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区域经济合作空间布局调整与高水平对外开放:理论内涵与中国实践 |
黎峰 |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世界经济研究所,南京 210004 |
|
|
摘要 面对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变化,党中央要求大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其主要特征包括:高级要素内生驱动、效率与安全协调统一、制度规则示范引领。区域经济合作的多元化布局,是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有效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以加快区域经济合作空间布局调整全面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取得的成就主要包括:贸易投资市场更加多元化、中国企业大规模“走出去”开展海外运营、“中国模式”示范效应显著。与此同时,中国仍面临新兴市场替代能力相对有限、海外供应链的自主可控有待增强、地缘政治及大国关系复杂多变等问题。以区域经济合作布局调整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应主动推进高标准的区域经贸谈判,稳定和巩固传统市场份额;努力扩大“一带一路”共建“朋友圈”,提升新兴市场能级和活力;加快调整对外直接投资战略,构建自主可控的海外供应链体系。
|
|
关键词 :
区域经济合作空间布局,
高水平对外开放,
“一带一路”
|
收稿日期: 2024-04-01
|
|
基金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2BJL100) |
作者简介: 黎峰,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主要从事国际贸易研究。 |
[1]黎峰.逆全球化浪潮:内在逻辑、发展前景与中国方略[J].经济学家,2022(11):52-61. [2]黎峰.对外开放空间重塑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当代经济研究,2022(10):88-100. [3]孙楚仁,张楠,刘雅莹.“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对沿线国家的贸易增长[J].国际贸易问题,2017(2):83-96. [4]戴翔,杨双至.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出口促进效应[J].经济学家,2020(6):68-76. [5]卢盛峰,董如玉,叶初升.“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中国高质量出口吗——来自微观企业的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21(3):80-98. [6]吕越,陆毅,吴嵩博等.“一带一路”倡议的对外投资促进效应——基于2005—2016年中国企业绿地投资的双重差分检验[J].经济研究,2019(9):187-202. [7]岳中刚,王凯.“一带一路”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的对外投资促进效应研究[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23(4):149-172. [8]林乐芬,王少楠.“一带一路”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11):72-90+158. [9]林乐芬,王少楠.“一带一路”进程中人民币国际化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6(2):75-83. [10]张幼文.中国开放型经济新阶段理论建设的主题[J].学术月刊,2006(3):97-104. [11]华民.我们究竟应当怎样来看待中国对外开放的效益?[J].国际经济评论,2006(1):41-47. [12]黎峰.中间品进口如何影响国内企业自主创新[J].国际贸易问题,2024(6):13-33. [13]黎峰.逆全球化浪潮与中国开放型经济转型[M].人民出版社,2023:201. [14]黎峰.全球经济治理“双重困境”下的中国角色及担当[J].当代经济研究,2023(7):104-112. |
[1] |
宋宪萍, 杨丽乐. 厚植新发展格局下的高水平对外开放:逻辑理路、现实约束与战略抉择[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36(8): 32-44. |
[2] |
宋婕,戴翔,万广华.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效应研究[J]. 当代经济研究, 2022, 324(8): 100-114. |
[3] |
黎峰. 对外开放空间重塑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 当代经济研究, 2022, 326(10): 88-100. |
[4] |
葛浩阳, 陆茸. 新型经济全球化的理论建构与实践发展——习近平经济全球化思想学习体会[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07(3): 36-44. |
[5] |
胡兵, 王肖平. “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企业绩效——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微观数据的分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06(2): 64-74. |
[6] |
关嘉麟, 吕鑫萌, 王珈凝. “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的对外贸易增长效应研究[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303(11): 81-90. |
[7] |
王丰. “一带一路”倡议视阈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新变化[J]. 当代经济研究, 2019, 283(3): 57-65. |
[8] |
沈斐. 政治经济学批判视野中的“一带一路”建设[J]. 当代经济研究, 2019, 281(1): 94-10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