大规模替代、中等技能岗位持续萎缩、高技能岗位需求激增,结构性失业的规律性与长期性愈发凸显。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论根基,立足资本有机构成理论,揭示资本有机构成提升、劳动形态演变与就业结构变革的内在逻辑,深化对人工智能时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及劳动价值论发展的理解;结合新就业形态“去雇主化”“高流动性”等特征与结构性失业现状,剖析社会就业保障制度在参保资格模糊、缴费机制失衡、保障水平不足等方面的适配性困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社会保障制度重构路径,通过建立低、中、高技能群体的分层保障机制、创新新就业形态适配性制度设计、构建多元协同治理框架,实现社会保障对技术变革的动态响应,为防范失业风险、促进就业稳定与社会和谐提供理论支撑与政策参考。
|
|
| 关键词 :
人工智能,
资本有机构成,
就业结构变革,
新就业形态,
社会保障体系
|
|
收稿日期: 2025-07-22
|
|
|
| 基金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2AZD11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ZDA015) |
| 作者简介: 葛林羽,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安同良,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从事创新经济学研究。 |
[1]樊润华.人工智能的发展对社会就业形势的影响[J].当代经济,2018(7):18-19. [2]王钰冰,郭凯明,龚六堂.结构性就业矛盾、劳动时间配置与人工智能技术革命[J].金融研究,2024(1):1-16. [3]丛屹,于鑫.人工智能、创新驱动与劳动力就业结构[J].现代经济探讨,2023(1):29-39. [4]程承坪.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与就业形态变化[J].学术前沿2023(8)下:26-35. [5]张汉成,许清清,沙玥.人工智能对就业结构影响的变化趋势[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12):124-131. [6]袁志刚.人工智能时代劳动力和职业结构的演变[J].探索与争鸣,2025(3):51-54. [7]高和荣.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保障:新挑战与新路径[J].社会保障评论,2021(3):3-11. [8]肖婷.人工智能时代劳动者就业观嬗变及其引导[J].中国国情国力,2019(5):36-39. [9]陈明生.人工智能发展、劳动分类与结构性失业研究[J].经济学家.2019(10):66-74. [10]谢璐,韩文龙,陈翥.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多重效应及影响[J].当代经济研究,2019(9):33-41. [11]史丹,叶云岭.人工智能、就业结构与高质量发展[J].当代财经,2023(5):3-14. [12]杨伟国.邱子童.人工智能应用中的劳动者发展机制与政策变革[J].中国人口科学,2017(5):2-13. [13]孙涛,王硕.人工智能、就业匹配与工资差距[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3):186-198. [14]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16]何玉长,宗素娟.人工智能、智能经济与智能劳动价值——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思考[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7(10):36-43+107. |
| [1] |
许佛平, 景维民. 数字经济下中国劳动力再生产的新变化——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J]. 当代经济研究, 2025, 360(8): 49-60. |
| [2] |
赵秀丽, 高晓杰. 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平均利润率的影响:理论与实证[J]. 当代经济研究, 2025, 359(7): 57-74. |
| [3] |
徐春华, 乔长昭. 人工智能时代相对贫困治理的政治经济学审思[J]. 当代经济研究, 2025, 355(3): 93-103. |
| [4] |
卢江, 王煜萍, 郭子昂. 数字经济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机制与检验——基于马克思两部类生产模型的研究[J]. 当代经济研究, 2025, 354(2): 5-16. |
| [5] |
程恩富, 高斯扬. 智能经济及其相关论争的辨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8(8): 44-51. |
| [6] |
唐永, 李想. 人工智能发展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基于马克思社会再生产模型的中国经验分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6(6): 36-50. |
| [7] |
朱东波, 杨继国. 人工智能、价值创造与资本主义危机[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2(2): 30-40. |
| [8] |
乔榛, 刘妍. 人工智能发展的就业效应:排挤还是补偿[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51(11): 70-78. |
| [9] |
王水兴, 刘勇. 智能生产力:一种新质生产力[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1(1): 36-45. |
| [10] |
王守义, 魏宇航. 资本有机构成、劳动报酬占比与经济发展平衡性[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35(7): 26-36. |
| [11] |
陆晓娇, 张亮. 人工智能价值论问题的解构与重构[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35(7): 83-93. |
| [12] |
张国胜, 严鹏. 论人工智能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异化及现实启示——基于2000年以来美国数据的研究[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38(10): 88-97. |
| [13] |
徐志向, 罗冬霞. 人工智能促进共同富裕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22, 323(7): 34-44. |
| [14] |
鲁保林, 陈鸿池. 利润率下降规律不是一个确定性命题吗?[J]. 当代经济研究, 2022, 320(4): 51-61. |
| [15] |
韩美琳. 新工业革命浪潮下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日德经验借鉴[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12(8): 70-78.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