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工智能时代相对贫困治理的政治经济学审思 |
徐春华1a,1b, 乔长昭2 |
1.厦门大学 a.经济学院;b.王亚南经济研究院,福建 厦门 361005; 2.唐山学院 电子商务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
|
|
摘要 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私有制是无产阶级陷入绝对贫困的制度根源,而商品经济时代的劳动力价值低估是相对贫困的经济根源,机器体系的发展则增强了异化为机器附庸的劳动工人走出贫困泥淖的阻力。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和广泛运用,一方面可以通过强化资本对劳工的监控强度来压低劳动力价值,通过加剧劳动异化程度扩大等量劳动平等交换权利背后的收入不平等,通过提升劳动强度和浓缩流通时间攫取更多剩余价值;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为人类社会突破资本主义的制度藩篱蓄积能量。中国应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的优势,发掘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巨大潜能,利用制度优势减缓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相对贫困诱发效应,运用人工智能进行劳动力价值的监测和相对贫困的动态识别,并借助其劳动力节约作用,推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
|
|
关键词 :
人工智能,
相对贫困,
机器体系,
异化劳动,
人的全面发展
|
收稿日期: 2024-09-09
|
|
基金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3BJL112);唐山学院博士创新基金资助项目(1402309) |
作者简介: 徐春华,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王亚南经济研究院(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乔长昭,唐山学院电子商务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信息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研究。 |
[1]Acemoglu D, Restrepo P. The Race between Man and Machine: Implications of Technology for Growth, Factor Shares, and Employment[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8, 108(6): 1488-1542. [2]王林辉,胡晟明,董直庆.人工智能技术会诱致劳动收入不平等吗——模型推演与分类评估[J].中国工业经济,2020(4):97-115. [3]李磊,王小霞,包群.机器人的就业效应:机制与中国经验[J].管理世界,2021(9):104-119. [4]张新春.人工智能技术条件下资本主义劳资关系演化与启示[J].当代经济研究,2018(12):12-18. [5]王珂,陈鹏.向度与限度:人工智能在消除脑、体劳动差别中的作用论析[J].经济学家,2021(9):13-20. [6]蒋南平,王凯军.人工智能产权:马克思产权思想的当代释义[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21(4):37-47. [7]王水兴.人工智能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审思[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5):87-96. [8]孙伟平.智能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建设的基础和条件[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1):48-56. [9]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11]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67. [1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13]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260.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7]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697. [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19]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20]奈杰儿·卡梅伦.机器会夺走你的工作吗[M].魏倩,王丽陶,译.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20:119. [21]姚建华,苏熠慧.回归劳动:全球经济中不稳定的劳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89. [22]托马斯·皮凯蒂.不平等经济学[M].赵永升,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96-107. [23]邱婕.灵活就业:数字经济浪潮下的人与社会[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20:280-295. [24]亨利·乔治.进步与贫困[M].吴良健,王翼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254. [25]闻效仪.去技能化陷阱:警惕零工经济对制造业的结构性风险[J].探索与争鸣,2020(11):150-159+180. [26]大卫·哈维.资本的限度[M].张寅,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320-325. [27]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245. [29]余达淮.资本伦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172. [3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3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
[1] |
张小瑛, 冯昕睿. 基于《资本论》及其手稿试析“玩劳动”等劳动新概念的局限性[J]. 当代经济研究, 2025, 355(3): 72-82. |
[2] |
程恩富, 高斯扬. 智能经济及其相关论争的辨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8(8): 44-51. |
[3] |
唐永, 李想. 人工智能发展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基于马克思社会再生产模型的中国经验分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6(6): 36-50. |
[4] |
陶纪坤, 张胜杰. 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收入再分配和减贫效应研究[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3(3): 105-115. |
[5] |
朱东波, 杨继国. 人工智能、价值创造与资本主义危机[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2(2): 30-40. |
[6] |
乔榛, 刘妍. 人工智能发展的就业效应:排挤还是补偿[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51(11): 70-78. |
[7] |
王水兴, 刘勇. 智能生产力:一种新质生产力[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1(1): 36-45. |
[8] |
陆晓娇, 张亮. 人工智能价值论问题的解构与重构[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35(7): 83-93. |
[9] |
蒋南平, 张明明. 坚持劳动贡献为主导的共同富裕:基于马克思劳动及异化劳动理论的分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30(2): 26-37. |
[10] |
张国胜, 严鹏. 论人工智能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异化及现实启示——基于2000年以来美国数据的研究[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38(10): 88-97. |
[11] |
徐志向, 罗冬霞. 人工智能促进共同富裕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22, 323(7): 34-44. |
[12] |
肖磊, 尹庆双. “人的全面发展”的政治经济学:渊源、内核与主线[J]. 当代经济研究, 2022, 321(5): 26-38. |
[13] |
张存刚, 梅道甜. 西部农村地区相对贫困的时空演化与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马克思主义贫困理论的视角[J]. 当代经济研究, 2022, 320(4): 40-50. |
[14] |
蒋永穆, 侯婉月. 化解农村相对贫困问题的理论探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22, 320(4): 31-39. |
[15] |
刘道一, 许卫岳. “自然权利”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悖谬——马克思论证资本主义经济矛盾的切入点和基本环节[J]. 当代经济研究, 2022, 326(10): 77-87.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