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2016-04-27(001). [2]陈甬军,晏宗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与实践创新[J].厦门: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6):37-47. [3]师应来,周丽敏.“双循环”的理论逻辑、发展进程与现实思考[J].武汉:统计与决策,2021(10):151-154. [4]桑百川,鲁雁南,史瑞祯.以更高水平开放筑牢新发展格局的思考[J].北京:国际贸易,2021(6):4-13. [5]马光明,王立勇.“双循环”新格局下推进高水平开放研究[J].北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21(5):34-46. [6]王明清,丁四保.东北地区扩大对外开放的地缘障碍因素分析[J].长春:当代经济研究,2014(1):89-93. [7]陈才.区域经济地理学的学科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349-354. [8]刘志彪,仝文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视角下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J].南京: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21(1):36-43. [9]胡伟,夏成,陈竹.东北建设成为对外开放新前沿的现实基础与路径选择[J].长春:经济纵横,2020(2):81-90. [10]陈耀.东北困局下“扩大开放合作”大文章怎么做[J].北京:人民论坛,2015(24):43-45. [11]杜海涛,罗珊珊.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累计达10.4万亿美元[N].人民日报,2021-11-29(001). [12]祝国平.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的外汇储备管理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52. [13]朱显平,齐霁.逆全球化对东北亚区域经济的影响及我国的应对策略[J].长春:税务与经济,2021(4):74-79. [14]迟明园,金兆怀.东北地区服务贸易优化升级的对策建议[J].长春:经济纵横,2017(4):86-90. [15]彭非,袁卫,吴翌琳,等.中国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289. [16]吴浩.推动“南北互动”走深走实[N].经济日报,2021-10-18(008). [17]楚波,金凤君.综合功能区划的区域实践——以东北地区为例[J].北京:地理科学进展,2007(6):68-77. [18]Andrews D. Natural Price and the Long Run: Alfred Marshall′s Misreading of Adam Smith[J]. 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2015,39(1):265-279. [19]李俊.全面准确理解“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深刻内涵[J].北京:人民论坛,2021(2):12-15. [20]吕炜.扭住东北全面振兴的“牛鼻子”[N].经济日报,2021-01-27(010).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就《东北全面振兴“十四五”实施方案》答记者问[EB/OL].(2021-10-21)[2022-03-12].https://www.ndrc.gov.cn/xwdt/xwfb/202110/t20211021_1300463.html?code=&state=123.